<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十一五電子政務以服務提升效益 理念主導建設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5-12-06

     在日前召開的“IT兩會”上,以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聯合國信息與通信技術工作組高級顧問周宏仁為代表的多位電子政務專家,以及常年工作于電子政務一線的諸多用戶代表,齊聚電子政務分論壇,就電子政務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電子政務建設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但對于究竟該如何發展電子政務,目前用戶和專家都還在摸索、研究之中。不過,從與會專家、用戶的探討中可以看出,用服務理念主導電子政務建設的思路已經開始逐漸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了。


                                    找到“興奮點”

在“十五”期間,國家發改委計劃投入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是40億元,但到今年10月才批了十幾億元。現在離年底時間已經不多了,大量“十五”項目建設資金的審批很可能要推遲到“十一五”期間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前幾年的電子政務建設的動力主要來自政策驅動和技術驅動,形成了一些“有路無車”的“空殼”系統,由于看不到電子政務的投資效益,不僅群眾不滿意,而且領導也不滿意。因而近兩年,中央各部委電子政務的建設步伐明顯放緩;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和部門在規劃中把涉及全局的電子政務項目,如“金”字工程,視做本部門信息系統建設的延伸,仍然停留在建設辦公自動化和政務專網的水平上,對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共享與整合缺乏足夠的考慮,缺少對業務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目前國家發改委在原則上對這類項目已不再批復。

但相對而言,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地市級政府在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領域找到了電子政務建設的“興奮”點。例如,上海市松江區不僅把計委、經貿委、建委、農委、旅委、科委等32家單位集中在一起合署辦公,而且還通過網上并聯審批實現了“一套表式、一口受理、一網運作、一次辦結”。據介紹,上海市松江區政府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掌握的市場主體信息為基礎,整合各審批部門的許可證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建成了“松江區企業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各部門對企業信息資源的共享。因此各職能部門在日常監督、年檢審核、評優等工作中能夠通盤考慮,形成監管合力,使過去針對某時、某點的監督變為全過程的監督,由單個部門的專業監管變為全方位綜合監管。上海市松江區副區長季文冠說,過去各部門在不同時間分別對企業進行年檢,每年3、4月份區政府門前就“堵車”成災,大批企業等待年檢。今年,“堵車”現象已徹底消失。

不只是上海把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從內部辦公自動化轉向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珠三角地區的廣州、佛山、江門等地也把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轉向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把電子政務作為改善當地投資環境的利器。

可以說,服務正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關鍵所在。從電子政務的動力來看,滿足公眾需求是電子政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外促內”的強大動力。因為從電子政務的成效來看,在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領域,如果市民得到實惠了,政府管理服務水平提高了,那么各方面對電子政務成效的認定就容易達成共識。


                                  以服務提升效益

從眾多用戶介紹的經驗來看,一些地方政府在滿足公眾要求的同時,已經開始以提高服務水平來提升電子政務的效益。這種以服務主導的思路不僅解決了原有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一些難題,更重要的是契合了政府機構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本質。

電子政務建設的主戰場已經逐漸從政府內部網絡、辦公自動化等應用轉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目前,政府內部的網絡、辦公自動化等應用已有相當基礎,但其效益卻不明顯,其根源在于不僅公眾很難享受到電子政務帶來的便利,政府部門之間也無法共享信息,因為這些信息系統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上級政府和機關內部工作人員。

為改變這種狀況,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今年紛紛加快了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步伐,通過協同政務打通政府業務處理的信息鏈,進而大大提高了電子政務的效益。在廣州,通過區級數據中心,在民政部門辦完結婚登記的育齡婦女的信息可以每天兩次共享給區計生局和街道,使以前需要一個月完成的工作,現在幾分鐘即可完成。

正是這種業務聯動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到位。例如,上海市黃浦區依托區級人口數據庫開發了社會救助“一口受理”服務平臺,可以辦理低保協保、廉租房、醫療救助和區內回滬定居人員生活困難補助4項主要業務,街道、居委會、救助所等單位都是其用戶。以低保業務為例,救助對象在只帶3~9種證明(原來需5~19種證明)、不填表(原來填2張表)的情況下,3天(原來需15天)內即可完成申辦手續,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未來幾年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任務是推進跨部門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而協同政務將是電子政務的最高境界。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