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有關國家部委,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負責人,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重慶、江蘇、安徽、江西、河北、云南、遼寧、黑龍江等全國各地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出席大會并致辭,何會長在致辭中講到,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化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力量。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智慧社會建設,涌現出政務審批最多跑一次、審批不見面、城市數據資源資產登記、城市大共治平臺等一批特色應用場景,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何會長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影響下,面對新挑戰及新機遇,政府、企業、公民、第三方機構應該多邊協同、不斷發揮互動效應,利用好各自優勢為我國智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共同描繪中國智慧社會的發展藍圖,用思想的火花,共同點綴數字中國、智慧中國的美好未來!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范恒山作了《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區域協調發展與智慧化轉型》的主題演講。范恒山強調“區域興則國家興”。他以貴州通過大數據經濟,發揮自身后發優勢為例,詳細講解了過去20多年來,我們區域經濟迅猛發展的成果。他總結到,從整體上來看,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以及依次形成的數字經濟將改變傳統的時空建設,開啟并且推動數字經濟時代,帶動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變革,有利于區域的協調發展。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作了《智慧時代下的能源戰略與循環經濟發展》的主題演講。他提到,用好互聯網是真本事,利用好大數據是新時代的必修課。當前,在日新月異的大數據技術深刻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環境下,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追求低碳、綠色發展,貫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朝輝作了題為《大數據戰略下的城市社會治理與生態文明創新》的演講。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有不同的治理模式,要利用不同的應用模型,用新的架構代替舊的架構。他表示,城市社會的治理和生態文明的創新建設,離不開大數據技術以及創新應用的支撐,只有更好地依托大數據,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決策,有效推動社會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科學顧問、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名譽院長蔡維德作了題為《區塊鏈是智慧社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的演講,分析了區塊鏈如何在智慧社會中發揮作用。他講到,數字政府、數字法院、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最主要的是要解決“信任”的問題,關鍵是要解決數據的真實性。蔡維德院長通過多個案例深入淺入地講解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場景和技術難點,呼吁在座代表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社會資源利用,從而提高智慧社會的發展競爭力。
國家十三五規劃局專家委秘書長,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家委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黨委書記杜平發表題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之路》的主題演講。他講到,加快培育和壯大數字產業必將催生新的生產力,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推動產業體系的協同。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時期,高質量發展是供給側結構和消費側結構共同發力。隨后,杜平秘書長與大家分享了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誤區,著重解釋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上遇到難點、痛點,鼓勵技術企業在誠信社會、誠信商業、數字產業、知識產權等領域不斷鉆研,實現技術突破,探索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于佳寧在《創新
國家審計署原巡視員兼信息化建設辦公室主任、中國信息協會特邀副會長、電子政務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德銘發表題為《強化“好差評”推進公共服務》的主題演講。他提到,十八大以來,國家不僅發布了互聯網
本次論壇通過搭建高水平的產學研交流平臺,共同就數字經濟賦能智慧社會建設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受益頗深,認為本次大會的成功召開為中國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及智慧社會建設開啟了許多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