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批復了山西晉中、江蘇南京兩個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對于實現我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月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等介紹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處于起步探索階段
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一年來,科技部先后印發了《科技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方案》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引》,并積極推進示范區遴選培育工作。經過專家實地考察與論證、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等環節,今年11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建設山西晉中示范區和江蘇南京示范區。
徐南平表示,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立足“三農”長遠發展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意義重大。示范區建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科技支撐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把示范區建設成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使命光榮、任重道遠。徐南平稱,下一步,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服務和指導,與地方共同努力,譜寫新時代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優中選優,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介紹,示范區的遴選標準可以簡單概括為“四看”,即四個關鍵詞:看定位、看基礎、看集聚、看支撐。具體來說,一是看建設定位是否準確;二是看建設基礎是否扎實;三是看創新資源是否集聚;四是看地方政府重視程度,即支撐程度。
“科技部高度重視首批示范區建設,這是在全國16家農業高新技術科技園區好中選優、優中選優,最終確定山西晉中和江蘇南京。”蘭玉杰總結說,通過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加快示范區建設的發展要做到三個“貫穿始終”:一是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示范區建設的始終,通過創新驅動,重點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二是把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貫穿始終,重點解決好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發展問題。三是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始終。通過創新的有效供給,重點解決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問題。
蘭玉杰表示,通過示范區的建設,最終目的是引領示范區產生的每一個GDP中都包含著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大的就業容量、更好的生態質量和更高的幸福指數,不斷地增強我國農業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南京國家農高區位于溧水區,總面積145.86平方公里,是寧杭生態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韓立明表示,近年來,園區堅持綠色智慧主題,農業科技合作和創新資源形成集聚效應,生物農業不斷壯大,新技術示范、新成果應用、新產品推廣的優勢日益凸顯,不僅對南京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而且在長三角地區產生重大影響。此次升建成功,標志著南京農高區站上新的起點。南京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高地,圍繞綠色和智慧兩條主軸,推動農業產業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和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綠色化,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南京方案。
中共山西省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介紹,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目前已聚集了一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農業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特色產業,成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集聚區、創新示范區、改革先行區,但發揮科技創新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和引領性作用仍有很大差距。近年來,晉中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著力聚焦“農、高、科”,集成一批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模式,打造一批高效發展典型,創建一批優質特色品牌,努力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范區、科技產業孵化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提質增效、做大特優農產品、做優設施農業、做強現代農業服務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引領示范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