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也是時代必然。其中重要途徑就是培育數字要素市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說。
縱覽我國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趨勢,轉型范圍逐步從消費領域、社會領域向傳統行業、制造業轉變。那么,“轉型”該如何實現?梅宏用了八個字進行概括:“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他認為,這將是行業、企業所面臨的共同選擇。梅宏表示,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是互聯網延伸帶來的人、機、物的廣泛連接,不斷催生新業態,同時也會有很多業態面臨凋亡,而這一過程將長達數十年。
面對這一根本性轉變,梅宏認為數字化只是“基礎”,真正實現轉型需要在數字化基礎上完成流程再造和觀念轉變。而當前仍然面臨觀念、制度、管理、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觀念。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梅宏分析認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中還存在“三不”現象:不想、不敢、不會。“不想”是對人工智能認識不到位,“不敢”是因為投入、路徑不明等問題,“不會”更多是技術問題,這也是業界專家共同關注的焦點。
“數字化和轉型必然不同,數字化是一個基礎,而真正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在數字化基礎上完成流程再造、理念變化。”梅宏表示,這一系列所面臨的制度、管理、人才、觀念等問題中,觀念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理念鑄魂、教育筑基、規劃引導、案例示范。”梅宏用16個字對數字化轉型路徑進行了概括。他強調,數字化轉型需要理念先行,通過解放思想實現關鍵的轉化,建立互聯網思維,建立數字化思維。
他特別強調“創新”,“開放創新是互聯網革命催生的新的‘創新范式’,從機械化思維到大數據思維,從零和博弈到協同共贏,甚至可以更宏觀地說,是從工業時代的工業化思維向數字文明時代數字化思維的轉變”。
觀念的轉變是一種開放創新,在技術領域,開源軟件是最早、最成功的實踐,已經徹底改變全球軟件產業的格局,實現大眾化、持續性的演化。梅宏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算法開源和數據開放。他舉例說,從早期的開放數據到后來的開放算法,再到現在的開源框架,高質量開放開源促進深度學習算法的突飛猛進,“今天人工智能的輝煌離不開開放創新,這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梅宏認為,應重視開源創新,它有助于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新體系,促進我國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具體而言,要理解把握“開放、共享、協同、共治和奉獻”的開源精神,積極融入國際開源社區,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發展,同時建設中文開源社區,特別是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領域在學習實踐中逐步成長壯大,抓住機遇實現引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