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電子政務績效評估要克服的4個誤區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6-26

我國自1999年推行政府上網工程到2000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子政務以來,電子政務建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于我國電子政務投資的效益長期處于無法有效評估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粗放式發展的跡象。在政府信息日趨公開的情況下,電子政務建設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投入資金的產出效益,還會影響到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率,影響到政府效能建設,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只有通過有效的績效評估,才能確保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健康發展。

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加快“建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機制”。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更加明確指出:“建立電子政務規劃、預算、審批、評估綜合協調機制。加強電子政務建設資金投入的審計和監督。明確已建、在建及新建項目的關系和業務銜接,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的電子政務財政預算、基本建設、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然而現實中許多省市推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未達到既定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許多省市在這個過程中走入了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政務網站績效評估=電子政務績效評估

目前,政務網站的績效評估已經在全國各地蓬勃展開,很多人誤認為政務網站的評估就是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大家對于電子政務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中國IT治理研究中心專家認為,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是一項系統而全面的工作,主要應從四個層次進行,包括電子政務項目績效、系統績效、綜合績效、發展水平四個模塊(四個模塊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政務網站績效評估應該是電子政務系統評估的一個具體應用。

一個區域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取決于該地區各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綜合績效情況,而各部門綜合績效情況主要取決于其部門內電子政務系統績效情況,而系統績效情況又取決于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績效和運維項目績效。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一個區域的電子政務建設發展是以建設項目開始,所以從項目開始、從建設源頭抓好電子政務的績效;一個或多個建設項目構成一個電子政務系統,系統是電子政務的基本單元;多個系統完成一個部門的核心業務處理,實現政府部門的業務信息化;一個區域各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水平決定了該區域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而根據一個區域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情況,可指導電子政務項目建設規劃和布局,實現電子政務的科學發展。

誤區二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僅是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門的事

各地信息化辦公室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主管部門,一直承擔著指導和協調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職能,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理所應當是各地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然而,在實際績效評價過程中,出現了權威性差、公正性弱、結果可用性單一的現象,所以,電子政務績效評價不應僅僅是信息辦的事情,更應該讓相關的部門積極參與進來,如財政局、發改委、效能辦等,增強權威性的同時,更好地為各職能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另外,以前政府的評估都是政府部門自己做,第三方專業機構很少參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評估的公正性,中國IT治理研究中心建議績效評價工作與第三方評估機構合作,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中立性和客觀性,以保證績效評估結果的公正性。

誤區三一套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適用于所有部門

目前,在很多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項目中,將一套指標用于評估所有的政府職能部門,產生了由于各部門職能定位和業務性質的天然差異導致其績效排名固定化的現象,降低了評估的公正性。如某市經濟領域的工商局和黨政事務類的市政府研究室這兩個部門,由于市工商局面向公眾的服務較多,要求它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故信息化應用程度復雜,公眾互動性較強;而市政府研究室對公眾提供的服務較少,基本的信息化應用都是上網查詢、收集、整理資料等,信息化應用程度簡單,公眾互動性較弱,天然排名靠后,幾乎年年排名都一樣,部門間的橫向對比不具可比性。

中國IT治理研究中心為了破解這個難題,通過大量地研究和實踐,從評估客體入手,深入細致研究評估客體的特點,分類評估客體,細化評估指標,運用成熟度模型很好地進行了解決。

誤區四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指標是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全部

目前,電子政務績效評價唯評估指標是論的現象很普遍,大多數人認為有評估指標就一切完備,而忽視了評價計劃、評價數據獲取、評價步驟、現場檢查、評價報告應用等重要的環節。比如現場檢查,很多人將其當作是上級領導對下級的檢查,而忽視了現場檢查的流程、職責分工、時間安排等內容,造成了忙、亂、緊的情況,使該得的信息沒有得到,還給評估客體造成接待上的負擔。另外,評估報告的應用也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評估報告作為一項工作成果,我們除了要保證評價報告的公正透明外,還需要將評價報告直接提交給恰當的、與評價客體有關的決策層加以應用,如為財政局關注的運維費管理、發改委關注的信息化建設費用、效能辦關注的政府效能建設等提供決策支持。

評估意味著發展。相信通過有效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可以指導電子政務的科學發展,切實提高電子政務應有的價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效能建設,為實現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