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智能智造助力“超級工程”復工復產提速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03-09

新華社廣州3月7日電(記者田建川)伶仃洋上、珠江口邊,一批智能化建造設備和系統的使用,正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復工提速,用效率搶回時間。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這一跨海通道項目集“隧、島、橋、水下互通”四位一體,全長24公里,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伶仃洋牛頭島上,機器轟鳴,這里是深中通道項目的沉管預制廠。在巨大的鋼殼沉管底板上,智能澆筑系統正在精準地對倉隔澆筑自密實混凝土。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島隧工程管理部工程師楊福林說,傳統混凝土澆注設備有電動和液壓類型,但只適用于裸露區域,不適用鋼殼澆筑。而且,傳統澆筑法全靠工人輔助澆筑,難以保證澆筑品質。
  這套自主研發的智能澆筑系統破解了澆筑穩定性難題,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傳統澆筑一條生產線需要1000多名工人,而智能澆筑只需要300多名工人。”楊福林說。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斷面寬度比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還要寬8米多。為此,工程師們對沉管預制工廠進行了智能化升級,改造傳統生產線,研發核心裝備,實現了向“智慧工廠”的跨越。
  “現代化手段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搶回了復產時間。”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說,項目充分發揮智能建造的優勢,減少現場操作人員,也把交叉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珠江口馬鞍島上,智慧梁廠繁忙有序,這里正在為深中通道的橋梁項目生產混凝土箱梁。得益于10多項技術的集成創新,箱梁預制工效大大提高。
  自動下料加工、智能泵送、振搗……項目工程師沈大為說,智能建造技術覆蓋了混凝土箱梁預制工藝的每一環節,預制效率從傳統的10天/片提高到7天/片,所需工人數量比傳統梁廠減少30%以上。
  在智能智造的助力下,深中通道項目已全線、全面復工。項目到崗6000余人,占返崗總人數的9成。目前,各建設標段正有序推進,預計今年內可實現首節沉管的浮運沉放。


地方動態

繼往開來新氣象 謀篇布局再出發 |2024年中國信息協會年中工作會成功召開

新起點·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喬遷儀式圓滿舉行

2024數字政府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政務熱線管理干部專題研修班于6月25日在喀什順利開班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