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論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合作共建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09-26

電子政務是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體制的有機融合,其本質是以網絡為工具,以用戶為中心,以應用為靈魂,以便民為目的的現代化政府管理模式。從長遠來看,電子政務的根本意義并不在于其表現形式,而在于其能否為公眾提供實用的信息和服務。電子政務的功能不能僅僅停留在發布與政府有關的靜態信息上,而要最終實現政府信息資源與社會信息資源的無縫集成,從而使政府真正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的新型管理模式。然而,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普遍存在著信息內容少、信息質量不高、信息流通慢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一種重要的原生性資源,檔案信息資源的建設卻長期不為社會所重視。因此,實施檔案信息資源與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合作開發,共建我國高水平的基礎信息資源庫,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合理途徑與方法。

一、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合作共建的理論依據

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與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決定了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合作開發的可行性。

1、兩者在內容上的重合性。檔案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按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傳統政府部門在政務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各種歷史記錄和文件信息,包括各級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政策、各種統計信息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在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部門在各種政務活動中形成的各種電子化、數字化政務信息。由此可見,政府部門是檔案信息的重要形成者,政務信息資源是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來源,經過鑒定具有保存價值的政務信息就會轉化為檔案信息。因此,為了避免兩者的重復建設,實施兩者的合作共建戰略是必然選擇。

2、兩者都面臨著信息數字化處理的共同問題。信息數字化在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建設和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數字化,是指運用數據庫技術、數據壓縮技術、數字掃描技術等技術手段,將紙質文件、聲像文件和已經歸檔的電子檔案,系統地組織成結構有序的信息資源庫。從載體構成上看,檔案信息資源與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都包含紙質文件(檔案)和非紙質文件(檔案)兩大類。在電子政務環境下,電子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都面臨著大量文件(檔案)的數字化處理的難題。因此,在這個共同任務面前,實行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合作開發必將為國家和社會的信息化建設節約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

3、兩者的信息組織和信息管理方式有著共通之處。由于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在信息內容與信息載體方面具有較大的共性,這兩類信息資源的組織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著很強的互通性。首先,根據檔案管理的全宗理論,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都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形成者進行第一層次的分類,將不同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形成的政務信息或檔案信息劃為不同的全宗。其次,在不同的全宗范圍內可以根據時間、內容、價值等不同標準來進行不同的信息組織。最后,按照全宗管理的模式對電子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實行共同的知識化、智能化管理。因此,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組織與管理方式的共通性也體現了兩者實施合作共建的可行性。

二、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合作共建的現實條件

1、近年來我國政府信息化與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為兩者實施合作共建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礎

自從1999年我國開展“政府上網工程”以來,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信息產業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2年底,我國已有7200多個政府部門建立網站。①2002年12月“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應用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共有來自全國各地300多個城市的3000多家單位的代表參會,人數達6萬人次,其中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代表占70%以上。此次大會是中國加入WTO之后首次面向政府信息化的最大型、最高級別展會,有力促進了電子政務在全國各地的建設工作,在海內外電子政務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②

與政府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相比,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邁得稍顯緩慢,但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根據國家檔案局對省級、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檔案局的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的調查(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有30多個省市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納入了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地方檔案事業發展“十五”規劃,其中省級以上檔案館在檔案信息化建設方面已投入經費5000多萬元,并建成了17個檔案網站,15個檔案局館與地方政府辦公網絡系統掛接。③深圳、青島、浙江等地檔案館已開始進行數字檔案館的試點建設工作。

2、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檔案信息化建設共同存在的問題要求兩者實施合作共建戰略

盡管我國的電子政務與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畢竟它們還處在起始階段,電子政務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應用更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發展很不平衡,與主要先進國家的差距還很大,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難度較大。

目前,電子政務建設與檔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政府網站與檔案網站的規劃、建設與信息服務等方面。首先,兩者的建設雖然在本單位、本系統有一定的組織性、計劃性和前瞻性,然而在整個信息化建設的大環境下明顯地表現出缺乏規劃、重復建設以及盲目建設等問題。從表面數據上看,信息網站的數量呈增長趨勢,然而整體質量卻沒有質的提高。其次,兩者信息化建設理念的陳舊與落后,使得政府網站與檔案網站的功能僅僅局限于信息發布、信息反饋等低層次的被動的信息服務,從而大大限制了這些信息網站價值的提升。最后,政府網站與檔案網站都表現出信息資源嚴重不足,信息服務能力低下的缺陷。從根本上看,信息資源開發力度的不足與缺乏統籌規劃所造成的信息實用性小、完整性差等弊端,極大地制約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使得我國信息化處在比較低的水平。

因此,實施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合作共建戰略,是加快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與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三、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合作共建的實施及相關配套改革

筆者認為,兩者合作共建就是將政府的技術、資金優勢與檔案部門的信息整理、管理優勢充分地結合起來,依托電子政務系統與數字檔案館,建立―個綜合性信息資源聯合開發管理體系,實施共同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服務工作,從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礎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

1、兩者合作共建的具體方案

一般認為,電子政務應當由三部分組成:(1)政府內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辦公;(2)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共享與實時通信;(3)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民眾之間進行的雙向信息交流。④在這三個組成部分里,首先,電子政務系統本身要擁有足夠的信息量,才能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交流。其次,電子政務系統運轉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可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電子政務為維持系統正常運轉而存儲的大量信息,也即傳統的政務信息資源;其二是電子政務系統在進行政務處理工作中產生的政務信息。這兩類政務信息資源是源與流的關系,后者是前者的來源,前者是后者中具有保存與利用價值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經過檔案管理部門的鑒定,將作為檔案館的數字化館藏而成為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鑒定和管理可以有機地融為一體了。

針對兩類不同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有必要采取不同的對策。第一,對于傳統的電子政務信息,筆者認為可以納入數字檔案館的信息資源建設中,由政府部門提供設備與資金,利用檔案部門的人力與智力資源優勢,進行信息資源的聯合開發,從而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建設機制。第二,電子政務活動中產生的政務信息是未來的主流信息源,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首先,在電子政務系統內部設立“政務信息實時收集中心”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中心”,前者負責收集電子政務系統即時產生的各種電子政務信息,后者負責管理經過系統化、知識化處理的政務信息并提供利用。其次,在數字檔案館中建立綜合處理電子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的“綜合信息資源管理服務中心”,專門接收“政務信息實時收集中心”移交的電于政務信息資源進行信息存儲和提供利用等活動,并對其進行分類、鑒定、整理、保存或銷毀等系統化的整理工作,形成具有知識屬性的政務信息資源庫。一方面可以作為數字檔案館的特色館藏,另一方面可及時反饋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中心。”這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中心”不僅能給電子政務的決策和領導工作提供知識化的信息,也能實現電子政府與企業和公眾的快捷的信息互動。如此循環往復,政務信息在電子政務系統與數字檔案館之間有序的流動,就形成了一個信息互動頻繁、信息更新及時的電子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聯合開發系統。

2、兩者合作共建應當注意的相關配套改革

(1)提高信息服務意識。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電子政務要推動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由被動服務轉為主動服務。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政府與檔案管理部門的信息意識已經有了較大的增強,然而受傳統政府管理體制和“重藏輕用”的檔案管理觀念的影響,政府與檔案管理部門的信息服務意識仍有待加強,以利于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的開發與利用。可見,思想意識的更新與思維方式的變革問題,是電子政務與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發展的重要前提。

(2)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標準化建設水平。首先,由于我國電子政務開展的時間還比較短,我國政府對電子政務建設的有關指導大多停留在宏觀的戰略框架上,涉及電子政務具體實施與運作的法律法規基本上是空白。法律法規的滯后已嚴重制約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比如電子簽章法、政府信息公開法⑤等相關法律法規亟需出臺。其次,電子政務的資源整合是―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如果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這要從兩方面人手,其一是由國家制訂統一規劃,從政務信息化的全局出發,打破條塊分割,防止重復建設,使各級各地區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信息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整體優勢與整合效益。其二是制訂行業內與跨行業的信息標準化體系,以實現資源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只有切實加強電子政務的法律法規與標準化建設,才能引導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健康發展。

(3)重視人才培養與教育。人才問題是任何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電子政務建設與信息資源整合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是未來電子政府建設的基礎,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電子政務知識,又懂檔案管理、信息組織與計算機操作知識的專門人才。公務員的信息素質以及應用能力的高低,是政府信息化能否落實的關鍵,⑥因此,加強公務員的教育與培訓,培養適應現代辦公與電子政務的綜合型人才,是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重視的問題。其次,為了適應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的需要,檔案人員應當進行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人員數量等方面的調整,從而有效地進行政務信息與檔案信息的合作開發。最后,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政府信息主管“將是電子政務與檔案事業合作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向。

(4)正確處理信息共享與保密以及保護知識產權的關系。在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共建中無疑要高度重視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問題。一方面,要不斷進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制定切實可行的信息保密制度,提高全社會對信息的保密與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在遵守保密制度和確保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應擴大政務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充分利用數字檔案館的信息服務平臺,以提高利用率與社會價值。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也日益重要。不僅技術、專利、軟件等有知識產權,而且編碼型知識的信息比如研究報告等也有知識產權。為此,應當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創造條件擴大信息與知識在更大范圍內的流動與服務。

總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與檔案信息資源的合作共建是電子政務建設與數字檔案館建設中一條可行的道路,加強兩者的合作開發,不僅有利于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優勢高效開發,有利于我國數字檔案館的跨越式發展,而且有利于兩類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我國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為真正實施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①http://www.sina.com.cn (2003/2/25)

②http://www.egs.org.cn (電子政務標準化信息網)

③蔡學美:《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策略》,《中國檔案報》2002年9月5日第3版,轉引自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檔案學》2003年1期

④徐曉林、楊蘭蓉:《電子政務導論》,武漢出版社,2002年版

⑤劉鶴:《加強信息化研究與電子政務》,見http://www.topoint.com.cn (2003/1/8)

⑥吳少平:《構建我國的電子政府》,《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6期

⑦烏家培:《加強發展電子政務》,見http://wvw.topoint.com.cn (2003/1/8)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