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需轉變執政理念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12-09

法治政府必須是公開的、透明的、陽光的,政府的政策、決策、公共服務必須讓民眾了解和認識,才能方便公眾的參與,增加政府管理的可信度,而評價法治政府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政務公開。國務院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已經一年多了,在這一年中,政府信息公開在艱難中推進。最近終于有了新的進展,廣州市財政局應“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的申請,將2009年市級部門預算予以公開,這是中國第一個市政府部門把全市各部門的預算在網上公開,實現了預算公開“零的突破”。此舉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公眾終于可以看到政府的財政錢是如何花的,盡管有些“敏感”的開支被隱蔽了,但滿足了些許知情權的民眾還是對廣州市財政局的開明和勇氣給予了肯定。

人們不得不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條例》的推行困難。從總體上講,《條例》從立法原則、主動公開的范圍、公開的程序和公開的監督和保障等方面做了規定,可謂全面和詳盡。《條例》對不予公開的信息只列舉了三項,即政府公開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能公開。

從一些政府網站上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統計來看,主動公開的信息少之又少,即使現有的公開的信息,也存在“形式上多,實質內容少”的缺陷。條例規定的預算和拆遷、補償、征地作為主動公開的兩類信息,成為政府信息公開“最難啃的骨頭”。

《條例》的實踐可以說明,政府信息公開與法治環境密不可分。除了立法外,更主要的依靠政府部門的法治觀念提高和行政觀念的轉變。有法不依,再完備的法律也是水中月。因此,政府信息公開不是單憑制度就可以解決的,首先需要政府部門轉變執政理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威不可測”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統治者通過將權威神秘化來維持統治的法寶,長期以來我國“機密”的寬泛和擴大,也使得政府官員養成了“保密型思維”,而政府信息公開正是對這些傳統理念的巨大挑戰。轉變執政理念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前提條件,政府官員應該放棄權力本位,樹立人本位和服務本位的理念。認識政府信息公開的目的和重要性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必要保障。政府信息公開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的重要措施,是公民應當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對公民的申請不是行政部門的“審批”,也不是行政部門實施的“仁慈”,而是政府應該履行的義務。加強監督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措施。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監督僅靠法律體系的完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加大社會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監督,尤其是新聞媒體的監督。目前,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民眾參與率還很低,很多人還不太了解《條例》的相關內容,要使公民監督成為一種社會力量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必須普及和宣傳《條例》,真正讓政府信息為廣大民眾所知,培養和引導公民合理地行使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

政府信息公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和權利主體有效地互動和影響。政府信息是否公開、公開程度如何,應該聽命于法律,而不能受制于領導的主觀意志,不能想公開就公開,不想公開便不予公開。

  (作者系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