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1-18


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目標是:到2010年,覆蓋全國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基本建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初步建立,重點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標準化體系基本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在線處理,電子政務公眾認知度和公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總體框架的構成 

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構成包括:服務與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基礎設施、法律法規與標準化體系、管理體制。 

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服務是宗旨,應用是關鍵,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主線,基礎設施是支撐,法律法規、標準化體系、管理體制是保障。框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具體內涵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動態變化。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在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指導下,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分工協作,共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服務與應用系統 

服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緊圍繞服務對象的需求,選擇優先支持的政府業務,統籌規劃應用系統建設,提高各級政府的綜合服務能力。 

(一)服務體系 

電子政務服務主要包括面向公眾、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的各種服務。服務的實現程度、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是電子政務建設成敗的關鍵。要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網絡為載體,逐步建立電子政務服務體系。 

政府通過整合和共享信息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滿足政府服務公眾和企事業單位的需求,在人口登記和管理、法人登記和管理、產品登記和管理、市場準入和從業資格許可等方面實現信息共享。為滿足政府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的需要,提供市場與經濟運行、農業與農村、資源與環境等方面的信息監測與分析服務。為滿足各級領導科學決策的需要,提供信息匯總、信息分析等服務。為滿足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提供人力資源管理、財政事務管理、物資管理等信息服務。 

(二)優先支持的業務 

“十一五”期間,主要圍繞公眾、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的需要,選擇社會公眾關注度高、經濟社會效益明顯、業務流程相對穩定、信息密集、實時性強的政府業務,作為電子政務優先支持的業務。從提高工作效率、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出發,應優先支持辦公、財政管理、稅收管理、金融監管等業務。 

(三)應用系統 

應用系統是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內容。“十一五”期間,要圍繞優先支持的業務,以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以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為支撐,兼顧中央和地方的信息需求,統籌規劃應用系統建設。重點是完善已建應用系統,強化已建系統的應用。對于新建的應用系統,要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統籌規劃建設。 


信息資源 

政務信息資源是政府在履行職能過程中產生或使用的信息,為政務公開、業務協同、輔助決策、公共服務等提供信息支持。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主線,是深化電子政務應用取得實效的關鍵。 

(一)信息采集和更新 

各級政府要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明確界定各部門的信息采集和更新權責,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二)信息公開和共享 

各級政府要圍繞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開行政決策的程序和結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辦事效率,拓寬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要統籌兼顧中央和地方需求,依托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實現跨地區、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 

(三)基礎信息資源 

基礎信息資源來源于相關部門的業務信息,具有基礎性、基準性、標識性、穩定性等特征。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等基礎信息的采集部門要按照“一數一源”的原則,避免重復采集,結合業務活動的開展,保證基礎信息的準確、完整、及時更新和共享。基礎信息庫分級建設、運行、管理,邊建設邊發揮作用。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投資和盲目建設。 

(一)國家電子政務網絡 

國家電子政務網絡由基于國家電子政務傳輸網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組成。 

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以及決策需要,同時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特殊辦公需要。 

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進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充分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形成連接中央和地方的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干網。 

(二)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 

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逐步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為各級政府提供信息查詢和共享服務;逐步建立跨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圍繞部門內信息的縱向匯聚和傳遞、部門間在線實時信息的橫向交換等需求,為各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輔助決策等提供信息交換和共享服務。依托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以優先支持的業務為切入點,統籌規劃、分級建設覆蓋全國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支持信息的交換與共享。 

(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 

建立有效的身份認證、授權管理和責任認定機制,以及健全信息安全監測系統,提高對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網絡失泄密的檢查發現能力。統籌規劃電子政務應急響應與災難備份建設。完善密鑰管理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密碼、訪問控制等技術保護電子政務安全,促進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法律法規與標準化體系 

開展電子政務法研究,推動政府信息公開與共享、政府網站管理、政務網絡管理、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法規建設,推動開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 

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以國家標準為主體,充分發揮行業標準在應用系統建設中的作用。要重點制定電子公文交換、電子政務主題詞表、業務流程設計等標準,逐步建立標準符合性測試環境。 


管理體制 

要加快推進各方面改革,使關系電子政務發展全局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各相關部門要把電子政務建設和創新政府管理結合起來,形成電子政務發展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互促進的機制。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