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網站信息公開的廣度與深度不足、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檢索效率較低、網站信息的權威性無保障、網站信息的安全問題凸顯、信息公開專欄設置不夠合理性和依申請公開服務不友好等六個方面,分析了我國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發展的諸多不足,并相應的提出了四點對策,包括:加強領導與宣傳,健全監督體制;保障資源銜接,做好信息編排;做好技術工作,提升服務層次和提升服務層次,注重依申請公開等。
關鍵詞:政府網站信息公開不足對策
作為政府網站的三大功能之一,[1]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與實施以后,得到了進一步的法律保障與規范。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目前我國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已經成為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2]然而,在成績的背后,比照《條例》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要求,從最大程度的滿足公眾信息需求的角度出發,目前我國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遺憾與不足。
一、我國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不足
(一)網站信息公開的廣度與深度不足
在廣度方面,首先,網站比較缺乏“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的信息。依據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和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電監會等一些事業單位在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過程中掌握有大量的信息,也屬于政府信息。[3]而在目前各地網站的信息公開專欄內,上述各單位產生的信息還比較少。其次,仍有相當數量的政府網站,尤其是縣一級的政府網站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供應的保障。筆者調查的許多政府網站,即使是類似于部門領導這樣的信息,網站上也沒有做出更新,足見該部門信息供應保障之不足。在深度方面,《條例》第十、十一和十二條規定了政府需要重點公開的信息。這些信息內容或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或對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具有較高的價值。我們不難理解,相較于大量與民眾生活并無密切關聯的行政公文,公眾更需要的是諸如“行政權力”、“教育區劃”這一類的信息。但目前,這些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集合在政府網站上依然比較匱乏。
(二)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檢索效率較低
首先,編排保守。目前,大多數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采取的是按來源分類的編排方法。由于普通游覽者對于行政機關的運行規則并不熟悉,這種傳統的分類方法給其帶來了比較大的麻煩。其次,算法簡單。現階段,政府網站信息公開提供的檢索功能,其算法還比較簡單。在檢索政府網站之前,先通過百度、谷歌等檢索的現象屢見不鮮。筆者認為,檢索是現階段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解決的重點。若檢索到位,則少量的政府信息也可以對查閱者產生巨大的意義,反之,則海量的政府信息對于查閱者也毫無價值。
(三)網站信息的權威性無保障
政府網站,作為政府對外發布信息的門戶,其公開信息理應擁有相當強的法律效力和權威性。而目前,從法律角度簡單比較政府公報、政府網站、報刊三種方式,即可發現在信息公開的權威性上,網站的公開明顯缺乏保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及《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在報刊上全文發布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應當視為正式公文依照執行,可不再行文。但對網站上公布的信息,卻未見到有類似的規定。在我國,公民對于一些文本范式,尤其是“紅頭文件”擁有樸素的情感,對其效力深信不已,而目前的政府網站還基本上無法滿足公民的這一需求。
(四)網站信息的安全問題凸顯
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安全主要涉及技術與機制兩個方面。在技術方面,政府網站公開的信息安全問題主要是指信息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保障。首先,在真實性方面,目前,大多數政府網站所提供的所有文件、信息都沒有明確的抬頭或者制發單位,背景信息也嚴重不全,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信息的真實性。其次,在有效性方面,政府網站的安全問題依然沒有被提上一個很高的高度。政府門戶網站作為因特網與政府內網的接口之一,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許多網絡攻擊。與此同時,計算機病毒等安全問題將會持續危害政府網站的有效性。而針對這些問題,目前政府網站還缺乏有效、統一的對策或標準。再次,在完整性方面,由數量眾多的、高密度存儲設備的使用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漸漸凸顯。例如,在某地級市,其政府網站發布的政府公報在2003年7月以前的部分已經無法訪問。類似的情況嚴重危害著網站公開信息的安全。
在機制上,目前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安全的機制保障也不盡完善。例如,在公開信息的審核與保密方面。目前,對于哪些信息應當公開,哪些信息不應當公開,信息應當公開到什么程度等問題,其裁量權還在各職能部門手中,政府網站還無法干預,往往會導致信息公開不足或者信息公開過度的結果。
(五)信息公開專欄設置不夠合理性
筆者發現,在信息公開專欄之外,不少地方的政府網站還存在著政務公開、“權利陽光運行”和“辦事指南”等同時具備信息公開功能的欄目。這樣的重復建設,既造成了浪費,又容易使人誤以為“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就是個應景的擺設。根據《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這些內容都是政府應當主動公開,甚至應當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但這些內容,多數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里并沒有。很明顯,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的設置,還缺乏與網站其他欄目合理的協調。這一現象還容易引起信息數據的不同步的問題。由于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基本上是獨立開展的工作,與政府網站建設往往不在同一個平臺上,同樣信息需要在兩個系統中分別添加,造成兩邊數據不統一。
二、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推進策略
(一)加強領導與宣傳,健全監督體制
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其本身帶有一定的復雜性,為克服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部門、上下級間的不協調,必須有集中統一的領導。為此,《條例》第三、四條有明文規定,而在具體操作中,筆者建議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模塊應加強其獨立性,并依托在相對強勢的部門,而不是“信息中心”等機構,以期政府網站在體系內運轉的順暢。此外,我們應當積極做好宣傳工作。首先,對于政府網站的運營部門,要將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發展,視為政府形象提升和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契機,鼓勵廣大員工積極進取;其次,對于其他部門,政府網站要積極傳播“主動公開的越多,受理的依申請公開就越少,工作量越小”的思想,以借此引導其他部門擴大主動公開信息的范圍,加強及時報送的保障。再次,對于社會,各政府網站一定要設身處地的從公民的角度出發,宣揚公民的個人權利。同時開展公眾培訓和服務體驗,以讓公民更好的了解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的有關情況。
在健全監督體制方面,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規。①努力提升《條例》的位階,盡快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上升為《政府信息公開法》。②細化《條例》的原則和規定。例如,進一步細化“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概念,細化“公共利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概念。③健全有關于政府網站信息權威性的立法。其次,健全行政監督體制。在江蘇省南通市,各部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與每一位公務員的收入直接掛鉤。因此,南通市各部門,包括政府網站都對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十分重視,也由此形成了公開的風氣。筆者建議,我們可以仿照南通,通過建立嚴格的考核評議機制,將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納入到政府部門的工作考核中,以形成行政監督體制。
(二)保障資源銜接,做好信息編排
首先,建立權威而高效的信息收集機制。在實際工作中,明確以辦公室或綜合信息部門牽頭,聯動需要主動公開信息的各個部門,建立權威而高效的信息收集機制其次,將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同其他政務網絡有機結合,如電子文件網絡、辦公自動化網絡等。此舉,不僅可以解決部門報送難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各種認證技術的應用,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再次,考慮加強政府網站群與政府網站群共享交換平臺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門戶網站和其他子網站可以把各自政府信息資源添加到一個共享交換平臺上各個政府網站根據自己需要提取信息,以提高政府門戶網站與各信息源之間的資源銜接程度。
在信息編排方面,主要是要做好問題分類和規范制定工作。“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服務的主體是廣大民眾,要讓不熟悉政府工作的公眾能夠快速便捷地查詢政府信息。這就要求一方面,各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要采取相對統一設置規范和標準,而且這些規范與標準應當以最大程度的方便公眾使用為原則。公眾只要學習和了解這個統一的規范,就能輕松地在各政府網站上查詢所需要的信息。
(三)做好技術工作,完善專欄設置
首先,做好數據庫后臺建設工作。政府門戶網站是由眾多政府網站構成的網站群,為了便于公眾查找信息,各政府門戶網站(包括地域或行業)應該在所屬子網站范圍內建立統一的網上搜索引擎,并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務和支撐。建設高效完善的政府公開信息數據庫,實現真正的全文檢索、元數據檢索,從技術上解決檢索耗時長、效果差的難題。
其次,做好網頁的設計工作。①政府網站發布政府信息應該從方便公眾查閱需求出發,并充分考慮信息的相關性。凡是設計信息內容要素,都應該提供相應的正文閱讀。在該信息正文結束后,也應將其他相關信息或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等列出提供超鏈接、方便公眾查詢。②在用戶界面設計上考慮向web2.0方向發展,并著重加強網站的交互功能和公民參與功能。隨著web2.0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強調交互功能的網站正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政府網站,作為地方政府信息提供的主體和綜合性信息提供機構,如果也能夠向web2.0方向發展,則能大大提高網站的友好度與參與度。
(四)提升服務層次,注重依申請公開
除了傳統的信息服務以外,我們還可以開發面向個人的政府信息提供服務,以提升服務層次。例如:中國教育網利用RSS技術為每一位注冊的會員免費提供各種教育信息,并根據會員的偏好、需求進行編排和簡單整理,很好的滿足了民眾對于教育信息的需求。這一做法從技術上并無難度,十分值得各地方政府網站借鑒。
加強對于依申請公開的處理工作,也是每一個政府網站的信息公開模塊所必須關注的問題。筆者建議,一方面,在網絡接收申請時,應先經過一個分流過程。這樣做的好處主要在于,在減小公民的申請難度的同時,也方便了受理部門的工作,使得整個咨詢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們應當注重做好后臺機制的配套工作,在每一個部門內部配備專門的人員來解決相應問題并針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好心理準備。如當同時有大量相同申請時,政府的有關部門應當就該申請所涉及的問題集中對有關情況予以發布,以平息謠言,保證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陳小筑.中國政府網站建設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楊歡.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J].法制與社會,2009(6):203.
[3]曹康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