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日本為“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而努力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1-20

信息通信技術(ICT)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八國集團于2000年7月在沖繩發表的《全球信息社會沖繩憲章》宣稱:“信息通信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動力之一,并將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因此,日本政府將信息通信技術確定為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加以扶持,使得移動通信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普及。根據最新統計,到2007年12月底,日本的移動手機用戶大約有1億500萬,按1億2700萬總人口的比例計算,每5人中就有4人使用手機。甚至在使用手機的用戶中,每5人中就有4人使用第三代手機,即國際移動通信-2000 (IMT-2000)。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使用方面,日本的寬帶業務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到2007年12月底,使用寬帶互聯網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2830萬,平均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1人使用寬帶。

打造“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u-Japan的提出

 日本政府于2001年1月訂立了《IT基本法》,同年制定了e-Japan(電子-日本)戰略,提出了要在5年之內發展成為世界最先進的IT國家的目標。通過與民間合作,日本政府已在基礎設施、電子商務、電子政府、人才等4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譬如,在2001年到2005年的4年之間,高速因特網的收費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網絡用戶從85萬人激增到2000萬人。在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進展后,從2003年開始,日本政府開始把重點轉移到IT的利用方面,也就是在醫療、餐飲、生活等領域充分利用IT,在尋找IT結構改革的同時,政府與民間攜手,共同致力于推進IT政策。

 目前,作為e-Japan下一階段的新概念,日本政府開始提倡u-Japan。u-Japan的u指的是“Ubiquitous”(無處不在)的U,同時還有“Universal”(普遍化)、“User”(為用戶著想)、“Unique”(有個性,有活力)等不同涵義。日本政府制定了未來的目標,要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IT國家,實現“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所謂“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就是指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放心地利用網絡終端、享受便捷服務的網絡社會。其主要特點是網絡連接性能的飛躍升級、固定終端與移動終端的深入融合。通過“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實現無間隙的自由交流,將分散的社會組成要素以網絡聯系起來,改造既有的社會經濟關系,以進一步加速技術進步、激發經濟活力。

網絡可訪問性需要面向全民:高齡人與殘障者的重要性

 要建立新的IT社會的基礎需要在五個領域下功夫。一是建立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二是建立安全可信的IT利用環境,三是研究開發下一代產品,四是鼓勵教育和培養人才,五是開拓新的國際關系。而第四個領域又包括三個方面:培養高級IT人才;培養和確保海外IT人才;建立包括老齡人、殘障者在內的所有人都可以創造新價值的社會。未來的“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將為包括老年人和殘障者在內的所有民眾提供便利,并將促進其更加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這也有望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重新注入活力。

 據日本總務省2005年實施的“通信利用動向調查”統計,截止2004年底,在60到64歲的高齡人中有49%利用因特網,比上一年度增加10%,而65歲以上的高齡人有17.5%的人利用因特網。另外,據2003年10月總務省發布的“關于殘障人士利用因特網的調查報告書”統計,日本視覺障礙者中有75.5%的人使用個人電腦,69.7%的人上網,82.8%的人使用手機或PHS(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聽覺障礙者中有84.7%的人使用個人電腦,81.1%的人上網,84.1%的人使用手機或PHS。在肢體障礙和智力障礙者中,信息通信技術的利用率程度之高也頗令人吃驚。

 從這個意義上講,網頁的可訪問性“Web Accessibility”這一當今的大主題,對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性都在迅速提高。因為,如果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超過7%,就進入了聯合國定義的老齡化社會范疇。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日本總人口21%,日本已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在2005年9月21日小泉內閣甚至首次設置了少子化擔當大臣(部長級)一職,專門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出生率下降問題。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國也已正式步入“全球老齡化俱樂部”。截止到2007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增長到了1.53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1.6%。另外,美國和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都有迅速老齡化的現象。全球百歲以上老齡人口已超過13萬人。另外,殘障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弱勢群體。全世界有超過6.5億殘障者;而中國的殘障人數達到了8300萬左右,其中有近2萬人是在今年5月發生的汶川地震中致殘的。

 日本總務省很好地貫徹和實施了信息無障礙化政策。為了使老年人和殘障者等所有人群都能享受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帶來的便利,總務省從網絡使用環境的普及化、依照個別需求提供幫助這兩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制定和貫徹了相關政策。通過這兩個側面的有機結合,使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為了建立起一個涵蓋所有老年人和殘障者等各種人群,使其能夠方便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環境,日本總務省正在努力制定有關信息通信機器和網頁目錄的指南,并促進電視節目字幕和具體解說的普及,以確保信息通信及廣播過程中的可訪問性。

日本總務省保障老年人與殘障者的訪問:指南的頒布與標準的實施

 日本總務省現在的目標之一是給老年人和殘障者建立一個可以排除特殊困難的環境,也就是信息無障礙化。對于迎合老年人和殘障者需要的專用機器及有針對性的服務開發,總務省給予重點扶助,并建立了信息提供制度。為了向老年人與殘障人的訪問提供政策保障,日本總務省對網絡使用環境的普及化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電信的可訪問性。1998年日本郵政省(2001年1月被裁并)下達了《殘障人群電信設備可訪問性方針》。據此,由電信相關團體、殘障人與老年人相關團體、專家共同組成的“信息通信技術操作協議會”于2004年5月修改并公布了《針對老年人和殘障人等人群的電器通信可訪問性指南》(第2版)系列文件,即作為共同指南的“JIS  X8341-1”和規范電信機器的“JIS  X8341-2”。這些文件就電信訪問的實現方法和統一規格等內容,確定了符合上述方針的相關行業界的自主標準。在此基礎上,2005年10月日本政府又出臺了有關電信機器可訪問性的“JIS  X8341-3”指南。

 同時,日本政府于2004年11月向國際電信聯盟的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提交了有關制定以該指南為基礎的電信可訪問性指南的建議。經過審議,該建議作為一份勸告文件得到批準。這為電信可訪問性指南的國際標準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網頁的可訪問性。考慮到世界網頁可訪問性標準化的動態、當時的日本郵政省、厚生省及通產省的動向,日本政府于2004年實現了網絡可訪問性的日本工業標準(JIS)化。日本工業標準是日本國家級標準中最重要、最權威的標準,是由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制定的。但是在JIS當中,網頁的可訪問性還遺留下了內容是技術性的、實現方法并未被明確的課題有待繼續解決。

 另外,為了保證并提高網頁的可訪問性,日本總務省于2005年公布了《我們的公共事業運用模型》,并在與各地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地方政府主頁上,刊登了可供參照使用的多種指南手冊。同樣,地方公共團體也將制定網頁目錄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必要程序等作為運用模型制定成了手冊。總務省通過與地方公共團體共同舉行專題研討會等活動,努力交流和擴大宣傳,促進模型的普及。

 關于信息通信技術,最重要的是不限年齡和身體條件,所有的國民都能夠通過對其的有效利用來實現對社會的自我參與。不僅是各國的政府部門要針對老年人和殘障者制定和實施政策法規,全體社會成員都是與促進老年人和殘障者參與社會活動密不可分的。今天,世界各國的每一位公民都有必要充分理解這一點,并為之付出努力。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