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王延章:系統觀指導下的電子政務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7-27

王延章,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電子政務應用試點示范工程”專家組專家,大連理工大學信息與決策技術研究所所長、電子政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是我國電子政務領域的著名專家,身兼信息產業部電子政務應用推進中心顧問、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評審委員會專家等多項社會職務,對我國政務信息化建設有著長期的研究和獨到的認識。 

日前,就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本刊記者對王博士進行了一次專訪。在采訪中,精于管理理論與系統論的王博士自始至終表達著一個觀點:即電子政務要用一種系統化、全局化的系統科學思想來指導。 

     人才培養,信息化部門是關鍵 

王延章教授認為,信息化建設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主要是“人”的作用。而在電子政務這個領域中,王教授認為起關鍵作用的“人”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政府領導和相關的業務人員,他們起著重要的決策和業務處理的核心作用,我們平時說的電子政務是一把手工程正是基于這種關系;第二,是處于政府系統外部從事信息化建設的各種公司、廠商;第三,則是處于兩者之間的“業主單位的信息部門”。雖然現在這些單位的叫法不一,有的叫信息中心,有的叫信息處,有的叫電子政務處,但他們的性質卻是相同的處在政府決策層和企業之間,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 

“因為一個信息化工程必須由上述三個方面的人共同來完成,所以這三個方面也是一個系統,必須是和諧共處、通力合作”。在這三者之間,王延章教授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業主單位的信息化隊伍”,他們同時兼有政府和企業的特點,也容易得到業主單位領導的信任,所以在電子政務建設中起著“核心”作用。 

但從目前的實際來看,“這個隊伍不太好做”。一是因為受到編制、待遇、升遷等問題的影響,政府部門的信息化機構里很難留住高水平的人才。其二是因為,當前一些業主單位的信息化部門在自我認識上也有些錯位。“它覺得自己跟公司相比,自己是政府人員。在領導面前,又覺得自己是專家。很多地方開展電子政務時,信息化部門成為橫亙在業主單位和企業之間的一道屏障,使后兩者之間無法進行很好的交流。我認為這種定位是不夠準確的,業主單位的信息化部門的合理定位是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調和業主單位與公司企業之間的關系。” 

王教授認為,基于上述觀點,加強我國電子政務的人才培養,重點要從政府的信息化部門著手,培養既懂“電子”又懂“政務”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也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當好業主部門和實施部門之間的“橋梁”。 

     需求分析,立足社會大環境 

在采訪過程中,王延章教授多次強調,做好需求分析,是信息化建設成功實施的根本。尤其是對于電子政務來說,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業務千差萬別,在項目實施以前,一定要把業主單位的應用搞清楚。王教授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要做好需求分析,實施單位必須要比政府部門的處長更熟悉政府流程”。 

如何做好需求分析?作為一個精于管理、熟諳政府流程的專家,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我認為,搞電子政務,在需求分析階段,實施單位除了傾聽業主單位的需求之外,還要立足全社會,從整體角度考慮業主單位的業務流程,做好業務系統分析,而不僅僅是需求分析。” 

“現在在電子政務建設時,很多實施單位只是簡單地聽取業主介紹。有的時候,業主單位本身也并不是完全熟悉自身的業務流程,或者說受自己崗位、認識的限制,不能完全清晰地描述業務流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憑業主的描述去設計流程,肯定會使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 

王教授表示,“我認為,作為政府部門的業主單位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它在社會政治、經濟等不同領域扮演著不同的職能。在建設過程中,實施單位必須要主動地去研究、認識這些職能。” 

“政府部門本身是一個小系統,處在整個社會大系統環境中。要了解業主單位的社會職能是什么樣的?它的職能在整個社會管理、政府管理中處于什么樣的一個邊界?社會環境與業主單位小環境之間是怎么作用的?” 

“經過上述系統地描述,就能對政府部門的職能有一個全面的大概認識了。同時,還應進一步進行業務抽象和形式化研究,建立定性結構化描述模型,如果可以的話,還應該建立數學模型,把各種相互作用的關系描述清楚。要知道業主單位的信息是怎么流入、怎么流出的,業務的決策需要用什么知識,等等。把這些研究清楚之后,再聽取業主的講述,兩者結合,這樣對業主單位需求的把握就很全面了。 

     系統建設,組織管理信息化當先行 

“在電子政務建設中,我認為兩個基礎系統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是信息安全支撐,另一個是組織人事”,王延章教授指出,在上馬一個新的信息系統時,“如果不想讓這個系統成為曇花一現的臨時性應用,而是定位以長久地應用,那么,在建設時,應該首先把業主的組織機構人事作為一個應用系統先做起來。” 

王教授介紹,當前很多單位在開發系統時,沒有意識到先把組織人事管理信息化做起來,結果在虛擬的世界里,呈現出一種無組織、無“政府”狀態。 

王教授認為,建設電子政務,一定要堅持“組織管理信息化”先行,因為如果把政府信息化看作是一個大系統,那么每一個單個的個人都是系統中的“業務結點”,只有有了“業務結點”的存在,才能去梳理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才能去規范彼此之間的信息流轉。 

“只有當現實中的每個人,在虛擬世界里都有了‘組織’,有了合法的身份證,這樣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有跡可查,其他應用也才能基于這樣同一基礎,有條不紊,迅捷高效地開展起來,從而推進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整合”。 

同時,組織管理信息化產生的好處是,它通過和業務的集成,可以形成很多的業務模型。“因為業務模型是以人為本的,崗位、作用關系等都離不開人,所以組織管理信息化還有助于分析業主單位的業務模式,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還能建立起有效的數學分析模型。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