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一個近年來很火的詞,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洪流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網購、微信、微博等。根據最新的IDC報告,目前中國存儲的數據量為500萬TB,占全球總量的13%,預計到2020年,占比將提高到22%。CCW Research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11.2億元,比2012年提升了138%。據預測,2012年~2016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飛速增長,到2016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逼近百億元。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大數據將站在一個更高的戰略層面,為企業的戰略、營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輔助和支撐。
在大數據時代,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以某省公司為例,傳統的IT話單數據是40G~50G/天。大數據時代,清洗后的數據是傳統IT話單數據的10倍,清洗前的數據更高達每天10T~12T。可見,隨著數據量的劇增,電信運營商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同時,運營商的數據資源構成也更加豐富,除了傳統的用戶消費數據外,還融入了更多用戶在線行為數據、終端數據、位置信息數據等,這些數據的顆粒度更細,有助于更精準地描繪出客戶肖像,形成客戶統一視圖。作為“數據金礦”的擁有者,電信運營商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實現數據產品化,創造價值變現?合適的大數據對外應用模式是開啟“數據金礦”的鑰匙。
電信運營商大數據對外應用指的是,運營商將自有數據結合購自第三方的數據(如互聯網標簽服務公司、地理位置信息服務公司等),通過數據挖掘算法生成結果數據集,以各種方式提供給企業客戶,幫助企業了解用戶,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電信運營商大數據對外應用主要分為5類模式:精準廣告、數據報告、精準營銷、能力開放和能力租用。
精準廣告模式:電信運營商發揮在用戶互聯網上網行為數據采集方面的優勢,為具有精準投放在線廣告需求的企業客戶篩選出高價值客戶,提升其廣告投放的精準性。其功能原理是將基礎數據處理后生成目標用戶的篩選標簽,傳輸給需求方的廣告交易平臺,為其網絡廣告精準投放進行目標用戶劃分和定位。這類應用主要提供給快銷、服裝、汽車、銀行等面向最終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
數據報告模式:電信運營商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挖掘結果數據集,為行業客戶提供分析報告,提升運營商大數據業務的影響力。分析報告主要包括大數據平臺主動發布的標準化免費報告、客戶訂購的標準化付費報告以及客戶按需定制的定制化付費報告。這類應用的需求客戶主要為電商、互聯網公司和金融服務公司等。
精準營銷模式:電信運營商以大數據平臺輸出的目標用戶篩選標簽為基礎,借助電信各類面向最終用戶的渠道接觸點,發揮跨屏優勢和推送手段,為企業客戶提供從目標用戶挖掘到廣告精準推送的整合營銷解決方案。其中精準推送方法包括短信/彩信推送、DPI推送和外呼等。這類應用主要提供給有精準推送廣告需求,但是缺乏主動接觸用戶機會的企業,例如某些移動互聯網公司、保險、理財產品服務等。
能力開放模式:電信運營商為不具備大數據運營能力的中小企業開放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存儲和分析能力,提供標準化的數據分析產品,提升客戶的數據應用水平。在這類應用中,運營商為企業客戶開辟出私有云空間,將客戶數據存放在大數據平臺上,運用平臺的標準化算法進行處理,得到數據挖掘結果數據集或客戶標簽。客戶的數據應用需求能夠通過通用算法獲得滿足,無需二次開發。
能力租用模式:對于政府或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牽頭開展的公共領域研究項目(如人口、消費特征等),電信運營商作為重要的數據合作方,為政府部門或其他機構提供大數據的存儲和計算能力。一方面,運營商為這類客戶提供私有云空間存儲數據;另一方面,由于這些研究項目需要對數據進行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挖掘處理,原有的通用算法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開發定制算法。定制算法可以由運營商為合作方開發,也可以由電信與合作方共同開發。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的應用前景仍然十分廣闊。電信運營商應抓住大數據發展的機遇,發揮數據資產的優勢,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加強大數據的開放應用與合作,積極創新,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