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安筱鵬:工業互聯網——通向知識分工2.0之路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02-21

  近日,北京郵電大學舉辦2019年(第十七屆)工商管理新年論壇,安筱鵬博士就工業互聯網的經濟學意義這一主題進行了發言。

安筱鵬認為,新一輪產業革命推動了分工深化,加快從基于產品的分工向基于知識的分工演進。集成電路產業Fabless(以ARM為代表)的崛起,標志著知識分工1.0時代到來。工業互聯網的出現,正在重構工業知識的創造、傳播、復用新體系,預示著知識分工2.0時代的到來。

安筱鵬表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信息通信技術擴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于提高兩個效率——生產效率和交易效率,交易效率的提高促進了產業分工深化,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安筱鵬回顧了過去幾百年來產業分工深化的歷史進程。概括起來人類產業分工已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部門間的專業化分工,農業、手工業、工商業的分工。第二個階段:產品的專業化分工,以完整的最終產品為對象的分工,比如汽車、機械、電器產品的生產。第三個階段:零部件的專業化分工,你生產汽車的發動機,他生產汽車的輪胎。第四個階段:工藝的專業化分工,同樣生產一個產品,按照工藝再去分為鑄造、電鍍等。第五個階段:生產服務的專業化分工,除了產品之外,服務作為一種新的分工形態跟產品綁定在一起,給客戶創造價值。

安筱鵬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工業互聯網的經濟學意義,那就是,工業互聯網推動了產業分工從基于產品的分工向基于知識的分工演進。

集成電路產業分工深化:知識分工1.0時代的興起

信息通信技術擴散重構了知識創造、傳播、復用新體系,推進了知識分工的形成和發展。知識作為一種商品參與到市場交易中,形成一批基于知識創造、交易的新型企業,構建基于知識創造、傳播、復用的產業體系。安筱鵬說:“如果我們回頭去看過去40年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演變以及知識分工的特征和趨勢,我覺得有一個產業特別值得去研究,這個產業就是集成電路產業。”在過去40年,集成電路產業分工格局的變化呈現出鮮明的特征,代表了知識分工1.0。

為什么集成電路復雜度提高了,但研發周期相對不變?安筱鵬簡要回顧了過去40年集成電路產業分工的演進。早期集成電路產業集整機生產和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于一體,稱為綜合型IDM模式。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演進,集成電路產業中的芯片設計、代工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不斷從早期一體化模式中分離,成為獨立的產業體系。

集成電路產業鏈分工細化與產業模式變革

安筱鵬表示,1991年英國ARM公司成立,同時逐漸涌現出一批專注于集成電路IP(Intellectualproperty,知識產權包)設計、研發公司,集成電路產業開始興起架構授權的Chipless新商業模式,這標志著基于知識創造的專業化分工獨立出現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中,專有的工業知識通過被封裝為代碼化的電路,并擺脫了作為有形硬件產品的附庸,開始成為獨立的產品、商品進行傳播、使用和交易。隨后,IP包作為一種知識產品被廣泛應用到了集成電路設計、仿真、試產、制造等各個環節,大幅提高了集成電路的設計效率、產品性能、制造可行性及良品率,基于知識交易的新業態逐漸顯現。

集成電路各環節IP應用

IP的本質是集成電路工業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各種技術經驗,知識的代碼化、模塊化、軟件化封裝。安筱鵬表示,集成電路大量的設計、制造工業知識被封裝為IP(知識產權包),固化在賽博空間,可以被重復的調用、使用和封裝,并催生了IC設計、仿真、試產、制造等工業知識交易市場,設計生產過程中70%~80%的工作變成對現有的IP進行調用、拼接,大幅提高了芯片設計、仿真、制造、測試的效率及產品良品率。目前,IP的來源主要由大型EDA公司、制造業企業、專業IP設計公司研發提供。

集成電路IP本質是軟件化封裝的知識,相當于一個個的App和微服務的組件。安筱鵬表示,軟件就是物理世界運行規律的代碼化、規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碼化、代碼軟件化,再用軟件去優化物理世界。而在數字經濟時代,工業知識正通過工業App、微服務軟件等方式去呈現。所以,無論是集成電路IP,還是工業互聯網App,抑或是工業互聯網云平臺上各種各樣的微服務組件,本質上都是人們對工業知識認知的一個載體。安筱鵬說:“集成電路產業代表了過去40年全球知識分工的特點,我把它稱為‘知識分工的1.0階段’。”

工業互聯網:通向知識分工2.0之路

工業互聯網是面對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構建基于云邊協同的數據采集、匯集、分析服務體系,推動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工業互聯網平臺有四層架構,數據采集層、IaaS層、工業PaaS層、工業App層。工業PaaS平臺的核心是將工業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工藝、研發工具規則化、模塊化、軟件化,形成各種數字化微服務組件和模型,工業App層將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固化封裝為面向特定場景的應用軟件。安筱鵬表示,無論是PaaS平臺的微服務組件,還是SaaS平臺上的面向角色的App,都意味著基于工業知識的算法市場正在興起,被封裝的工業專業知識可以在更大的范圍、更高的頻次、更短的路徑上創造、交易、傳播,安筱鵬將其定義為“知識分工的2.0階段”。

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質是重構了工業知識創造、傳播、復用的新體系,促進了基于工業知識的算法市場崛起。對工業互聯網而言,大量跨行業、跨領域的各類工業經驗、知識、方法將以工業App、工業微服務組件(類似集成電路IP)的形式沉淀到工業互聯網平臺之上。安筱鵬說:“它的價值在于,在過去工業創新過程中,80%在做重復性勞動,20%在做創造性勞動。今天,當我們構建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80%在從事創造性勞動,20%在做重復性勞動。”

工業互聯網平臺:重構工業知識新體系

安筱鵬舉例,國家電網青海公司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風電設備發電功率預測,采集了大尺度、大空間、細顆粒的風電及環境數據,引進了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金風科技等8家算法服務機構,基于數據+算法的模式提供了更加精準的風電功率預測服務,大幅降低了風電棄風率、提高了風電企業的運營效率。在這一場景中,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是一個技術、業務平臺,也構造了一個算法市場,風電功率預測算法作為一種產品在平臺上展示、交易、服務,推動了知識的創造、傳播、交易、復用,加速了基于知識的產業分工體系的形成。

安筱鵬說,當前,傳統軟件正在加快向云端遷移,架構重建、代碼重寫成為許多工業軟件企業轉型的主線。傳統軟件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重構,帶來的一個重大變化是,工業互聯網構建一個知識的交易市場。工業互聯網本質是實現了從基于產品的分工到基于知識的分工,構建了新的交易市場體系。從長期來看,工業研發、設計、仿真、制造、服務及管理等全流程的工業知識、能力能夠被封裝成各種可交易組件化的知識,通過這一市場體系進行高效率交易使用。

工業互聯網構建了工業知識交易的市場體系

安筱鵬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了一個工業技術和知識的交易體系,促進工業技術、知識、經驗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呈現、交易、傳播和復用。工業App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通過調用微:人民郵電報服務,推動工業技術、經驗、知識和最佳實踐的軟件化,構建起工業知識創造、傳播、復用的新體系。

一是從交易對象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機理模型、生產工藝、流程邏輯等各種工業知識的App化、微服務化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資源,創造了各種條件,實現了工業知識的產品化封裝、平臺化匯聚、在線化開放,被封裝的工業知識能夠成為一種大市場廣泛交易的對象。

二是從交易主體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了一個工業技術和知識的交易市場,它為工業App、微服務組件、模型算法等交易對象的呈現、交易、傳播和復用提供了統一的場所,促進了工業知識、技術的供給方(大型企業、科研院校、開發者)與使用方(大中小企業)等交易主體在線顯現、需求清晰、交易激活。

三是從交易過程來看,傳統的工業知識交易、變現在很多時候是一種長流程模式:一個開發者、小企業、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的知識變現在過去機會很少、流程很長,傳統方式要經過工業產品的創意-設計-研發-測試-生產-配送-交付全流程,把產品交付給最終客戶之后才能變現。今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出現推動了工業知識短流程交易模式的出現,平臺降低了工業知識的客戶發現、知識定價、大規模擴張、契約簽訂、交付監督的成本。

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構建工業知識創造、評估、交易體系,提高工業知識的復用水平和效率,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基于知識的產業分工新業態不斷涌現。

安筱鵬最后說,自英國產業革命以來,基于產品的分工演進已進行了幾百年,今天基于知識的分工才剛剛開始,盡管工業互聯網的出現加快了這一進程,但從整體上來看,基于知識的產業分工仍處于星星之火階段,燎原之勢何時形成,仍有待于業界共同努力。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