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09年電子政務建設突出三重點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3-02

過去的2008年對于中國電子政務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說是個轉折的年份。過去的一年之中,國家開始實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對電子政務發展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電子政務的管理職能從國信辦的一個組負責協調轉變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個處,成為政府職能部門下設的常設處室,這是一個小突破,為今后一段時期的電子政務發展帶來了契機。

回顧這幾年的電子政務發展,不難看出我國目前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從2002年頒布17號文件開始,到2008年的黨的17大的這六間,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很快,以12金為基礎拓展成為涉及國計民生的更多“金字”工程和大項目,網站建設、法律法規、人才培訓等都上了臺階,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除了四大基礎數據庫建設的進度稍微慢一些之外,當初在17號文件中所規劃的目標基本實現,這也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另外,目前中國網民數已經達到2.6億,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網民數量快速增加有利于電子政務的普及,再加上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這都將促進電子政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同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也有自己的特點,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較超前。于施洋舉例說,北京東城區的萬米網格化管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城建劃分為一塊塊容易管理的區域,結合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管理模式只有在紐約這樣的城市才有,而中國已經有十幾個城市開始普及應用了。

在如此良好的發展機遇之下,下一階段國家在電子政務規劃和政策上應當做怎么樣的調整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于施洋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當抓緊制訂新的發展規劃。他認為,今后一段時間,電子政務將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發展以服務為核心、以應用為導向的電子政務。盡管過去電子政務取得長足發展,建設了一批核心業務系統,但尚有上百項業務系統還沒有建設,特別是應當重點建設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業務系統。目前,政府網站建設水平不高,多是起到海報宣傳作用,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核心業務信息化的比率還是太低,橫向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也較為薄弱。

二是要走自主發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風,特別是不能盲目跟國外大公司的風。于施洋舉例說,除了北京東城區萬米網格之外,還有中聯部的信息系統,自主研發,也運行的不錯。寧波的81890呼叫中心和電子政務后臺的結合,也體現了創新。這些情況都說明,電子政務要想搞的好,一定要結合中國自身行政體制和政務業務的特點。中國的電子政務發展已經到了能夠而且必須走自己的路的時候了。

三是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問題。當前電子政務的安全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味靠增加安全設施來解決問題是沒有出路的,關鍵是要真正把安全設施、安全管理與業務應用一體化,不能搞表面文章。

此外,過去幾年一直在談信息共享的問題。于施洋主張過去的“孤島,煙囪”都是有其必然性的,這不妨看作是過去信息系統參差不齊的一種表現,等到信息系統建設水平差不多了,才能談到共享資源。但是,目前新系統的建設就不能再走老路了,在建設信息系統之時,要特別強化總體規劃和統一平臺。目前過多的談大范圍的信息資源共享可能還有點早,有些理想化,電子政務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過程。

于施洋還提出,電子政務建設,要注意學習借鑒電子商務的發展,把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有機結合。。國內一些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并非只是做好網站,而是有一個龐大的呼叫系統作支撐,融合了后臺業務,能作出迅速反應,真正產生了效益。在電子政務建設中也可以嘗試如此,建立公務員值守制度,增加了人的判斷和溝通,能夠有效解決問題,這比單純的依靠電腦的效果要好。他說,這種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融合,也許能解決電子政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湖北的網上政民互動系統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施洋近兩年重點研究了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對這一點他頗有心得。他說,對于績效評估的幾個因素,業內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目前的評價模式到了需要改進的時候了。舉例說,各大部委面向的對象不同,服務的群體不同,政府部門因職能不同有的面向公眾服務多些,有的面向企業服務多些,有的側重宏觀決策,由于政府部門職能的天然差異,使得這些部門政府網站的服務對象不同,點擊率自然也不同。于施洋建議,如果要做績效評估,不妨從政府部門的業務職能入手,比如說,一個政府部門有10項核心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網絡化的比例是多少,在互聯網的服務是多少,公務人員的滿意度如何、社會公眾的滿意度如何?

現在的政府網站要與后臺的支撐系統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門戶的作用,否則僅僅成為黑板報和海報。他提出政府網站就是一個收發室,后面需要連接秘書處或者辦公廳,總協調各項辦事業務,成為真正意義的信息窗口,而不能成為擺設。

績效評估關鍵在于三個方面“投入、產出和效果”。“投入”是資金和人員方面的前后期的量化,“產出”可以表現為門戶網站欄目設置,“效果”要根據服務對象(公眾或者公務人員)的滿意程度來評定,要綜合這三個方面,否則評定出來的分數很容易造成錯覺,失真。(本文根據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于施洋在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專家委成立一周年會議發言整理而成)

于施洋簡介: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副研究員。現任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助理,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曾于2001年至2002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者。近年來,專心致力于信息化發展戰略和電子政務研究工作,主持過多項信息化規劃、電子政務規劃和電子政務績效評價等方面部委級課題,參加過多項電子政務工程項目規劃,參與過多部信息化相關規劃的起草和政策研究工作。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