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 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12-28

 

12月25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市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左一)在為市民辦理業務。宜春市將“放管服”改革推向縱深,營造高效便捷的審批服務環境。周亮攝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成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得益于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等國家優惠政策扶持,區內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目前駐區企業共有295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廣西、廣東兩地稅務部門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開展駐區企業服務需求分析、稅收政策效應分析和企業經營發展情況跟蹤分析,算好總分賬,算清明細賬,算細發展賬,為駐區企業發展壯大提供稅收指引,齊心協力推動駐區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持續向好向優發展。

“廣西、廣東稅務部門聯合建立稅收征管協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享征管信息,執行統一規范的稅收政策,為我們提供有效實用的涉稅指導和貼心服務,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廣東長實電纜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陳先生說。

近年來,廣西梧州市和廣東肇慶市兩地稅務部門靠前謀劃、協同發力、同向同行為進駐試驗區的企業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稅收服務舉措,先后聯合開展“便民春風進新區”“實用稅法送粵桂”“兩廣稅務人攜手進粵桂訪需問計”等主題活動,深入試驗區企業開展走訪調研,為駐區民企送政策送服務送關懷,傾聽企業心聲諫言,幫助解決生產經營及涉稅難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成立以來,廣西梧州市稅務部門專門選派業務骨干力量到試驗區掛職,對內提供涉稅風險防控分析;對外為地方招商引資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涉稅業務辦理宣傳輔導,為試驗區民營企業發展唱響“稅務聲音”、提供“稅務智慧”。

“我們選擇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辦企業,不僅是因為試驗區地理位置,更多是考慮到試驗區的服務與發展前景。”廣西梧州碧清源納米膜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玉蘭說。

今年10月份,廣西梧州碧清源納米膜技術有限公司有一個涉及金額1500多萬元的項目馬上要進入款項結算階段,但由于該公司原有增值稅發票最高開票限額為十萬元版,急需將最高開票限額調整為百萬元版。梧州市萬秀區稅務局得知情況后,立即選派稅務干部了解該企業實際困難,最大限度壓縮增值稅最高開票限額審批時間,使廣西梧州碧清源納米膜技術有限公司正常開具發票,回籠1500多萬元項目資金。

經過4年大膽試驗,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已經從最初的“設計圖”到現在的“試驗田”,打造了一體化發展新模式,產業集群引得民營企業紛至沓來。(記者童政周驍駿)

廣州白云區: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

“現在方便多了,只需要提交規定的材料,幾天就可以辦好。”在白云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的廣東久亮股份有限公司李飛鴻告訴記者,這些手續以前要跑四五個部門,耗時一個月。

“至2019年底,白云區內政務服務事項實際辦理時限總體壓縮至法定辦理時限的二分之一以內。”廣州市白云區政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姚瑤介紹。近日,廣州市白云區印發《“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工作方案》,推動全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白云區正積極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簡易事項“自助辦”,加強智慧政務自助終端平臺建設與運營。

白云區政務管理辦公室副調研員朱金華告訴記者,通過主動牽頭相關審批職能部門,開展涉及企業開辦業務的證照聯辦工作,梳理各行業企業開辦所需要的多個證照,并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勘驗、多圖聯審、并聯審批等,全區實現了“跑一個部門、交一套材料、填一個表單”即可完成企業投資開辦這“一件事情”,大大促進了企業開辦便利化。

為了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白云區出臺了《網上辦事項目錄》《全流程網辦(零跑動)事項目錄》等,以標準化促進規范化、便捷化,科學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壓減自由裁量權。

按照“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理念和目標,白云區從與群眾和企業生產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事項做起,簡化優化審批流程,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群眾、企業辦事“不跑少跑,一次辦好”。(記者張建軍)

安徽銅陵:“互聯網+”一窗便民利企

從“首問辦結制”到“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銅陵市委、市政府在行政效率提升、政務服務優化上先人一步,用深化改革的成果為企業松綁,讓城市迸發新活力。

今年以來,銅陵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加大審批政務服務“一窗”改革,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跨部門、跨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使全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全面提速提效,駛入了加速推廣應用的快車道。99.9%的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率先打通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一窗改革聚焦企業、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高頻事項,將市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劃分為商事登記(市場準入)、不動產交易登記、多規合一(建設項目)服務、社保辦事四個場景式主題大廳,形成分類一窗受理。

作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銅陵市加快“一張網”建設并推進廣泛應用,先后完成了政務服務微門戶、政務服務運行管理平臺、政務服務業務辦理平臺、物流配套管理平臺、政民互動平臺、電子證照平臺、“六個統一”平臺等功能模塊建設。完成全部市直單位、5個縣區本級節點、42個鄉鎮(直管社區)、457個行政村(社區)電子政務外網接入工作,構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市的網絡體系,并向上與省平臺互聯互通,實現了政府服務網五級覆蓋。(記者白海星通訊員方文婷)

珠海金灣區:基于數據補短板增效益

珠海金灣有條智能制造大街,改造利用原來的舊廠房,吸引了很多中小科技企業在此開花結果。這條智能制造大街正是金灣區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灣區研究出臺了一大批政務服務新舉措,從上線全國首個“營商環境分析系統”,到實行“畝產效益”評價體系,為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今年3月份,金灣區上線營商環境分析系統,通過以大數據量化分析金灣營商環境,找差距,補短板,為建設高效政府、構建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區域投資競爭力提供依據和支撐。

金灣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陳遠暉表示,近幾年金灣區積極推行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簡化流程,辦事的環節少了,成本低了,效率高了,直接反映到營商環境分析系統的指數得分就比較高。

金灣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偉媛表示,金灣區做到了“基于數據補短板”,充分依托系統采集的數據,線上查找指標短板與差距,線下帶著問題走訪責任單位,并督促整改提升。

除了“基于大數據的營商環境量化評價”之外,金灣區今年還推出了“基于企業畝產效益的差異化資源配置”。金灣區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楊全說:“我們希望發揮政策杠桿作用,使單位面積內產出更多經濟效益。”

經過多方調研,金灣區整合了國土、稅務、供電等部門數據,融合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等指標,在廣東省率先構建起以畝均稅收、畝均銷售為主要指標的工業企業用地效益綜合評價體系。按照該體系,金灣區將評測區內1000多家工業企業用地效益,確認為A、B、C、D四級,并向社會公布相應企業名單。金灣將根據評價結果,把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資源配套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同時,金灣區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加強科技創新、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扶持獎勵辦法。不僅推動存量工業企業發展,還將吸引大批新企業到金灣投資。“這對于金灣實體經濟完善產業鏈上下游,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都將起到積極作用。”楊全介紹說。(記者李茹萍)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