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渠道更容易拉平地域間的消費差異。12月4日,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2019社交電商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京東近三年的“雙11”大促各省市各渠道購物用戶數占比變化來看,一二線和六線市場同時成為社交用戶最大增量場。此外,微信渠道用戶購物心理正發生變化,對促銷和評價敏感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
《報告》認為,社交電商渠道不僅開拓了地域上的低線潛在市場,讓之前很多沒有開始體驗電商的人群加入到新的消費模式中,同時,微信作為電商的渠道,還有效發掘了“隱藏”在一線城市中的低線市場,將來自各個地域、各個消費階層、各種終端的消費者大量激活,進入到電商平臺中。多數電商推行的拼團、拼購方式可以帶來大流量的產品,快速并持續積累用戶,提升銷量。
對比社交電商和傳統電商的購物流程,傳統電商更多的是“人找貨”模式,通過搜索商品的關鍵詞或導航欄選擇進入到商品頁面;而在社交平臺上則更多的是“貨找人”模式,讓消費者在登錄后就能看到適合自己的商品,這進一步縮短了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報告》顯示,京東從2017年到2019年,微信購物端下單用戶數實現持續增長,其中2018年同比增幅達到42%。微信購物用戶數占比提升較多的品類為生鮮、食品飲料、家具、玩具樂器和酒類。新老用戶也呈現出不同消費特色,從三年來京東“雙11”大促新用戶在各渠道購物用戶數占比變化來看,微信渠道購物新用戶占比明顯提升,2019年“雙11”期間占比較2017年提升10%;同時對比老用戶的各渠道購物情況,新用戶微信渠道占比要高出老用戶14%。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信渠道購物的消費者中,以女性為主要人群。女性在微信端占比高出京東全站6.92%,36歲及以上年齡段的用戶占比高出京東全站5.65%。相對于在手機App端進行購物,年齡稍長的消費者更習慣于通過微信端進行分享與購物。從職業和收入階層劃分來看,微信端購物的消費者中小城鎮居民、事業單位人員人群占比高于全站,同時以一般收入人群為主。
與此同時,“雙11“大促期間,微信渠道用戶購物心理正發生變化,對促銷和評價敏感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對促銷敏感人群占比提升了13.29%,對評價敏感人群占比提升了9.63%。
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促銷敏感度還是評價敏感度都產生了全面的升級,消費者剛開始社交電商體驗的時候往往是初級用戶,隨著進入京東平臺時間加長,他們對品質和品牌的關注度都會提升,逐漸變成成熟的電商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