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新加坡電子政府贏在哪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7-07

沒準兒年底光纖就能鋪到你家門口,也許沒多久你就能用手機查看醫院候診大廳的人數,這些都是新加坡國民今年能夠享受到的新政策。

把冷冰冰的電子政府變成熱乎乎的家常便飯,新加坡政府就是從這些入手的。

新加坡電子政府贏在哪?

甲型H1NI流感正在全球肆虐,某些地區的學校已經停課以防止流感傳播。在新加坡,教育部做出如需停課,則采取“網上教學,在家上課”的預案。能夠采取網上授課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加坡近幾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動全民進入信息社會的舉措,以新加坡南華小學為例,校長鐘蔚芬說“上個月我們做了全校電腦擁有量調查,發現只有5名學生的家里沒有電腦。”這是一件看上去跟電子政府沒有太大關聯的事情,可是,最近幾年,新加坡電子政務的發力點正是改善全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電腦普及率。

“到2010年,要讓80%的民眾對電子政務的質量非常滿意,90%民眾愿意推薦他人使用政府提供的電子服務,80%民眾對新加坡政府在線發布的有關政府政策、項目和舉措的信息的明確性和價值表示滿意。”這是新加坡整合政府2010規劃(iGOV2010)的愿景。

從2006年頒布iGOV2010規劃至今,進程已接近尾聲,有哪些手段,在支撐著這樣的目標?新加坡采取了四項戰略性的手段: 提升政府電子服務的普及性和多樣性、增進民眾在電子政府中的參與度、強化政府的能力和協同性以及提高國家競爭優勢。

不拋下任何一個人

為疏通民眾利用電子政府服務的渠道,從今年7月1日起,新加坡降低了獲得政府津貼購買電腦的門檻,推出低收入家庭學生購買電腦的“新生電腦計劃”(NEU PC Plus),將把原來計劃中的家庭收入上限從2000新元提高到2500新元,同時讓低收入家庭學生以每月1.50新元的優惠價定購寬帶網配套,為期三年。IDA發出的銀發資訊通信倡議,倡導以低價提供老人支付得起且容易獲得的資訊通信課程。那些因經濟條件不允許或缺乏技能而無法使用政府電子服務的人,CitizenConnect項目提供了免費社區上網服務。

新加坡還將實施下一代全國寬帶網絡計劃(NBN),它是一種全國性的超高速光纖到戶 (FTTH) 網絡,最高連接速度可達 1Gbps。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光纖將從今年9月開始鋪設,公眾7月起將陸續收到通知信件,以安排公司上門安裝光纖終端盒的時間。 9月底,5%的新一代全國寬帶網(Next Gen NBN)光纖安裝項目將完成,到2012年,全國95%的地方將實現光纖覆蓋,預計2013年1月高速寬帶網將遍布新加坡。OpenNet財團也在近日推出一個新網站www.opennet.com.sg,公眾只要輸入住家郵區號碼,就可獲知所居住地區的光纖安裝期。

不僅有線網絡有了突破性建設目標,無線網絡設施也發揮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在6月份召開的2009年新加坡資訊通信及媒體業商業交流大會(imbX)上,IDA宣布,原定今年底結束的Wireless@SG免費上網服務將延長4年,在2013年3月之前,普通用戶將能繼續免費無線上網。IDA也將提升無線上網的速度,由512Kbps提升到1Mbps,用戶上網瀏覽的速度將快一倍。截至2009年2月,熱點數量已達到7550個,超過了130萬用戶。

現在,國民和企業從家中或辦公室的舒適環境中,甚至在室外,都能通過網絡享受到政府服務的便利。電子政務服務的范圍從簡單的信息發布,到個性化門戶,再到提供一站式的交互式綜合事務性服務,涵蓋甚廣。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戴榮利局長介紹說: “完善的基礎設置和高速的網絡是資訊通信技術服務國民的基礎,我們相信資訊通信技術必將惠及全社會,我們沒有拋下任何一個人。”

交稅,真愉快

“填寫繁瑣的所得稅表格是一項單調乏味的工作,即使除了工資沒有其他收入的工人也不例外。現在,填表格就簡單多了,許多數據已經預先填妥,輕點幾下鼠標就可填好。我敢說,提交所得稅申報表讓人樂在其中,一點也不遜于不用交稅的那種快樂!”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先生這樣評價電子政府的優質服務。政府已牽頭建立了一個“以市民為中心”的電子政府體系,市民和企業有權力隨時隨地參與到所有政府機構的事務中來,與政府進行互動。目前,新加坡的市民和企業可以全天候訪問1600項政府在線服務,從中獲得更便捷完善的服務。

今年10月,新加坡將邀請千名手機用戶試用30多項新的移動電子政務服務,在www.mobie.sg網站上可以注冊使用。今后新加坡居民只要一機在手,便能上網通過電子政務享受公共服務,例如查詢醫院的候診時間、預定體育運動場所、查詢天氣預報及交通路況等,或者讓民眾查詢就業準證的申請結果。在新加坡資訊通信及媒體業商業交流大會 (imbX)的mobie展位上,記者現場體驗了查詢醫院候診人數的服務,手機屏幕上實時將候診大廳的圖像傳到手機終端,并標示出目前候診的人數。

如今,眼花繚亂的新技術往往讓職能部門盲目地認為,建設電子政府要做的只是部署好新的軟硬件、弄幾個樣板工程,可實際上,如果忽略了政府服務于民的功能,那么電子政府就會變成是政府“剃頭挑子一端熱”。在服務型政府方面,新加坡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個人電子稅務網(myTax Portal)、電子商務網(GeBIZ)、網上商業執照服務(Online Business Licensing Service)、貿易平臺“商貿訊通”(TradeXchange)等相繼推出,不僅為民眾和企業帶來便利,還極大地調動了大家使用電子政府服務的積極性。

得益于用“一個政府”理念服務企業的做法,新加坡將企業執照申請平均處理時間從過去的21天縮短到現在的8天。在整合政府2010計劃下,IDA將邀請市民參與政策制定流程,通過資訊通信技術進一步增強政府與市民的關系。一方面政府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發布明確有益的在線信息來吸引公眾通過電子渠道與政府對話,另一方面政務在線咨詢門戶網站也將針對不同使用群體的需求進行度身定制,以增強效率并提高政府的在線服務水平。

有了廣泛的電子政府應用基礎,新加坡政府還可以通過重新分配財富資源來幫助低收入者。通過綜合各個政府部門的不同數據庫(例如: 中央公積金記錄和住房數據),能夠準確確定低收入者來源。“通過政府數據庫與銀行系統的連接,我們得以用既透明又負責的方式,將補貼款直接撥入每位符合條件者的銀行賬戶中,不僅迅速且節約成本。”吳作棟介紹說。

政府CIO原是同根生

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應用體驗,新加坡電子政府都獨樹一幟,在整合政府2010計劃中,新加坡適時地將電子政府改名為整合政府,實現從e到i的轉變,是為了強調其工作的重點將轉向建立一個整合政府,這超出了技術的運用,而且繼續強調以客戶為中心。這是極大的調整,整合力緣自何方呢?

用比較淺顯的比喻,IDA就好比中國原來的信息產業部,IDA代表政府履行以下四大核心功能: 一是發展資訊通信業; 二是經濟領域改造,IDA通過先進、創新的資訊通信系統,引領主要的經濟部門、政府部門乃至整個社會實現改革; 三是改革重要社區以提升市民熟練使用資訊通信的能力; 最值得他國借鑒的一點,就是IDA擔當了政府 “首席信息官”的職能,即幫助政府開展資訊通信方面的總體規劃、項目管理、系統執行與應用。

IDA有1200名員工,除了400多名常駐本部外,其余大多數被分派到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中心,有些部門的CIO甚至直接由IDA派駐人員擔任,并且實行定期輪崗制度。派駐在各政府部門的IDA員工業務上直接向提供服務的部門領導匯報,技術路線及技術方案的選擇則由IDA統一協調。分布在不同部門的IDA員工有定期的交流會議,互通有無,這樣有利于確保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解決了跨部門IT建設協調難的問題,而且有效避免了重復建設。這樣做有利于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技術保障的專業化水平,降低總體成本。財政部作為電子政府的擁有者,掌控財政經費的劃撥,明確IDA負責信息化政策、規劃、標準、項目管理等工作。

新加坡還成立了整合政府理事會((iGov Council),由財政部常任秘書長擔任主席,帶領公共部門利用創新與技術,以打造一個能更好地滿足國民和企業需求的“整合政府”。如果公共服務未能率先接納“一體化政府”的思維模式,通過整合電子政府解決方案提供更佳服務的承諾就難以實現。

為了使政府部門使用標準的ICT運行環境,讓他們在任何辦公地點都能得到同樣的感受,2008,新加坡推出SOEasy(Standard ICT Operating Environment)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橫跨其公營部門的集標準桌面、網絡和通信/協作為一體的環境。新加坡政府實施該項目的最終目標是協助公營部門員工更有效率地工作,并提升公營部門的靈活性和辦公能力。這個共享環境將提高安全性,并允許員工通過實時通信、視頻會議和留言版分享等工具,在機構內部和各機構之間無縫協作。

從組織架構的頂層設計,到具體入微的桌面體驗,新加坡IDA整合政府的貫穿力非常強大。

“我們還沒完全掌握信息革命所帶來的龐大機會。在下一階段,政府的作用必須是從唯一的公共服務提供者,轉變成提供一個開放的信息技術平臺,以培育信息服務生態系統。而在這個新的生態系統中,無論是私企或民眾,都可以在現有的公共服務基礎上,自由地創新和創造增值服務,甚至是取代原有的服務。”吳作棟描述了下一階段的目標。

出口的是理念

今年2月,IDA建立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子公司IDA International(資訊通信發展國際有限公司),它是新加坡在公共服務資訊通信領域與外國政府合作的重要工具。

新加坡是一個640多平方公里的島國,自然資源較為匱乏,90%的食品和50%的飲水靠進口。新加坡很早就意識到了資訊通信的力量,并且在這個領域投入很大。2007年的數據顯示,新加坡資訊通信收入達517億新元,其中65%的收入來自出口,前三大出口地為北亞(包括中國)、美國和歐洲。

IDA在中國上海、印度班加羅爾、中東卡塔爾與多哈、美國舊金山等主要市場均設有分部,幫助行業間構建更強有力的連接,同時還為尋求海外投資的公司提供援助。向新加坡當地企業提供的援助包括市場信息、政府間接口、業務配對服務,例如今年4月,IDA就率新加坡本地企業在合肥、南京等地與當地政府開展了交流活動。

IDA International的使命是借助資訊通信技術,助力公共機構創造社會經濟成果。新加坡在構思和執行部門范圍的電子政府變革項目上擁有30年的經驗,作為政府機構的首席信息官,IDA在政府 IT 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的總體規劃和項目管理方面具有寶貴經驗和專業知識,通過推廣“新加坡制造”的公共服務業資訊通信解決方案,可以提升“資訊通信新加坡”(Infocomm Singapore) 這一品牌。IDA International可提供咨詢服務、發揮產業功能以及實施電子政府解決方案,現有的政府客戶涉及東南亞、中國以及中東。

專家點評

中國如何借鑒新加坡的電子政府模式

新加坡電子政府的成效得到了廣泛認可,那么,我國可以做些什么思考與借鑒呢?本報特邀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蔣力群副處長給予點評。

新加坡的電子政府建設特色鮮明、成效顯著,連續多年被埃森哲(Accenture)《全球IT報告》排名世界前列。應該看到,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我們有必要密切關注電子政務實施出色的國家和地區,學習經驗、總結教訓,不斷提升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與應用成效。

新加坡的電子政府建設之所以卓有成效,得益于20世紀90年代末創建的信息化推進機制,其成功的主要因素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一是治理體系完整,推進步伐穩健。新加坡擁有480萬人口,只設一級政府,但在信息化治理結構上卻有公共服務21系統委員會、ICT委員會、公共領域ICT指導委員會、公共領域ICT審查委員會四個層次,分別履行決策、協調、管理、執行等功能。而且,信息化重大決策周期較長(長達數月至數年),因醞釀充分、認識一致,避免了重復返工現象,呈現出“決策慢、行動快”的穩健發展格局。

二是著眼服務民眾,制定持續發展的規劃和計劃。新加坡非常注重勾畫共同認可的信息化發展遠景,引導發展方向,明確共同奮斗目標。2006年提出了全新的電子政府發展理念―整合政府2010(iGov2010),意在增加電子服務的范圍和豐富應用程度,增加國民智慧與意見在電子政府中的參與比例,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優勢,貫徹落實“智慧國2015”計劃。

三是實施集中指導與分權執行相結合的運作機制。運用財政和工作評估“兩根杠桿”,樹立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簡稱IDA)集中指導的權威; 同時IDA依靠在各部門CIO和IDA的派駐人員,建立溝通與協調的“紐帶”,確保分權執行的質量。

四是優化電子政府的建設生態。注重政企合作,同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應用、民眾電腦技能培訓等舉措,確保眾多信息化項目得以健康快速落實,迅速發揮應有成效。(文/蔣力群)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