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接連發出,顯示出國內產業的重大突破。
要知道,2018年全球DRAM市場中,三星、SK海力士、美光全球市占率合計為95%(數據來源DRAMexchange),合肥長鑫的DRAM的投產,標志在這一尖端領域的多年壟斷中,來了一個中國參與者。
存儲市場發展有著巨大空間,2018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4767億美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營收占六成。其中存儲市場仍然是半導體行業中占比較大的細分板塊,約占全球半導體市場1/3左右。中國一直是這一產業的大買家。
國家海關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進口芯片3120多億美元,相當于石油、鋼鐵、糧食進口的總額。
如今,來自紫光和長鑫的捷報,表明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企業大量投入下,芯片進口的歷史將出現一道分水嶺。
國產芯片迎來歷史性突破并非偶然。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大力度政策支持,尤其在融資途徑方面多樣助力,讓企業得以成長。
集成電路行業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先后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集成電路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關于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等政策,國家大基金一二期募集的巨額資金,也為企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截至2018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已經基本投資完畢,分布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等領域。二期募集資金約為2000億元,主要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投資。
同時,企業的大規模并購也促使產業格局變化。聞泰科技收購世界一流的安世半導體,韋爾股份并購豪威科技,北京君正拿下矽成……一系列的并購讓國內企業的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今年以來,一大批硬科技企業經濟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也在股市中獲得了數倍的漲幅,顯示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與支持。
此外,高層傾力打造的科創板,為集成電路等高科技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科創板的設立主要是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提供新的上市途徑,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代表產業,一批優秀者紛紛搶先登臺亮相。7月22日首發上市的25家公司中有6家半導體相關公司,覆蓋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包括芯片設計、前道制造裝備、封測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募資總額達83億元。
隨著國內5G商用的逐步推開,IoT、AI等應用發展,全球半導體投資熱情已再次被點燃。國家的支持,民眾的期盼,自主可控、進口替代的迫切需求,將為國內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諸多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