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日本電子政務最新政策解析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3-06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非常重視發展電子政務,重視戰略計劃的制定。《IT新改革戰略》就是是日本政府在完成了《e-Japan戰略Ⅱ》建設目標后提出的最新信息化建設計劃,是日本政府2006~2010年間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綱領。本文將通過解讀《IT新改革戰略》中所包含的電子政務相關政策,分析日本今后五年電子政務建設的趨勢。

一、日本電子政務建設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從1993年開始集中推進電子政務建設至今,日本電子政務建設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構筑了中央和地方互聯的政府內部網絡平臺,建成了統一的政府門戶網站,搭建了多個支撐系統,基礎環境比較完善等,這些成果最終表現在日本政府已經具備了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能力,到2004年3月,日本中央政府能夠向用戶提供的在線申請申報手續已經達到了適宜在線進行申請申報的全部手續的96%。

與此同時,被過快的建設所掩蓋的許多問題也正在逐漸暴露出來,如實際利用率低下、公眾對電子政務的認同度和信任度不高、業務流程仍然存在繁瑣重疊問題等。其中實際利用率低下已經成為制約日本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據《U-Japan政策》提供的數據,2003年各府省通用電子申請系統中處理的行政咨詢等業務僅占全部咨詢業務的0.7%。此外,還存在電子申請申報手續后,還必須郵寄附加文件,或者手續費的交付未實現在線化等現象。日本總務省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雖然80%的被調查人對“電子政務”有所了解,但正在獲取或獲取過電子政務服務的僅占20%。因此,對于日本政府來說,如何提高公眾對電子政務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將是下一階段電子政務建設的首要任務。

此外,由于目前各府省以及地方政府的體制仍然不夠完善,業務流程優化的問題仍然是當前日本電子政務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因此,《IT新改革戰略》提出,今后若干年,日本政府應致力于解決上述問題,努力健全財政體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進行業務改革和行政改革。

二、《IT新改革戰略》中的電子政務政策

2006年1月正式出臺的《IT新改革戰略》,提出了日本信息化建設下一步的基本理念、目標和政策等,電子政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強調提出了電子政務現實可行的建設目標與具體政策,也強調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

1.建設目標

《IT新改革戰略》提出的電子政務建設總體目標是:通過在行政領域靈活應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國民生活的便利程度,簡化行政環節,提高行政效率以及行政行為的透明度,建成世界上最便利、效率最高的電子化政府。戰略將此目標細分為三個具體目標:

(1)建設能夠使公眾切實感到便利和政府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電子化政府,同時到2010年向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公共機構提出的申請申報手續等的在線利用率應達到或超過50%;

(2)完善各府省信息系統的建設和評價體制,在IT戰略本部中建立針對政府信息系統整體的評價體制,促進政府業務和系統的優化,建成高效的電子化政府,對于地方政府應采取同樣的措施進行建設和完善;

(3)對于中央和地方公共團體的系統,應在考慮用戶便利的同時,確保其可信性和安全性,加強信息安全制度建設,并通過發展電子政務,加強普及和培育尖端技術。

2.評估指標

為確保上述目標能夠順利實現,《IT新改革戰略》規定了五項評估標準,以評估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這五項標準是:申請申報等手續的在線利用率;申請者必須花費的時間和費用;政府網站的利用情況;信息系統相關成本的削減情況、業務處理時間與裁減人員的效果;公共服務中IC卡的引入情況及其使用后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程度。

(三)主要政策

為了實現“建成世界上最便利、效率最高的電子化政府”的總體目標,《IT新改革戰略》提出了13項具體的實施政策:

1.關于促進在線利用率的申請申報手續,應于2005年內制定并公布包含目標在內的促進計劃,2010年應達到在線利用率50%以上;

2.研究與所得稅、營業稅電子申報相關的制度及改善該制度執行力度的方案,設計普及電子化手段繳稅或手續費的方案;

3.以用戶為導向,通過采用附件電子化、省略或廢除附件、廢除手續本身等方式對相關手續進行梳理或改進,改變以書面文件為媒介進行業務處理的傳統思想,實現工作人員的意識變革;

4.依據有關法令,以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受領權人進行現狀確認時或在不動產登記申請手續中的應用為先導,促進居民基本賬戶網絡系統的應用,到2010年實現各種行政手續的精簡。同時,關于各府省和地方公共團體的連接系統,原則上應整合到綜合行政網(LGWAN),從而推進標準化統一的系統的應用;

5.2008年所有都道府縣應完成公共機構個人認證申請系統的配置,2010年所有地方政府應完成該系統的配置;

6.中央、地方公共團體應努力推進信息系統數據的標準化,并應努力促進各系統之間的連接和協作,以促進各種行政手續的一站化或各種公共服務的協同辦理。2007年應完成上述數據的標準化,并以該標準為基礎推進地方公共團體的改革;

7.除針對中央或地方公共團體的申請等手續外,還應在醫療、看護、年金等公共領域推進采用IC系統提供安全、迅速且可靠的服務,2007年夏應完成引入該系統的可行方案并得出結論;

8.2006年上半年,各府省應在首席信息官下設立新的綜合管理機構――項目管理辦公室(PMO),該辦公室在首席信息官輔佐官的建言和協助下,全面負責府省內信息系統規劃、開發、應用、評價等業務,并編制出可靈活執行上述業務的預算方案,戰略性、規劃性地進行信息系統采購。此外,還應通過在各府省實施統一的進修計劃,有計劃地培養各府省精通信息系統和業務改革的內部人才,并通過推進人才培育的統一化促進地方公共團體的體制完善;

9.2006年上半年,應在IT戰略本部下設立電子政務評價委員會(暫稱),負責對各府省業務、系統最優化工作進行嚴格的審查和評價(包括費用效果比),并應對信息系統的規劃、開發、應用、評價等業務提供必要的協助和建議,對各府省PMO的活動狀況進行評價。各府省共同的業務和系統應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以工程管理、工作方法調整、費用效果比的確認以及經費有效應用為目的的體制調整,從而實現有關負責府省間業務、系統的協作,順利、有效地實施開發及應用工作;

10.在更新或維護各府省信息系統時,在符合下述三項標準時方可實施:(1)有利于行政、財政改革,如能夠減少信息系統相關經費、縮短業務處理時間或可以削減人員;(2)以最優化計劃等制定完善行動計劃為基礎;(3)能夠提高便利程度。并且,可以外包的業務應盡量外包;

11.2005年內應制定完成信息系統采購相關指南,各府省在依據該指南進行信息系統采購的同時,應努力增加有相應技術能力的企業參與競爭的機會;

12.政府應著力研究有利于綜合提高系統便利性、安全性以及運營效率的電子政務通用基礎設施構筑方案。要以推進高層次、高安全性的電子政務為方向,研究今后應開發的技術,并以該研究結果為基礎,通過政府與民間協作推進必要的技術開發;

13.對于獨立行政法人(通常是指公益性、基礎性的研究機構),應參照政府的有關措施,從內部管理業務開始著手推進業務、系統的優化升級,以促進獨立行政法人業務和系統的高效化、合理化。

三、新政策所體現的政策導向分析

分析上述13項政策,可將其分為四種類型:以提高服務水平和系統利用率為目的的措施;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目的的措施;以完善管理體制為目的的措施;以業務優化為目的的措施。僅從具體政策分布的密集度就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今后五年間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傾向于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和系統利用率以及進行業務梳理優化和系統安全性建設,兼顧政府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完善,而基礎設施建設則相對弱化了。

(一)建設用戶導向型電子化政府,提高現有系統的用戶利用率

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在線申請申報系統的建設,并實現了絕大部分手續可以在線申請申報的目標,但是系統利用率的低下促使日本政府對以往的政策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在近年來的政策上已有所反映。《IT新改革戰略》進一步強調了利用率問題,提出截至2010年,向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公共機構提出的申請申報手續等的在線利用率應達到或超過50%,并從納稅、文件附件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政策。僅從IT戰略本部只將目標設定在50%就可以看出,在提高電子政務利用率方面,日本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系統利用率作為日本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直接目的和評價指標,提高利用率更是建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可見,在未來若干年內,建設用戶導向性電子政務,提高現有系統的用戶利用率仍將是日本電子政務建設政策中的一個重點。

(二)推廣EA管理模式,推進業務梳理與優化

EA是“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簡稱,原本是企業的管理模式,后相繼被美國、日本等國家引入電子政務建設。管理者采用EA管理模式,主要是為了通過把握紛繁復雜的組織結構,從整體的角度考察業務系統,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優化組織結構,避免重復投資,提高經營效率。日本從2003年8月正式引入了EA管理模式,制定了《業務、系統最優化計劃制定指南》,并不斷修改和完善。

《IT新改革戰略》突出強調了業務梳理與優化的問題,不僅明確提出了“實現政府業務、系統的最優化,建成高效的電子化政府”的目標,而且在具體政策也大幅地傾向于此問題,不僅強調府省內部的業務優化,而且強調府省之間的聯合與協作;不僅強調計劃的制定與執行,而且強調跟進與完善。業務、系統的優化與升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身就需要漸進地開展,而且戰略還強調在進行業務優化的同時還要進行系統升級,并伴隨著社會改革,更加大了政策執行的難度。可想而知,業務、系統的優化升級今后也將在日本電子政務建設中占據重要位置。

總而言之,《IT新改革戰略》的出臺標志著日本電子政務建設由基礎環境建設全面轉向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今后日本電子政務的相關政策也將更加強調政府業務的精簡優化與服務質量的提高。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