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谷歌公司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上發表論文,稱其所研究的量子計算機僅需3分20秒就可完成目前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超算”)“頂點”需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
谷歌稱這是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并以此宣稱自己已經成功實現了“量子霸權”。但這個“第一”充滿了爭議:NASA官網隨后刪除了論文,稱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議,可能為誤發;對手IBM則稱該系統是專門為解決單個問題而設計的硬件,而非通用計算機。無論這個第一是否算數,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量子計算機距離解決任意實際問題還需要數年時間。
證明量子優勢的計算機
這篇論文的題目是“使用可編程超導處理器的量子優勢”,并詳細介紹了谷歌所說的第一個只能在量子處理器上執行的計算。英國媒體在這篇論文被刪除前保留了一份副本,“據我們所知,這個實驗標志著第一個只能在量子處理器上進行的計算。”這篇論文寫道。
據英國媒體20日報道,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名為Sycamore,有54個超導量子位元,其中在測試期間工作的超導量子位元有53個。它的計算任務是“證明隨機數發生器產生數字的隨機性”。
據報道,Sycamore能夠在3分20秒內完成上述計算,而世界上最快的傳統超級計算機“頂點”解決同樣的問題大約需要1萬年。這意味著傳統計算機無法就此進行計算,并使得Sycamore成為第一個證明量子優勢的計算機。
距離解決實際問題還需數年時間
論文同時指出,盡管這臺計算機實現了“量子霸權的實驗”,并預示著“備受期待的計算范式的出現”,但它只能夠執行單一的、高度技術性的計算,量子計算機距離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數年時間。
據報道,谷歌在2017年首次組裝了一臺量子計算機,但這次嘗試沒有成功,因為這個含有72個超導量子位元的系統太難控制了。后來,谷歌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共同開發量子計算機技術。不久后,谷歌開發出54個量子位元設計的Sycamore,用于實現新的突破。
然而,至少有一家競爭對手對谷歌宣稱的成就提出了質疑。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IBM研究主管吉爾表示,谷歌宣稱已取得量子霸權地位“完全是錯誤的”。吉爾說,谷歌的系統是專門為解決單個問題而設計的硬件,并不是一臺通用計算機。在開發量子計算機的競爭中,IBM是谷歌的最大競爭對手。
量子霸權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普雷斯基爾在2012年提出了“量子霸權”的概念,即量子計算機能在特定問題上超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經典計算機。
量子力學法則
量子計算機依據一套完全不同于經典計算機的量子力學法則運行。量子位是量子計算機使用的基本信息單位。經典計算機中的比特為0或1,基于此進行二進制運算。量子位利用了被稱為疊加的量子現象,這意味著它們本質上同時以1和0的形式存在。
計算方法
量子計算機在計算方面的優勢在于,它成倍地增加了可以處理的信息量——在理想狀態下,50個量子比特一次可以進行2的50次方次運算,這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IBMQ系統1號”有面包車大小
在今年1月的消費電子展上,IBM推出了第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這臺電腦被稱為“IBMQ系統1號”,大約有一輛面包車那么大,通過云計算提供計算能力。
盡管“IBMQ系統1號”還遠不是一種實用的計算設備,但業內人士認為它比以前的量子計算機更加可靠——量子計算芯片非常不穩定,容易受到熱電干擾,而IBM的新設計能夠將這種干擾降到最低。
一些專家也表示,雖然Sycamore可能成功地完成了上述任務,但它很可能是經過訓練才得以處理這個任務的,這意味著它不會在其他沒有經過訓練的任務上取得同樣的成功。
前景巨大應用廣泛
研究人員對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更為樂觀。“谷歌最近宣布實現量子霸權的成就是里程碑式的。”英特爾量子硬件主管克拉克說,“我們將和業界一起努力,快速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以實現量子計算的真正潛力。雖然這項技術的研發還處于馬拉松比賽的前1公里,但我們堅信它的潛力。”
南加州大學的里德爾教授也稱贊谷歌系統減少了“串擾”,即量子計算機的量子位相互干擾的問題。“(谷歌)展示了一條量子計算的道路,一旦你擁有了一臺能完全糾正自己錯誤的量子計算機,就會看到無限可能。”他說。
谷歌預計,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將以“雙指數速度”增長,而傳統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遵循摩爾定律,即每隔18個月左右,計算機的能力就會增長一倍。
研究人員預計,量子計算能力一旦開發出來,量子計算機有望在密碼學、化學、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不同領域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