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了三季度主要財務及運營數據。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季度業績均已出爐。從業績上看,受4G流量紅利消退等因素影響,三大運營商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從用戶規模上看,三家排名正逐漸趨于固化;從5G商用層面來看,如果想低成本,高效率地建設5G網絡,合作會是三者更好的選擇。
10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的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電信經營收入為2828.26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服務收入為2714.84億元,同比上升2.5%;股東應占利潤為183.89億元,同比下降3.4%。
不僅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營收也出現下滑的情況。對此,三家都不約而同地在財報中強調了市場大環境給自身經營帶來的挑戰。中國電信提出“傳統業務飽和、新興領域多元化競爭加劇”,中國聯通則強調“市場飽和、激烈市場競爭以及4G流量紅利逐步消退”,而中國移動則表示“同業及跨界競爭不斷加劇、經營環境更趨復雜多變”。
從總體上來看,國內電信市場已經飽和。根據工信部數據,前三季度,通信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11339億元,同比僅增長0.1%。其中,電信業務收入9914億元,同比下降0.02%。在用戶規模方面,截至9月底,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總數為15.98億戶,與6月底相比,僅增加了約800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運營商凈利潤表現相差較大。其中,中國聯通股東應占利潤為98.23億元,同比增長11.9%。而中國移動股東應占利潤雖然高達818億元,但同比下降13.9%。中國電信的凈利潤也出現下滑,但如果剔除中國鐵塔2018年三季度上市一次性收益,則同比上升2.5%。
對于這一現象,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一方面,相對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一直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較好;另一方面,個人移動業務在中國移動收入構成中所占比重高達八成左右,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未超過五成,因此流量費用下降、增速放緩對中國移動的影響相對更大。
“在3G/4G時代,運營商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把互聯網應用做起來,最后都變成了通信管道。而隨著超低價競爭帶來的影響顯現,三家運營商營收均有所下滑,增量不增收的窘境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資深通信專家馬繼華指出,運營商做不好互聯網服務,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是行業共同的問題,重要因素可以歸納為兩個:一個是缺少合作意識,一個是缺錢。
因而,進入5G商用時代,“合作”和“省錢”對三大運營商而言尤為重要。中國電信在業績公告中稱,公司正與中國聯通開展5G網絡的共建共享,相信將有助于高效建設5G網絡,降低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提升網絡效益和資產運營效率。
馬繼華也表示,“共建共享確實會省錢,也會省精力,這些節約下來的資源有更好的用武之地”。針對共建5G網絡具體能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節省多少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北京商報記者聯系采訪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獲得對方回復。
今年8月,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也表示,中國移動有和中國廣電討論5G方面的合作。不過目前,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在5G合作方面尚沒有更新的進展傳出,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系采訪了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付亮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具有合作必然性。他表示,即便自建5G網絡,五年之內,中國廣電的5G覆蓋范圍也難以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5G網絡覆蓋不到的地方,三大運營商的用戶還可以切換到4G信號,但中國廣電不與三大運營商合作的話,它的用戶就只能面臨完全無信號的窘況。因而,中國廣電必然有強烈的合作需求。從實力上講,中國移動無疑是最適合的伙伴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