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中國信息協會第七期公益直播圓滿召開。此次直播特邀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海外高層次人才國家特聘專家趙生捷先生以《新基建與信息技術》為主題展開演講,本期直播圍繞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展開,直播超過77萬人次觀看,社會反響良好。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日趨融合。在抗擊疫情的背景下,我國正將疫情沖擊轉化為經濟轉型動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加快撬動“新基建”引擎,激發新經濟潛能。系列公益直播是中國信息協會精心打造的公益平臺,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優勢,宣貫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宣傳新一代信息的前沿技術,傳播行業的新方向、新案例,實現信息技術與產業升級全方位的鏈接。提高行業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和實踐平臺。中國信息協會系列公益直播圍繞“新基建”、數字化轉型、信息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熱點,從多方位、多角度解析未來“新基建”的發展趨勢,分享新技術與產業融合產生的新應用、新形態和新模式。
直播中,趙生捷首先解析了新基建的內涵及意義。他指出,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更突出支撐產業升級和鼓勵應用先試;更突出政府對全環節的軟治理;更突出區域生產要素整合和協調發展。新基建的意義在于:第一,支撐“兩個強國”建設,提供高速泛在的連接能力、提供通用化平臺型支撐服務,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礎網絡體系;第二,數字經濟方面,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加速數字產業化;第三,加速構建智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加快推進民生應用智能化。
趙生捷結合自己和團隊多年在人工智能、集散及視覺、物聯網、網絡通訊、區塊鏈等領域研究經驗,按照新基建的七大領域分類分層次詳細講解了各領域全產業鏈的帶動效應,強調新基建在促進新產業聚集,帶動產業集群效應顯現的重要作用,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他特別提出,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釋放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持續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場景,將重構生產、消費、分配、交換等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
最后,趙生捷運用實際案例重點講解了智慧城市規劃、智能建筑、智能網聯、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團隊理論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以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為主線、以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新設施”建設、以人工智能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平臺”建設,筑牢關鍵核心技術基礎,解決技術難題,讓新基建更好釋放出創新紅利,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新基建”意味著新機遇、新擔當、新使命、新動能、新引擎,聚焦“新網絡、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網絡基礎穩固、數據智能融合、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創新活躍、應用智慧豐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礎設施,將對提高城市科技創新活力、經濟發展質量、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能力形成強有力支撐。微觀的模式創新、中觀的產業更迭、宏觀的整體推進,“新基建”快車已然啟動,智能時代來臨必須先打好“新基建”的基礎地基,延長其技術鏈條。第一步,收集數據;第二步,計算分析數據,由此云計算領域應運而生;第三步,大數據+云計算產生人工智能模塊,同時這里又涉及大量數據的傳輸和巨大算力的電力損耗,5G基建和特高壓就成為核心;第四步,AI應用的核心終端目前的共識有兩點:一是智能汽車,二是智能穿戴設備,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實時采集人與環境的數據,同時實時反饋給出智能化決策;第五步,智能汽車在環保的大背景下必然是發展新能源汽車,“單機版”的智能駕駛在萬物互聯后,成為“全局版”的智慧交通;第六步,智慧交通作為城市大腦的最重要核心之一,會與智慧安防、智慧醫療等各類公共服務組成智慧城市的核心模塊。下一階段,中國信息協會將繼續舉辦“新基建、新模式、新生態”系列公益直播,將圍繞“新基建”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發展熱點和重點問題,邀請政府官員、院士專家、企業代表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解析,幫助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與創新中的焦慮與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