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河南濟源“電子政務” 服務社會為民所變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11-07

2002年11月,濟源市民史文波將信將疑的打開了濟源市剛剛開通不久的政府網站“濟源之窗”,或許是心存希望,也或許就是一次不經意地試驗,史文波給時任濟源市市長的周春艷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建議加強對該市某廣場的管理,改變其臟亂差的狀況,使廣場真正成為老百姓休閑的地方……,沒曾想,10天后,他的建議變成了管理辦法,廣場面貌渙然一新。

如今,像史文波一樣能與身居“廟堂”的高層領導直接聊天對話的濟源市民比比皆是,只要你有問,官員就必答。

2002年9月前,還在為開一家公司,而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跑斷腿的濟源市民,如今早已成了“坐享其成”的“懶漢子”,鼠標一點,一切辦妥。

昔日“愚公移山”,今朝“網通八方”。如今,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嶄新的“數字濟源”,這個地處中原西北地區的地級市正在因其“電子政務”的普及開展而引起世人瞻目,他們的工作被人們稱為適應電子政務發展趨勢開創性的“濟源模式”。

 “電子政務”構筑便民公共服務體系

“民辦教育證、項目建議書、民辦非企業證、機構代碼證,這些證件全套辦理下來在以往可能半年都過去了,但我在網上辦理,不需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效率非常高。”這是市民常院民在談行政許可便民服務中心的好處。在濟源,和他一樣有著同樣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數。

在行政許可便民服務中心,有涉及百姓生活近30家行政許可單位會聚于此,各單位之間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共享,老百姓在一個窗口就能把事情辦妥。據悉,2003年9月濟源市網上行政審批系統正式開通。該系統分為網上服務平臺和內部辦公平臺兩部分,實現了六大功能,即:窗口服務、系統管理、輔助辦公、項目審批、統計查詢和信息管理。網上審批系統的運行,創新了行政審批的方式,增加了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對內提高辦公效率,對外更加方便群眾。

據了解,濟源行政許可便民服務中心自2002年9月19日成立以來,已辦理報件57155件,辦結率達99%。現在,便民、規范、廉潔、高效,已成為當地老百姓對行政許可便民服務中心的共同感受。

“電子政務”構筑高效政務服務體系

“原來政府下發的文件,各鄉鎮每周二、周五下午都要派人來取,像王屋、邵原、下冶、大峪等山區鄉鎮距市政府近70公里的山路,每周都要下來兩次專門拿文件,幾乎要固定一輛車,一個司機,一個文秘人員,并且遇到雨雪天氣,還不能下來,給工作帶來不便。自從使用上政務辦公系統后,只要辦公人員每天動動鼠標,看看系統就可以完成公文的傳送、分發,大大節省了人員、車輛和時間,提高了辦公效率。”濟源市信息辦有關工作人員如是說。

濟源市作為河南省直屬管理的地市,每天要召開大量的會議,要進行大量的公文交換。雖然60%的政務部門建有局域網,但由于沒有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各個部門之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資源不能共享。為有效地整合各種信息資源,濟源市建設了電子政務辦公系統。主要實現公文管理、信息發布、文件傳送、政務要報、個人辦公、資料信息管理等功能,涉及應用部門近百個,覆蓋市委、人大、政府、政協、鄉鎮、重點企業和高等院校等單位,在全市形成了一大辦公平臺,方便各級部門的使用。

據介紹,濟源市的電子政務辦公系統具有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等特點。系統通過為移動辦公人員配發具有數字證書和加密功能的智能電子鑰匙,保證了移動辦公的接入安全、傳輸安全,解決了領導因出差不能處理急務的辦公瓶頸,實現了政務工作人員的安全移動辦公和貼近式主動服務,使得電子政務辦公無處不在,大大提高了政府辦公效率和服務質量。

據河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蘇福功介紹,“濟源模式”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基于互聯網,通過加密技術,既實現電子政務,又保證網絡安全。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試點總結暨現場交流會上,“濟源模式”通過了國家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試點專家組的驗證,受到國信辦網絡與信息安全部門的肯定。

“電子政務” 構筑透明公眾監督體系

2006年9月12日,當地某村一群眾通過濟源市便民熱線反映,退耕還林款已經發放到村里,但村里沒有給群眾發放,而是用退耕還林款頂替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群眾認為不合理。便民熱線將此事轉交坡頭鎮政府處理。經過管理區書記的協調,目前,村里已將退耕還林款發放到群眾手里。群眾對處理結果非常滿意。

據了解,濟源市12345便民熱線從2003年9月1日開通以來,共接到群眾反映問題的有效電話26.6萬余個,成功轉辦率達50%以上。市民向便民熱線反映的渠道有三種:電話、互聯網、手機短信,內容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領域內的咨詢、投訴、求助和建議等方面的問題。

前不久,在濟源被確定為國家電子信息政務安全試點后,對12345便民熱線系統進行了再次升級,升級后的便民熱線系統增加了網上轉辦流程,所有12345轉辦件可通過互聯網轉辦到各責任單位,避免了人工電話轉辦占用電話通道的弊端,也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此外,升級后12345網站,將開設網上公開辦件功能,將各責任單位的辦件情況進行公開。

“電子政務”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建設

在濟源市蓼塢村,40%以上的村民已經學會上網,他們在濟源市新農村信息網上發布農產品銷售、大型機械租賃、招商引資、旅游宣傳等信息,提高了村里的知名度,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里人激動的告訴記者,有了濟源新農村信息網,蓼塢村特產薄皮核桃通過互聯網實現了與全國市場的對接,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

新農村信息服務系統是國家電子政務試點建設的四個項目之一,是政府為農村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服務的窗口。據了解,濟源市的新農村信息服務系統系統是由該市信息辦牽頭,聯合當地十家涉農部門和網通、移動兩大通信公司,依托市委組織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共同構筑的市有中心、鄉鎮有站、農村有點的三級信息服務網絡平臺。

據濟源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軍霞介紹,,濟源新農村信息服務系統建立有農業科技、涉農專 家、政策法規三大資源庫和連接市、鄉鎮、村、企業、種養大戶的信息員網絡,面向“三農”,開辟了免費信息服務渠道,搭建了農村政務互動平臺,是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好幫手,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今后,我們將確保新農村信息服務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向農民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服務,讓濟源更多的農民走上依靠信息致富的道路。

當地有村民對記者說,如今的濟源農民找到了一個農業生產綜合信息交流的好平臺,我們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向專家咨詢提問,為自己找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提高了自己的致富能力。

從2005年10月,國信辦下發了決定在廣東、河南、天津、重慶等四個省市開展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試點工作,河南選擇濟源市作為基于互聯網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試點。到2005年2月,濟源被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確定為“2005-2007年度中西部地區信息化建設調研基地”;10月,被國信辦和河南省確定為“基于互聯網開展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試點”,短短一年多時間,濟源市在試點建設中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基于互聯網構建了安全的電子政務平臺,探索出了一條電子政務建設的新路子。

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互聯網為依托,以信息安全為保障,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以便民高效為目標。這就是在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濟源人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出的“濟源模式”。

成績斐然,已然注目。但勇于開拓的濟源人依然斗志在心,信心依舊。用該市市委書記周春燕的話說,到2010年,濟源市100%的規模以上企業都要建成信息網絡,80%的規模以上企業要運用電子商務;全市100%的行政村要建成信息服務點,全市30%以上的農村居民家庭要實現寬帶入戶,真正使信息化在濟源的機關、企業、學校、家庭和各個角落廣泛應用,從而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濟源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評:濟源:推行“電子政務”   服務社會為民所變  

發展電子政務,是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政務公開的重要手段。這幾年來,我國電子政務還是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的,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各級政府對于電子政務的建設都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現在,中國的電子政務正在從簡單的政府“上網”和“建網”階段,向更深入的以聯合監管、業務協同、公共服務為特色的政府“用網”階段轉變。

有專家說,電子政務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可能在每個階段上目標都是不同的。它所經歷的第一個層次是數據層次。即實現信息的公開、共享。第二個層次是流程層次。針對的是每一個部門職能的網上施行能力。第三個層次則是服務層次。對于廣大老百姓還有企業來說,感受服務就是能切實的感受到政府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新變化,好變化。

近年來,濟源市的電子政務工作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他們在統籌協調機制建設、網絡平臺建設、業務應用發展、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今天,我們看到了濟源老百姓的歡欣鼓舞,聽到了他們的聲聲贊譽,這足以說明濟源推行的“電子政務”,已經為當地廣大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變化。

對于政府而言,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由管理型轉變為服務型,提供優質高效、規范廉潔、公開透明的服務;而對于廣大普通群眾來說,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就是實實在在的便捷、舒心。堅持“以人為本,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濟源政務工作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創新,情系百姓,為民所變,推行電子政務,他 們在這平凡的舉動中,拉近了群眾與政府的距離,收獲了最為寶貴的信賴。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