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智慧警務改變了啥
來源: 作者: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17-04-06

湖北武漢市江岸區161醫院停車場,幾名便衣警察開車進來后,在一輛黑色別克小轎車旁邊暗中觀察。約10分鐘后,一中年男子快步走向轎車,沒打開車門就被抓獲。原來,通過武漢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智慧停車平臺,警方得知犯罪嫌疑人將車停在161醫院停車場。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亂,警方決定在人少的停車場實施抓捕。
    2015年8月,高德地圖入駐武漢市公安交管局,整合武漢交警的部門數據、高德地圖的互聯網信息等公共數據,武漢市交管局建成了全國首例基于互聯網的智能交通誘導系統。
    “市民可以隨時通過手機查詢停車位信息,車輛行駛在路上也能通過路旁LED引導牌了解附近停車場的位置和剩余停車位的情況。”談起“智慧停車”系統,民警方洋說,“我們還將停車場作為‘城市微卡口’,對進入停車場的違法車輛,實時進行查緝……”
    應用更加廣了
    聯手15家科技企業,成果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武漢市公安局的科技信息化聯創中心,一面“企業名錄墻”上掛著眾多企業徽標。作為全國首個警企聯創中心,中心去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已吸引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15家企業入駐。
    “公安工作存在著業務和技術‘兩張皮’的問題,于是武漢市公安局考慮搭建平臺,向企業‘借腦’。”武漢市公安局信息通信中心副主任田野說,將優秀企業請“駐”到市公安局,“‘聯創中心’像一個孵化器,我們提供場所等硬件設施,企業提供研發資金、人力、技術。在這里,民警能隨時與企業溝通,需求表達更清楚,項目設計就能更科學。”
    上午9時,不少企業員工已經到中心開始工作。一位來自烽火眾智的員工告訴記者,企業對于這種形式的合作非常歡迎,“‘聯創中心’像是一塊試驗田,企業設計的產品更貼近實戰,推廣也更加順暢。”
    正式運行一年多來,警企聯創的成果不斷在實務工作中得到檢驗:金鵬公司研發的“情指勤”一體化體系標準和規范,被成功地推廣到其他省市;騰訊公司研發的“人流密集場所監測及預警”,實現對重點部位、區域人流態勢的監控,為節日和大型活動安保提供智能分析和預警;高德紅外公司研發的“紅外智能夜間行人異常行為監控預警系統”,解決了夜間視頻監控設備可視化問題……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入駐“聯創中心”,武漢市公安局正在著手進行接下來的優化:完善準入、退出和競爭機制,吸納更多公司加入“聯創中心”。
辦案方法多了
    引入網絡偵查等手段,“小案”偵破能力提升
    1月16日上午10時許,武漢市江漢區花樓街派出所接到報警,該轄區內一家珠寶店保險柜內市值400余萬元的鉆石、黃金等被盜。接到報案后,現場勘查民警、視頻民警迅速趕至現場,調閱案發中心現場及周邊區域100余處點位視頻監控資料,但都無法獲得嫌疑人的正面圖像。
    據江漢區公安分局副局長丁渝介紹,在視頻追蹤過程中,輔以網絡偵查、情報研判等手段,很快便查出嫌疑人的活動軌跡,隨后破獲案件。此時離案發僅過去了12小時。“案件迅速偵破,離不開合成作戰中心與刑偵大隊、花樓街派出所的密切配合。”丁渝口中的合成作戰中心成立于2015年年底。
    近年來,命案發案率明顯下降,而詐騙、盜竊、搶劫、搶奪等侵財案件明顯增多。2015年起,江漢分局開始了以提升偵破“小案”能力為核心的創新試點,嘗試提升“四偵一化(刑事偵查、視頻偵查、網絡偵查、技術偵查及公安信息化)”的針對性。2015年12月,江漢分局首建合成作戰中心,設“情報信息研判室”“技偵工作站”“視頻偵查中隊”“刑事技術研究室”“網絡安全保衛大隊”等5個團隊,將過去分散的“四偵一化”全部遷移過來聯合辦公。
    江漢分局在中心組建了4個戰術小組,并將刑偵大隊的4個重案中隊分別銜接。此外,該分局還將全區劃分為4個“戰區”,各“戰區”都擁有“戰術小組—重案中隊—派出所刑偵隊”作戰聯合體,改善了以往單打獨斗的被動局面。
    “所有案件都以情報信息為中心,進入規范的流程。”說起如今的破案模式,合成作戰中心負責人朱超說,“各警種之間打破界限,大大縮短了案件偵辦周期。”
中心成立一年多以來,2016年“兩搶”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52.8%,偵破率由62.9%上升至85%,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實現了“兩搶”案件全破。
創新氛圍濃了
     基層民警爭做創客,共征集到617項創新成果
    在公安部舉辦的全國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中,武漢市公安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開發的社區警務APP“光谷微警務”贏得了金獎。“光谷微警務”由民警張文昌組織研發,他是東新區茅店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
“門難進、人難見、信息難采、案件難防、群眾難發動,”做了8年社區民警的張文昌說起了難處,“茅店派出所轄區有三大科技園區,600多家高新企業,流動人口聚集,摸清社區情況實在不易。”
    他利用轄區內技術集中的優勢,與華奧安防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出“光谷微警務”。整合保安、網格員、社區群干、律師等資源,茅店社區形成了“1名社區民警+10名社區群干+24名網格員+356名志愿者+N名治安積極分子”的立體治安防控模式,只要注冊成為“光谷微警務”的用戶,都能參與聯防。
將小區各類社會數據導入“微數據”模塊中,通過數據分析,能自動比對出人員流動、活動異常等情況;居民坐在家里,可以通過“微服務”上傳相關材料申辦戶口、身份證、居住證;通過“隨手拍”和“一鍵報警”,群眾可隨時求助、咨詢、建議或報警。如今,“光谷微警務”已有近6000名注冊用戶,每天接到約10起“一鍵報警”和“隨手拍”反映的事件,群眾通過“微服務”周均辦理戶口20余件。
    在武漢市公安局,還有很多像張文昌這樣的“創客”。江岸區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隊民警陳默針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設計出一款名為“陽光微警務”的軟件,整合區民政、公安、殘聯、衛計等部門入駐。硚口區公安分局古田四路警務站民警首創“迷失老人二維碼‘黃手環’”,掃描手環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老人的個人信息、病史和家人電話,已在全市56個警務室推廣……
2015年起,武漢警方在全市公安機關組織開展了“微警創”競賽,截至目前,共征集到617項創新成果,目前已有八成以上投入使用,12個項目已獲國家專利證書和著作權。在武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喻春祥看來,“漢警創客”也代表著新的警營文化。“著眼身邊的問題,破解基層難題,提升實戰水平,便利群眾生活,這樣的創新才是有效的創新”。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06日   11 版)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