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養殖業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地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陜西移動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地方產業發展所需,進一步拓展5G+智慧養殖場景應用,助力鄉村產業興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智慧雞舍 精準管理規模養殖
傳統的養雞模式下,養殖密度低、耗費人力大且生產效率低,而在安康市壩河鎮繁榮村“雞沼園”里,這種傳統模式的弊端徹底消除了。站在雞舍門口向里看,一只只土雞從雞欄里探出頭來歡快地吃著飼料,但是在這3000平方米的雞舍里卻看不到幾個工作人員。據“雞沼園”負責人介紹,養雞變得如此省心省力,得益于安裝在雞舍里的移動智能云監控,通過人工智能采集,就可以完成土雞的數量盤點、疾病預警、繁殖優化、體溫檢測等工作,土雞養殖更加科學化了。管理者可通過云監控系統實時查看土雞的生長情況,達到養殖過程精準管理、過程可視、全程可溯的目的,實現智能化、少人化管理。
如今,壩河鎮繁榮村“雞沼園”與斑竹園社區“牛沼園”、伍灣村“豬沼園”組成循環產業園,走出了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
智慧魚塘 實時監測掌控水情
在咸陽市武功縣小村鎮薛固村,陜西移動為魚塘裝上了“智慧大腦”,讓原本已廢棄的3個8畝大魚塘“復活”了。
以往受到養殖技術限制,特別是缺乏精確的水體監測手段,“翻塘”這種水產大面積死亡的情況屢屢發生,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干水產這行,最怕魚塘‘翻塘’,最大的原因就是魚塘缺氧。”關于水產養殖,村里的養殖戶以前可沒少走彎路。在智能信息化系統水產管理測控系統應用后,可以實時監測池塘內的溶解氧、pH值、濁度等水情數據,通過手機APP可實現自動換水、自動加氧、自動換食等,若出現氧氣不足等異常情況,平臺會自動預警。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嚴格按照數據進行投喂、觀察和日常管理,水產成活率提高。
“有了這套智能設備,起碼節省三四個人力,‘翻塘’的概率大大降低了,給我增加了不少信心。”現下,村里的養殖戶已經承包了智慧魚塘,正在制定詳細的養殖規劃。
智慧蜂業 減少干擾提質增產
養殖中蜂是漢中市佛坪縣龍草坪村的重要產業,全村養殖蜜蜂4300箱,年產蜂蜜50噸,年產值達300余萬元。中蜂養殖紅紅火火,但傳統的養殖方式卻難以支撐產業快速發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陜西移動為龍草坪村量身打造智慧蜂業管理平臺,由智能蜂箱、蜂農手機APP及政府端管理平臺組成。智能蜂箱能夠實時獲取蜜蜂和環境信息,監控蜂箱溫度、噪聲等各類數據,掌握蜜蜂健康狀態,智能預測蜜蜂的生長周期、產蜜量等,使蜂農可以在更精準的時間點進行相關管理;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可實現自動喂蜂、自動維護蜂房環境、控制蜜蜂進出蜂箱等智能化操作,無須蜂農整日在蜂場看守,無須頻繁開箱干擾蜜蜂;蜂場及各蜂箱信息會同步回傳至政府端管理后臺,政府通過對信息的梳理,將蜜源地、病蟲害等信息推送至蜂農手機APP,便于蜂農精準養殖。
平臺投入使用后,蜂農的勞動量減少70%,對蜜蜂的干擾降低50%,每箱蜂蜜的產量提高40%。
聚焦養殖業發展,助力鄉村念好產業“特色經”,唱響“致富增收曲”,在榆林市橫山區橫山羊養殖場,信息化助力當地養殖戶發“羊”財;在商洛市山陽縣生豬養殖場,5G賦能生豬產業打開村民“智”富的大門;在榆林市榆陽區村莊的牛舍羊圈里,“千里眼”提高了管理效能……長期以來,陜西移動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建設智慧農業項目1000多個,為鄉村產業振興注智賦能,為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