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需求迫切更應把好電子政務外包資質關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3-01

    
    政府部門的核心業務是政務,政府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建設和維護,這些工作可以通過引入外包機制來完成。 

    電子政務外包早已是一個熱點話題。近年來中國電子政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內各級政府部門建設網站總數達到了1萬個,電子政務也從以基礎建設、系統建設為主,進入到以應用為主的階段。隨著對加強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管理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出于關注核心業務以及成本、技術、人員等因素,電子政務外包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 

    為加強北京市統一的電子政務IT服務管理,深入探討電子政務IT外包服務的實踐和經驗,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聯合主辦,由北京信息化協會、北京政務網絡管理中心、《中國計算機用戶》周刊聯合承辦的“電子政務IT外包管理論壇”,于2月2日在北京舉行。在論壇上,中國信息化推進聯盟、《中國計算機用戶》周刊、北京信息化協會還共同發布了關于“推進電子政務IT外包服務規范化行動計劃”的倡議書。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信息技術外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盛行,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世界500強的企業大部分都開展了IT外包。電子政務外包是信息技術外包的一種方式,特指政府部門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是指政府在政務信息化過程中,將電子政務項目建設、日常運行維護以及相關服務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給專業的IT外包服務提供商完成的一種管理運行模式。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認為,外包的核心就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其余的交給別人做”,也就是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政府部門的核心業務是政務,政府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建設和維護,這就要求引入外包機制發展電子政務。 

    通過外包,把政府部門從具體的技術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其能夠集中精力做好IT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工作,同時由專業的外包公司提供服務,可以充分利用其在技術、融資、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政府提供優質的系統建設和運維服務。這樣,政府不僅能夠提高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的質量,還可以節約資金,精簡人員,提高服務效率與效能。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黨委書記李穎指出,據賽迪顧問預計,2007年至2011年,中國IT市場將保持15.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到2011年市場銷售額將達11586.8億元。其中,軟件與IT服務增長較快,至2011年軟件份額將達到11.9%,IT服務份額達到37.9%。也就是說,軟件和IT服務在未來的幾年內,會占據中國IT市場的半壁江山。 

    翰緯咨詢研發總監陳宏峰介紹,在美國,越來越多的機構和部門也將其非核心業務以服務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以尋求優質的專業服務提高工作效率。美國人將這種外包服務稱為“可管理的服務”,委托方通過單一的合同方可以獲得多種IT服務。這種服務可以將委托方從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維護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核心業務。 

    北京市地稅信息中心主任楊濤說,曾有記者問他:“哪個政府項目不適宜外包?”對此,楊濤反問:“哪個政府的IT項目不可以外包?”引進外包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機制和質量問題。假設一種情況,政府在具備充足的資源與資金的情況下,可以把IBM、神州數碼等各個IT企業的人員高薪聘來進行項目的實施,但是這樣做是不現實的,這樣就形成了獨家壟斷的狀況。 

    引進外包,同時引進的是一個競爭機制。有了競爭,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外包服務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初始投資,而且像使用水、電、煤氣、道路交通等公用設施一樣方便,委托方購買的是一種服務。顯然,從經濟、效能的角度考慮,IT服務外包將是大勢所趨。 

    “先小人后君子” 

    美國Soft Tech北京分公司資深顧問胡玉書博士認為,引進IT外包需要注重四大步驟。 

    首先,在一個IT項目周期的需求形成階段,要很清楚地讓外包公司知道他們要做什么。 

    在國際規范里,這一階段又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雙方溝通獲得有效信息;其次是發布信息,即把相關信息發布出去,看承接外包方能否做得到;最后是直接實施。 

    在明確需求的情況下選擇IT外包廠商。胡玉書表示,這時,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IT外包商提供CMM3認證。但涉及到高額花費、重大安全等情況時,必須要有第三方認證。 

    隨后,在外包項目過程中需要進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監督方,便是第三方IT監理公司,監督者需報憂不報喜,秉持“先小人后君子”的態度。事先談定會監控外包服務商每個月資金花銷情況,每個月交了多少文件。 

    在前面幾個步驟結束后,直接進入IT外包項目的驗收。在前面需求明確、中間過程監控的層層把關下,以“先小人后君子”的態度,去摒棄“秋后算賬”的做法。這時,驗收就變為整個過程中最為順暢的事。 

    外包監管浮出水面 

    電子政務外包即將成為北京信息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北京市信息辦副主任李洪介紹,以北京市有線政務專網和無線政務專網的建設與運維工作為例,目前北京市信息辦與北京市財政局及專網運維單位積極溝通,建立了較完善的預算編制辦法、較詳盡的政務專網運維指標體系,對專網運維工作進行嚴格的用戶滿意度測評和網絡通信質量測評,以此為依據,對專網運維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合理支付網絡服務費,完成北京市政務網絡服務統一采購工作。 

    但是,隨著北京市電子政務進入全面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項目在技術開發和服務方面采用了外包的方式,在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建設項目需求不清晰、過程不規范、運維項目管理責任不到位、考核監管機制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 

    北京市信息化辦公室首席責任專家石宇良認為,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對自己的需求不明確,不知道如何對外包商提要求,設定驗收體系。另外,中國外包市場還不夠成熟,沒有清晰的規范和標準對外包商進行監管。 

    在與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交流時,胡玉書曾感覺到,北京市信息辦的IT需求不夠明確,所提出的需求太過模糊。比如說需要持續服務,而沒有將這一需求量化成諸如打1個電話3小時必須解決,“驗收沒有很明確的量化標準,容易到最后造成爭議。” 

    北京市天元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系統集成部經理李曉剛告訴記者,目前天元公司有幾百人規模,主要負責運營商等得IT項目,因為資源配置限制,公司會將部分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在外包中,該公司最為困惑的便是外包時的成本控制和項目進行時的質量控制。對此,胡玉書給出的答案是,與第三方之間的需求溝通問題,“要將丑話說到前頭”。一旦明確需求,對成本和質量的控制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李曉剛所提出的問題也即是對外包公司的監督問題。據胡玉書介紹,值得借鑒的方法是,做第三方外包公司的監督者(顧問師)需要具備許多素質,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行業專業,即專注于哪個行業的認證;其次是標準的專業,比如CMMI認證標準,顧問師需要懂這一標準的專業知識;另外就是顧問本身的素質涵養,比如演示技巧、口才等。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