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關村論壇于10月16日-18日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今年主題為“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論壇匯聚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知名企業家、投資家及專家學者,期間,將圍繞5G、人工智能等有關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的熱點話題舉行開幕式暨全體會議、18場平行論壇、1場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和1場重大科技成果發布會。其中,在“知識產權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中關村論壇知識產權平行論壇”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陳錦川透露,北京正逐步成為知產保護的“優選地”。
涉外知識產權案
年均增長8.4%
10月16日,由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中關村發展集團、北京銀行主辦,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IP”)承辦的“知識產權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中關村論壇知識產權平行論壇”上,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熱土,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的最新趨勢向外界披露。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陳錦川在論壇上發布《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情況綜述》時透露,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自2014年11月成立以來,截至2019年上半年涉外案件審理數據分析,國外企業在北京互訴的情況增多,反映出北京正逐步成為知產保護的“優選地”,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標準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據了解,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四年半來受理涉外(不包括涉港澳臺地區)知識產權案件13736件,占總收案量的21.1%,從年度數據看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收案數量年均增長約8.4%,結案數量年均增長約40.4%。
數據還顯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的涉外案件比例高、涉及地域廣,反映了北京乃至全國經濟與世界的緊密聯系。其中,技術類案件多涉及新技術和新產業,體現了科技創新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同時,涉及國際知名商標和商號案件較多,可以看出國內外品牌競爭和爭奪日益激烈。此外,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涉外案件也堅持對國內外主體依法平等保護,推動北京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3位外國院士
簽約中關村科技園
在10月16日剛剛結束的7場論壇上,各國與會專家瞄準工業互聯網、智能+健康等領域。“全球院士科技創新與合作”平行論壇共有11個國家的33位院士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等210余人參加,更有法國高層次人才引進戰略合作協議、俄羅斯院士中國交流中心等一些重要合作項目進行現場發布或簽約。烏克蘭船舶科學院院士、基輔大學客座教授亞歷山大·雷杰科夫等3位外國院士簽約落地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下了國內一次性落地外國院士數量之最;“智能+健康”論壇上,“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肝癌精準早診早治等項目成果發布;“匯聚智識服務未來:全球高端智庫之聲”論壇上,各國專家就研發全球化及高質量轉化進行對話。
據悉,本次論壇邀請多方機構參與平行論壇的組織工作,共設置了18場平行論壇,每半天就有3-4場同時舉行。包括5G賦能、全球智庫建設、AI創新、青年創業、腦科學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區將在10月18日上午舉辦“AIWorld2019世界人工智能峰會”。該峰會是本次中關村論壇的一場重要的平行論壇。舉辦這個論壇,海淀區主要是考慮圍繞構建人工智能創新生態,打造人工智能原創中心和產業高地,建設北京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試驗區。這次峰會以“AI元力重啟未來”為主題,圍繞人工智能芯片、開創生態、AI技術趨勢等進行分析和研討。同時峰會還將發布2019年AIEra創新大獎及AI開放創新平臺。
167項科技成果
集中展示
在同步舉辦的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上,清華、北大、中科院、微軟、英特爾、西門子等國內外116家單位展示了167項科技成果。清華大學首次展示“水汽發電-新型綠色能源”項目、北京大學展示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中心的“基因編輯”項目、中科院微電子所的“超高速數據轉換器”項目,以及微軟小冰帶來新設計的一批服裝作品……
此外,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論壇還安排了重大科技成果發布環節,集中發布一批北京科創中心建設和中關村創新發展的一些重大成果。發布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重大政策的發布,如《關于新時代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的30條舉措。二是重大合作項目的發布,如中關村管委會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中經濟協會就加強創新合作等。三是重大平臺建設的發布,如北京和華為聯合建設的鯤鵬聯合創新中心項目等。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