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個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每年都會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和老百姓們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近年來,以電子政務為代表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成為改進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環。電子政務能為我們的政府和老百姓帶來什么?發展電子政務需要怎樣的制度保障?
安全:電子政務與信息安全互為前提
“在信息安全領域,電子政務起到的是保駕護航的作用。” 中國兵器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助理、通達信科CEO高波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在過去的信息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管理漏洞,會導致信息安全受到威脅,而這些漏洞又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去完善,以此來加強政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在實際中,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一把雙刃劍,電子政務的發展亦然。
“電子政務在維護政府信息安全的同時,在技術層面上也必須加強對信息安全的保護。”在高波看來,要確保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首先也要解決安全問題,必須以安全為原則和前提,如果缺少了這個前提,電子政務就成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事物。
在這樣的理念下,作為電子政務產品的提供商,提供的各種相關的辦公產品,如果不從一個全面的角度考慮信息安全的問題,就很難做到真正的產品安全,這就包括考慮國家的制度安全問題和國家信息安全問題,以此去加強自身產品安全的需求。
相對國內而言,國外在電子政務領域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國內則相對保守,很大層面擔憂的也正是安全的問題。然而,這種擔憂有時使得政府部門對信息安全的保護走向極端,相應的這種保守態度導致的后果也就是效率低下。實際上在現實中,安全隱患也還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并且還犧牲了效率。
“我們首先要倡導一個開放的理念,另外還要最大程度地滿足政府制度的要求,這就需要電子政務的供應商能夠具備與政府合作的能力。”高波說,“這個能力就包括對制度的研究,能以此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從設計上滿足政府用戶的要求,在技術上和制度上都達到電子政務的需求。在信息安全的條件下,為政府提供一個穩定高效的辦公平臺。”
廉潔:制度保障下的電子政務讓腐敗遁形
近年來,政府逐步加大電子政務的建設力度,其目的主要在于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和普及,對政府信息資源進行二次開發整合和管理,通過陽光施政、透明施政,達到政府職能轉變的目的。因此,電子政務讓政府的各項事務都攤在陽光下進行,也就讓腐敗事件的發生越來越難,幾率越來越低。
“在過去,可能真的是相關領導的一句話,就干涉到其它部門的工作,需要審批的環節沒有審批,需要監督的環節缺乏監督,并且這一過程還沒有人發現和過問,也無法追溯。”高波認為,電子政務的特性在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廉潔度方面能夠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在現實中,電子政務實際上就是從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兩個層面去發揮作用。一方面形成信息的定期發布制度,加強社會對政府行為的監督;另一方面,在政府內部而言,電子政務系統能夠加強了政府事務層層審批的嚴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