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評論:警惕政府網站淪為虛構政績的御用工具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5-31

山西左云縣煤礦非法開采猖獗,但當地政府網站勾勒出的卻是煤炭生產秩序井然、各個部門狠抓安全監管的可喜場景。其中一期“政務信息”稱,左云縣深刻吸取“12?28”事故的教訓,采取7條強硬措施,嚴把煤礦復產驗收關,云云。遺憾的是,新井煤礦透水事故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如非法超層越界開采,嚴重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管理極其混亂、隱患嚴重,蓄意和惡意瞞報等,恰恰與政府網站宣稱的政績形成強烈反差。(第一財經日報5月30日) 

政府信息網是干什么的?按照我的理解,它應該是一個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公共管理和服務的開放型平臺。電子政務對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樹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此,左云縣的主政官員應該是清楚的。但問題在于,面對當地煤炭生產呈現的一派亂象,他們不是通過政府網站如實發布相關信息,達到官民互動、強化監管,遏制礦難發生的目的,而是利于互聯網傳播神速、覆蓋面廣的優勢,來了個反面文章正面做,千方百計掩蓋事實真相,以虛構的政績糊弄公眾和上級。相比之下,與官員動輒在當地報紙、電視上當“政治明星”,拿腔做調地宣布某方面又上臺階什么的,政府網站以部門供稿的形式發布政務信息,具有更大的自由操作空間。就拿左云縣“嚴把煤礦復產驗收關”來說,不知內情者看了,還真以為那里煤炭生產“秩序井然”;萬一,以假亂真,遭人質疑,相關官員責令網站趕緊刪掉便是。此次,該縣粉飾太平的“政務信息”迄今還留在網上,估計是由于突發驚天礦難,一些官員慌了手腳,還來不及考慮調整網頁這檔子事。

讓人憂心的是,為地方官員虛構政績的政府網站并不少見。不信?你隨便到網上搜索一下各地政府信息網,稍稍瀏覽一下上面的內容就知道了。一般而言,不是某某市長或縣長大談本地城建如何飛速發展,便是某某局長公開宣稱某項治理整頓工作卓見成效。而負面信息,比如,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逐月上升、下崗再就業率跌入低谷、醫院收費瘋漲了多少百分點,等等,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之所以如此,估計基于這么幾方面原因:其一,某些地方官員將政府網站視作自己的“政績榜”,強令網站“以正面報道為主”;其二,在一些地方,由于建設人本政府至今還只是一句漂亮的官方口號,于是網站被辦成了另類官衙,服務意識極其淡薄;其三,組建網站僅僅為了應付上面關于發展電子政務的要求,根本沒把它作為實行政務公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好契機,因而,無論是相關部門在網上“王婆賣瓜”,還是為主政官員抬轎子、吹喇叭,都被視為正常現象。

部分政府網站淪為虛構政績的御用工具,與推進政治民主建設的要義是水火不相容的。這,不僅無端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堵塞了他們自由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而且拉大了政府官員與公眾的心理距離,甚至可能因此激發一系列社會矛盾。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對各級政府網站如何運行作出某些剛性規定。至少不能像左云縣政府網站一樣,睜著眼晴胡謅什么“全縣煤炭生產秩序井然”,而讓數十名遇難礦工死難瞑目。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