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6日電(任妍)11月6日,由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第六屆ETSI量子安全國際會議在北京開幕,這也是ETSI量子安全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與會專家表示,量子計算機一旦問世,將對現有信息安全體系產生巨大沖擊。
國家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大學向宏教授告訴記者:“一旦大型量子計算機真正問世,將對現有信息安全體系產生巨大沖擊。基于公鑰體制的身份認證體系,區塊鏈等均會受到顛覆性破壞,危及整個互聯網及應用的安全。為此,必須引入能抵御量子計算的新型密碼機制以確保網絡空間安全。”
據了解,為了應對量子計算機帶來的威脅,歐美等發達國家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所謂的“量子安全”路線圖,力圖在量子計算機研發出來之前,為互聯網打造全新的信任錨,為人類社會能夠繼續安穩的使用互聯網重新構建信任鏈。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荊繼武表示,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量子計算機的原型、量子信息論和量子原理,所以量子算法也很早就提出來了,只是量子計算機還沒造出來。就相當于算法口訣都已經出來了,但算盤沒有造出來。但為了防患于未然,要提前設計抗量子密碼算法。
“從目前情況來看,各個國家都會制定自己的密碼算法標準。各國都在積極爭取本國的算法成為國際標準。作為網絡安全基礎性工作,中國密碼算法標準化應該會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路線。”荊繼武說,中國在抗量子算法設計方面與世界水平是差不多的。但在科學研究上的投入,目前跟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據悉,為了應對量子計算機給網絡空間安全帶來的日趨現實的威脅,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于2013年在法國尼斯召開了首屆量子安全密碼國際會議,來自歐盟、美國及日、韓等亞洲信息化發達國家的80余位學術界、企業界以及政府代表聚集一堂,共同商議在抗量子密碼和量子密碼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在標準化領域的國際合作,助力國際網絡空間基礎設施和產業實踐轉型,保障各國各行業在量子計算機時代的安全。至今為止該年度性的國際會議已經在法國、美國、韓國、加拿大、英國輪流舉辦了五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