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召開,溫家寶總理和黃菊副總理分別發表重要批示,曾培炎副總理作了重要講話,并在會上提出了“十一五”電子政務建設的目標。該目標明確提出,“到2010年,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在線處理”。需要強調的是,這是所有目標中唯一一個給出具體量化的指標。在這樣的目標牽引下,可以預見,新一輪的政府門戶網站將在未來三年內拉開大幕。
在新一輪的政府網站建設大潮中,這些沒有定論但又左右政府網站建設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其方向是什么?未來政府門戶網站又會呈現出哪些新趨勢?為深入探討這些引人關注的焦點問題,記者分別采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青島、寧波、吉林、成都,鞏義九家政府門戶網站的相關負責人,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的六大趨勢。
趨勢一:門戶網站將統領一切
現在的政府網站基本可以分為三類,國網、中央各部委(局辦)網站,國網是指中央政府的門戶網站;地方政府門戶網站,例如北京市政府的門戶網站――首都之窗,鞏義市政府的門戶網站;以及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網站,如北京市財政局網站,廣州市教育局網站等。其中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網站又可分為公眾服務職能較強的政府部門網站、公眾服務職能較弱的政府部門網站。
不同類別的政府網站其實存在非常復雜的關系。例如,有很多群眾反映,有了政府門戶網站,還有必要再花巨資去建設一個已在門戶網站得到充分表現的職能部門網站嗎?這事實上道出了當前政府網站建設的一大關鍵點,即政府門戶網站和職能部門網站兩者的關系如何處理,兩者如何協同工作,如何資源共享。
對于兩者的關系,“在現階段甚至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互補充,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 廣州市機關信息網絡中心副主任朱繼團這樣告訴記者。寧波市政府辦公廳信息中心主任許躍軍也說,“職能部門網站為政府門戶網站提供內容支撐,政府門戶網站是進入職能部門網站的門戶”,更進一步,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盛景濤認為,“職能部門網站在本部門職能方面應當有更細、更深、更專業的內容”。事實上,不僅廣州、寧波、北京,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人都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觀念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在此基礎上,也有人表達了更進一步的觀點。“中國上海”政府門戶網主任孫松濤就認為,“今后應強調重點建設省、直轄市、中央部門的網站,建議只有省、直轄市和中央部門才有域名,這樣可以集中提高管理、體現品牌,實現在國際、國內的整體形象和反映區域、行業的整個電子政務績效,比如點擊率、門戶功能等。”
不僅上海,很多人都指出,政府門戶網站的地位將越來越強,他對于職能部門網站的統領作用會越來越明顯。例如,青島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主任劉惠軍告訴記者,“從制度上看,職能部門網站對門戶網站的從屬關系將日益明顯,其一些功能的發揮也將依賴于門戶網站。 而政府門戶網站是一個地方(區域)中最重要的政府網站,它是當地政府為民服務的平臺,當公眾尋求政府服務時,他首先進入的就是當地政府的門戶網站。政府門戶網站不僅整合大量的職能部門信息,而且也是當地職能部門網站的指向標”。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門戶網站的統領作用已開始顯現。例如,有些地方政府中,公眾服務職能較弱的政府職能部門,已開始不自己獨立建設網站,而是由同級政府門戶網站來負責建設,所有的內容也完全整合到門戶網站之中。這樣帶來的好處是,節省了資金,同時也提升了職能部門網站的表現水平。
趨勢二:建設主體趨于統一
在當前的政府網站建設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不同的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主體大不一樣,有的是主管信息的部門主管,有的是政府辦公廳(室)主管。例如,北京市是由北京市信息辦主管,由首都之窗運行管理中心具體負責;寧波市則是由市政府辦公室主管。從本次采訪的情況來看,兩者的比例差不多。
對于政府網站建設的主體,孫松濤主任認為,“國家應該盡快在中央和各級政府成立集中的管理部門,統一實現對電子政務規劃發展、建設、管理運行和績效考核等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孫主任的觀點代表了很多政府網站負責人的心聲――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主體應該相對統一。這樣會給政府門戶網站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同時也必將節省大量的成本,提高效率。
不過,對于未來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主體應該由誰來承擔,各個采訪者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例如,盛景濤主任認為,“政府門戶網站未來的建設將是以政府信息主管部門為主導,以外包企業為建設和運維依托的模式”;而吉林省、廣州市、青島市、寧波市等則認為,政府門戶網站是政府職能的綜合體現,必須由組成政府的各部門共同建設。根據部門職能,政府門戶網站的內容和服務只能由政府辦公廳(室)主導并進行組織協調,其中的大量專業服務需要由職能部門承擔,技術系統的建設可以由政府的技術部門承擔,也可以外包。另外,孫松濤主任也提出,未來可能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如電子政務局來專門負責政府門戶網站,甚至電子政務的建設。
未來到底會由誰來主導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仍然還存在很大變數
趨勢三:建設重點向在線辦事轉移
“政府門戶網站的職能定位是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對于政府門戶網站這樣的定位,被采訪者的回答高度一致。他們均認為,這三個定位涵蓋了目前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能,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三個基本定位不會改變。
“向應用發展”,這是成都市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郭念東眼里在線辦事的發展趨勢。這也是多數被訪者的觀點,即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下一個重點應該是在線辦事。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十一五”電子政務目標的具體規定:到2010年,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在線處理。而對于現在的絕大多數政府網站來說,距離這個目標還非常遙遠。因此,可以預料,在未來五年內,各個政府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政府門戶網站的在線辦事方面。
要指出的是,在線辦事也將在未來呈現出新的趨勢。鞏義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于建設說,“未來網上在線辦事將會在網站上真正實現,強調政府網站應當按照不同用戶的應用主題設計公共服務,打破政府部門的界限,整合各種在線辦事的資源與系統,提供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北京、武漢等地負責人也認為,在線辦事的終極目標是,政府業務全部實現電子化(業務系統),適合在網上辦理的全部通過網上辦理,并且入口統一在門戶網站,形成“一口辦理”。吉林省政府公眾信息網服務中心主任徐彩晶則認為,“省、市、縣、鄉政府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的建設更為重要,只有這些做好了,才能提供辦事效率,發揮電子政務的優勢。”孫松濤主任認為,“在線辦事關鍵是兩個度和兩個比例的問題。兩個度:廣度――不斷增加辦事和服務數量;深度――不斷完善辦事和服務質量。兩個比例:行政審批事項(含行政許可)上網比例;通過網上辦理占整個事務處理的比例。只有兩個比例實現了100%,我們就可以講實現了理想化的電子政府;實現了前者,我們也可以講實現了辦事的全部電子化。”
同時,劉惠軍主任也提出,“在線辦事的發展趨勢是運用數字證書等身份認證方式,將目前政府用傳統方式辦理的所有服務、管理、審批事項都在網上實現,形式以網絡為主,以其它互動的通信方式為輔,范圍將涵蓋人民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更進一步,于建設主任認為,群眾網上辦事的形式與渠道也會有很大變化,“不僅可以通過電腦進行,還可通過其它的信息化手段,如手機,固定電話等進行。”
當然,對于不同的地區,其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水平也不一樣,因此,其建設重點不一樣。例如,北京、上海、鞏義等地在信息公開方面已做得非常出色,他們的建設重點將向在線辦事轉移。但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信息公開的數量與質量都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在未來一兩年內,他們的建設重點還會集中在信息公開方面。
到底會由誰來主導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仍然還存在很大變數。
趨勢四:安全將成為近兩年的重點
“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會永遠放在第一位來考慮及對待。”這是在回答記者關于政府門戶網站安全問題時,朱繼團副主任所給出的答案。事實上,安全問題是所有被訪者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符合國家、各級地方政府的安全要求,是當前網站建設的重要目標。劉惠軍主任表示,“門戶網站的安全問題可能會成為制約網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員的安全保密意識和技術手段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政府門戶網站的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極廣,要應對的環節很多,需要不斷采取新的策略和技術手段應對。”
于建設主任向記者表達了如何解決安全問題。他說,“安全問題可從三個方面解決:一是從管理方面,建立政府網站網絡安全管理機構,隨時對網站安全進行監測;二是從技術方面,對門戶網站的安全進行總體的設計規劃;三是從制度方面,國家和地方要建立相關的網站安全標準及安全管理制度。”
盛景濤主任也認為,“政府門戶網站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從嚴從快,寧多勿少。但同時要顧及應用,在確保可用性的前提下,采用盡可能高級別和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安全服務體系及安全管理制度”。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政府門戶網站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方面非常薄弱。
除了采取更新的技術手段和工具之外,徐彩晶主任提出,政府網站建設要保證信息安全的投資,“安全投入應不少于總投資10%”。武漢市政府門戶網站負責人李偉力副處長則認為,“采用安全外包服務也會是一個趨勢。”
趨勢五:公共服務部分將會與企業網站有更緊密的聯系
本次采訪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所有被訪者均認為,未來的政府門戶網站將會與一些企業網站有更緊密的聯系。例如,盛景濤主任認為,“政府門戶網站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會逐步從單純的政府服務向無縫整合社會服務發展,因此不可避免地會與企業網站做整合,將其作為公共服務項目的一部分功能。” 孫松濤主任認為,“在提供便民服務和信息共享(比如頻道建設)方面,政府門戶網站與企業網站應該通力合作,深入開展。”
劉惠軍主任也認為,“政府門戶網站與企業網站盡管建網宗旨不同,但企業網站在政府的整個服務項目鏈條中,能起到有益的補充作用。如政府網上服務產生的收費,銀行網站就能與之銜接;政府網上勞動保障項目,就可能包含醫療機構的相關服務;政府網上采購項目可能與電子商務網站相聯系。”
在未來的電子商務時代,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聯系會更為緊密,他們之間的網上通道也必須更為暢通。
趨勢六:將會有更多標準和規范出臺
隨著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標準和規范出臺。這是未來政府門戶網站的另一個發展趨勢。
目前,各個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仍然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例如,就網站名稱而言,就有不同的叫法。于建設主任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網站是應該叫‘鞏義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呢,還是叫簡稱為‘中國鞏義’即可?”現在,不同地方政府,叫法各有特色。再如,在欄目名稱中,也有很多東西需要規范。同屬信息公開的內容,有的網站叫“政務公開”,有的則是“信息公開”。
被采訪者們認為,像這樣的小節問題,急需國家制訂相關標準,統一指導。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信息資源共享與信息資源整合的標準。由于門戶網站要對職能部門網站的內容進行整合。但現在由于各個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不一致,提交給門戶網站的信息在格式上和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標準的不統一,也導致了門戶網站整合內容變得非常困難。
劉惠軍主任認為,“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是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成就的集中體現。需要與信息化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信息化行業規范的充分配合。”盛景濤提出,“門戶網站可以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確定信息資源交換和共享的規則,并且強調,網站群必須要統一技術架構。”
更進一步,大家認為,標準的制定應該由各級政府共同制訂。例如,李偉力副處長認為,“國家要有國家層面的標準,而各級政府則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制訂相關標準和制度。”事實上,北京和上海在這方面都做出了表率。比如,北京市已頒發了政府網站建設的地方標準。上海正在通過國際專業公司和政府質量監督部門,制定政府網站服務質量和管理體系,包括網站建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估計年底將會出臺。
除上述六個趨勢之外,記者還發現有兩上趨勢值得注意,即服務渠道將會更加多樣化,以及政府門戶網站將會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