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關于合肥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幾點建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1-08-17

合肥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主任申林

我市的電子政務建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以電子政務專網為基礎網絡平臺,以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和“中國·合肥”門戶網站為政務信息處理和發布平臺,以各委、辦、局業務應用系統為主體的電子政務體系,在提高機關辦事效率、推進政務公開、建設服務型政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市的電子政務建設進入了關鍵期,需要站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建設大局,為建設濱湖大城市和和諧小康社會,實現合肥市跨越式發展提供支持的高度來謀劃今后幾年的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縱觀國內外電子政務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現狀,今后幾年,我市的電子政務應確立對內提高機關效能,對外加強為公眾服務的目標。通過加大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建立以政府網站為主導,以互聯網為基礎,多種技術手短相結合,跨地區、跨部門、跨系統互聯互通,在公共服務、決策支持、行政監管等方面功能完善的電子政務體系。要推進電子政務由面向機關內部服務向社會公益服務延伸,由單向在線服務向雙向互動交流延伸,由中心城市向廣大農村延伸。

根據以上總體思路,圍繞建設目標,近期我市電子政務應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重視信息系統的維護保障

目前,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直接管理電子政務專網、統一政務機房、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門戶網站及網站群、企業基礎信息共享和交換系統等系統,設備450余臺(套)。電子政務專網覆蓋103個市直單位,73個企事業單位和部隊,三縣四區及其53個鄉鎮、街道,三大開發區、濱湖新區和政務文化新區,專網接入點近200個。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的用戶數達4770多個。托管在統一政務機房的設備涉及33個市直單位,150余臺(套)設備,15個網站。另外,截止2007年4月,市直單位也建設了80余個業務系統(根據合肥市信息化建設交流材料資料),其中較大的有如社保、科技強警、應急指揮等,政務工作對這些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這些系統的建設時間先后不一,部分已經超過維保期,保障穩定運行難度逐步加大。因此,保障系統穩定運行成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一。一是要加大維保的投入。據報道,信息化發達國家的維護經費支出占到信息化總經費的支出的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達百分之六七十。國內發達地區由于信息化建設起步早,維護費用也占較大比例。隨著設備老化或損壞,軟件升級,對現有電子政務系統加大維保投入,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穩定運行是必要的。二是可以考慮在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立項時對維保費用進行評估,把維保費用納入成本效益管理。三是積極探索維保服務外包,專業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干,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和各單位的信息中心(或信息辦)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對維護工作的管理,行使管理者職責。

二、加快市政務數據中心建設

我市的電子政務專網建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數據交換平臺也已初步建成,數據中心也現雛形。下一步應充分發揮市電子政務專網和交換平臺的優勢,加大數據中心建設步伐。一是根據國家和省的標準規范和要求,建立我市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二是重點建設跨地區、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把現有的部門業務系統有機地串聯起來,使其發揮更大的效益。進一步拓展企業基礎信息共享和交換平臺的應用范圍,今年可考慮把涉企的部門信息納入共享和交換范圍,同時可考慮把此平臺做為“省會經濟圈”、合淮同城化、合蚌蕪創新試驗區范圍內城市的共享平臺;與省有關部門合作進行省市公建,實現全省共享,充分發揮現有平臺的作用。三是適時啟動人口、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數據庫為主的主題數據庫和與之相配套的規范標準體系的建設。四是加快政務服務信息資源和政務公開信息資源的梳理,建設黨政機關基礎數據資料庫、分布式檔案基礎數據庫。

三、建設全市共享的地理信息平臺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建設“數字合肥”的基礎平臺之一,可以服務于政府、企業、公眾,服務于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應用廣泛,直觀性強,便于管理,效益明顯。對提升整個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檔次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目前,我市有的部門已經建立了GIS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應用,但由于技術來源不同,彼此之間標準不統一,造成部門之間數據割據,而且應用規模較小,效益較差。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全市共享的統一的GIS平臺,為各部門的業務系統的應用提供支撐。相比較而言,國土資源部門在GIS上的投入較大,建設時間長,積累了一定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了避免重復建設,縮短建設周期,可以考慮與國土資源部門合作,共建共享。利用其現有的GIS平臺,經過去密化處理和完善后供全市使用。

四、突出加強公共服務

服務是電子政務的核心,是電子政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要按照便捷服務、主動服務、全程服務、優質服務的要求,突出抓好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的完善和市政府門戶網站及網站群的建設和維護管理。利用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推進黨政部門基本實現文檔管理電子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公文處理無紙化,重點應用系統互聯互通。“中國·合肥”門戶網站和政府部門網站、縣區政府網站要圍繞“為誰服務,服務什么,誰來服務”優化頁面主題設置和服務內容組織,強化網站的服務功能。一是繼續進行政務服務資源的梳理,盡快把政務服務資源目錄建立起來。二是大力推進網上辦事系統建設,出臺鼓勵政府部門和公共服務企事業單位實現網上辦事的政策措施,讓公眾享受盡可能多的便捷的網上服務。如實行以獎代建的方式,那個單位網上辦事事項實現的多,實現的好,就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三是梳理行政許可項目,開發網上審批系統,逐步實現行政審批業務的在線辦理。資金使用應向公共服務項目傾斜。

五、重視項目生命周期的管理

一方面,電子政務項目建設與其它建設項目有相同或相似之處,應該遵從項目建設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因為相對來說電子政務是新生事物,加之信息技術發展快,知識成本高,新需求時刻不斷地出現,所以電子政務項目建設也有其特殊性。從國內外實踐來看,其電子政務項目失敗或效果不佳的例子層出不窮。為了保障投資的效率和項目的成功率,必須加強包括項目的咨詢、立項、建設、監理、審計和績效評估等環節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在項目立項建設前應進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不能走過場,要從技術、成本、效益,甚至文化障礙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判。建立項目的審計和績效評估制度,由專業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評估,審計評估結果決定資金的撥付。項目實施中要加強跟蹤管理,充分發揮監理的作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防止出現較大偏差無法挽回造成損失。應制定電子政務項目咨詢、審計和評估等業務規范,用科學、專業、統一的原則指導電子政務建設。

六、加強電子政務評議考核

從2005年起,我市開展對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考核,2007年改為通過信息技術提高行政執行力考核,2008年作為全市政風行風評議的一部分,改為政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和公共服務單位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服務水平考評。幾年來,這些考核對我市電子政務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今后應繼續進行,并爭取列入政府目標考核范圍,提高電子政務績效考核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同時開展市直單位和縣區政府網站的績效評估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維,促進市直單位和縣區政府網站上臺階、上水平,均衡發展,為“中國·合肥”門戶網站提供支撐。把信息資源整合因素列入考核范圍,鼓勵行政機關和公共服務單位在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前提下把本單位的數據拿出來共享,內部網絡聯網。

七、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是電子政務的關鍵。沒有安全保障的電子政務是極其危險的。安全保障應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不斷得到完善,要從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要安全,而且信息安全工作要進入常態。建立建全信息安全管理組織,市、縣(區)及市直單位應建立信息安全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明確責任人。建立建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基層的檢查、督促、指導。

高度重視“中國·合肥”門戶網站的信息安全,加強信息發布前的審核,杜絕安全事故。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組織演練,確保預案可靠有效。在電子政務專網上部署安全審計系統,增強網絡的安全可控性。采取多種技術措施,改造VPN接入方式,使網絡傳輸和信息處理之符合國家要求。完善統一政務信息處理平臺安全措施,擴展電子證書功能,結合公文處理模塊的改造實現公文的安全傳輸、存儲。

八、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信息化辦與市信息資源管理中心融合建設大信息化辦和信息資源管理中心承擔的建設和管理職能的需要,積極向省、市爭取把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列入參照公務員管理范圍。要制定信息人才培養機制,采取培訓、到發達地區掛職、給業務學習以獎勵等辦法,促進知識更新,形成一支敬業精神強,服務態度好,業務水平高的信息服務隊伍,以適應事業發展的需要。實施人才柔性引進戰略,利用合肥科教人才優勢,借用外腦,建立專家咨詢顧問機構和制度,或聘請專業人才在政府部門內兼職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解決編制不足,但迫切需要的人才問題。

以上是對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幾點粗淺的看法。總之,我市的電子政務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應該分清輕重緩急,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積極探索,扎扎實實,實現我市電子政務又好又快的發展。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