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以及2010年四大機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12-03

作為政府信息化的核心工程,每一年電子政務的規劃與發展重點,幾乎都左右著整個IT行業的動向。在2009年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電子政務建設既要肩負拉動內需、化解金融危機的使命,又要讓電子政務的建設符合目前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務特點的需要。

因此,對深耕政府行業的方案商來說,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商機和更為激烈的競爭。那么,面對市場的變化,眾多戰斗在一線的電子政務方案商們是如何看待和把握電子政務建設需求變化中的商機?電子政務建設需求的變化又將為他們的企業帶來了哪些自身的變革?

電子政務市場重心轉變

幾年前,“某地人民政府網站開通”這類新聞不絕于耳,后來是“某政府部門建設網絡架構”在吸引眼球。而今,電子政務不再僅僅是一個吸引眼球、謀求轟動效應的政績工程。作為投資巨大、牽涉政府各個部門、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系統工程,電子政務市場正在走向成熟,其重心正更多地轉向政務本身,轉向為社會服務、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等方面。

應該說,2008年、2009年之于電子政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說是個轉折的年份。從2008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對電子政務發展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此外,電子政務的管理職能從國信辦的一個組負責協調轉變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個處,成為政府職能部門下設的常設處室,這是一個小突破,也為今后一段時期的電子政務發展帶來了契機。

實際上,早在2002年,為加快電子政務發展速度,中國決定在此后5年里投資1萬億元用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引發了全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高潮。可以看到,2001年―2006年,我國電子政務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電子政務業務系統、電子政務內網、OA系統和電子政務外網均在有條不紊地建設,時至2008年,大部分省市縣政府及下屬單位,相應的電子政務網絡已經建設成型。到今天,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中國電子政務大規模建設時期已經過去了。

如果回顧這幾年電子政務的發展,會發現我國目前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已經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從2002年頒布《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簡稱為17號文件)開始,到2009年這7年間,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很快,以12金為基礎拓展成為涉及國計民生的更多“金字”工程和大項目,網站建設、法律法規、人才培訓等都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

甚至同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也有自己的特點,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較超前。例如,北京東城區的萬米網格化管理將城建劃分為一塊塊容易管理的區域,結合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管理模式只有在美國紐約這樣的城市才有,而中國已經有十幾個城市開始普及應用了。

盡管如此,我們必須承認“重電子、輕政務; 重硬件、輕軟件; 重網絡、輕應用”,這是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痛點。世界IT系統建設的經驗表明,從投入產出角度看,IT系統建設的最優化投資比例為: 硬件占總投資1/3,軟件占1/3,服務(咨詢、開發)占1/3,但是中國的電子政務的投資模式卻與此不同,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網絡和硬件上的投入成為前幾年政府信息化投入的主體。

有數據顯示,在電子政務工程建設中,普遍偏重硬件資源的投入,軟件投入低于30%;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資源能力遠遠超過實際應用的需要,個別項目的存儲資源甚至可以支撐10年業務的增長需要; 在已經建設的電子政務工程中,面向公眾服務的應用功能不到3%,面向決策支持的業務應用功能不到8%,電子政務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大眾的效能尚未充分顯現。

因此,在國家“十一五計劃”中對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和要求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初步建立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2008―2010年,政府行業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依然是政府信息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圍繞于此,政府門戶網站系統、協同辦公OA系統、網上審批系統、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電子印章系統、應用安全管理系統、電子監察系統已經或者將要陸續上馬,這是目前各地政府行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

再戰電子政務市場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整個電子政務的競爭已經出現了如下的發展趨勢:IT基礎架構委托給大型IT廠商,如惠普、IBM、戴爾等;核心業務系統開發與維護由國內知名服務廠商提供,如神州數碼、中軟、太極等;涉密系統由原事業單位改制后的企業維護;而政府工作人員只承擔行政管理職能,進行信息加工分析,提出對公眾服務的項目要求,哪些依靠販賣硬件設備和簡單解決方案的方案商將被徹底淘汰出局。

在我們的采訪中,不少方案商也表示,從表面上看,電子政務市場很大,簡直就是單子滿天飛,事實并不如此。拋開電子政務表面的喧鬧和光環,在某種意義上,電子政務市場其實是一個讓許多方案商都備感“痛苦”的機遇。

這脫離不了中國的基本事實:一方面,政府不少機構本身還處在改革之中,一些規章制度、業務規范、工作流程本身就還處在變化之中,對方案商來說,這意味著需求的不確定,這種情況下的政府信息化很有些類似于為高空飛行中的噴氣式客機更換引擎;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門對信息化的理解水平也參差不齊,對信息化的理解、支持程度也相差很大,這不可避免地會對對IT系統的統一性造成影響,使方案商深感棘手。

此前,不少方案商提供的電子政務方案非常宏觀,功能、效益設計追求大而全,可是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往往電子政務投資巨大,實際應用的效果卻并不理想。這些總體性的框架建設,雖然項目鋪得很大,卻事事做不深、做不透。

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要把握住機遇,方案商首選要明確自己在這個機遇中的定位,明確自己有可能拿到什么層次、什么規模的單子。此外,還必須選好一個最能取得應用效果的具體項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個環節。一個項目成功了,再去擴展,才是方案商的出路。

對于要想在電子政務市場中重新分食蛋糕的方案商而言,不僅要擁有軟件開發、網絡設計和規劃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還擁有一流的測試技術、規劃手段和培訓能力等,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一點一滴的積累。

把握電子政務發展脈搏

對眾多活躍于電子政務市場一線的方案商而言,眼下的市場環境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可以看到,隨著公眾服務需求不斷變化,政府職能、角色和定位隨之改變,電子政務的工作重點也將隨之調整。未來的電子政務建設將更加重視深化應用、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更加重視互聯互通,更加重視電子政務信息安全。

具體來看,由于電子政務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方面面臨日常維護硬件、軟件系統等諸多工作,必須支付規模龐大的人力和財務成本,電子政務外包服務需求日益增多。未來電子政務外包的市場將會集中在“十二金工程”硬件的維護、各級政府業務系統的維護和升級、地方政府服務器、存儲系統的維護等。

其次,我國政府部門對信息化的建設已經從建設網絡等基礎設施,過渡到今天在各個部門協同辦公的需求下,電子政務平臺綜合利用政府數據中心的存儲、計算、傳輸、應用等各種資源,幫助政府部門處理越來越復雜和繁重的電子政務工作。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如:稅務的數據大集中、金融的數據大集中、政府超算中心、政府災備中心建設等等,都是以圍繞數據為中心的建設,可以說數據中心的建設是目前政府信息化的建設重點。

再次,地級市和縣的電子政務總體平臺建設可能會受到關注。因為明年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進一步推動省直管縣。這就意味著強縣戰略將加快推進。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實行縣財政直接對省財政。如果方案商在省直管縣,特別是省直管財政方面,能開發出新的應用系統。新的平臺,和新的產品,就會有很大的需求,也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最后,發展電子政務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讓政府在互聯網上樹立良好的形象。但是,如果政務系統經常遭到攻擊和破壞,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何從談起形象問題。而且,由于電子政務的特殊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輕則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重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因此,安全的意義不言而喻,方案商在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