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30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創新推進聯盟主辦的“第三屆在線供應鏈金融推進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在線通聯、融合創新、管控風險、產融共贏”。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巡視員兼副局長董寶青出席大會并致辭。
本屆大會是中國電子商務創新推進聯盟自2014年以來第三次舉辦,已成為促進產融結合,推進互聯網、金融服務和供應鏈體系三者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的重要平臺,被業界譽為規模最大、權威性最強的重要年度活動。
招商銀行總行副行長唐志宏在演講中提出,繼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之后,區塊鏈等新技術再度涌現,推動互聯網金融加快技術、業務創新,引領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浪潮,正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點。他將互聯網經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比喻為“接天蓮葉無窮碧”,將在線供應鏈金融譽為一朵奇葩,稱其現狀為“映日荷花別樣紅”,正成為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縱深發展的一個核心因素。
互聯網時代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社會組織方式,商業模式乃至思維方式,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的個性化生產創造和個性化消費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逐漸變為現實。互聯網技術、業務及其代表的新模式深刻沖擊著金融領域的思想體系和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就是對傳統金融風險管理模式和客戶獲取模式的革新。可以說,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就是將信息化時代已經脫節的線下生產與線上交易、線上支付等場景,在線上實現重新統一和回歸。
當人們正準備在互聯網領域大干一場的時候,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說互聯網即將消失,物聯網時代將到來。在原先互聯網場景下,線下分工場景勢必要在線上重新回歸融合。專家認為,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解決了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交換傳遞,填補了傳統金融業務的空白,但主要是發揮長尾效應。要構建起產業互聯網的服務體系,不僅需要長尾的業務,更需要頭部的業務。如果說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業務更多適應了消費互聯網、商業互聯網的時代,比如第三方支付解決線上交易,那么物聯網金融將更多適應產業互聯網時代,徹底解決人與人、物與物聯系的問題。比如,用區塊鏈等新型技術解決大金額的實時交易,以及更安全、個性化的交易。因此,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將推動以在線供應鏈金融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大踏步向前推進,真正將金融服務帶入場景金融的回歸。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動能的轉換,供給側改革深化將推動在線供應鏈金融朝服務實體經濟方向大步發展。唐志宏等專家認為,經過幾年的探索,我國在線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正在呈現三個趨勢:一是從產品的差異化向服務平臺差異化演進。在線供應鏈金融和商業互聯網金融首先都是產品的差異化創新,但是對于有探索精神的銀行而言,更重要的是為整個供應鏈搭建一個現場金融服務的場景,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降低運營成本。在線上信息交流的整合中,幫助銀行提供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服務,讓客戶快速連接一切相關的行業貿易交易服務等等。因此,在線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金融產品,還要連接各種場景,正在轉化為一種匯聚供應鏈金融各種服務場景的平臺。二是向行業金融演變。銀行將不再滿足于對供應鏈上下游的交易模式,而是依托對供應鏈的認識幫助客戶完善渠道特征,完善上下游的交易模式,協同企業完成對行業的管理。目前已經出現這樣的業務創新,比如為實體行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縱向橫向全面延伸,銀行將憑借供應鏈金融積聚的行業能力嵌入關聯行業。三是向生產類金融演進。供應鏈金融應該尋找自己的最佳作用,上中下游企業供應鏈金融關注的是整個生態圈,供應鏈本身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各個企業自身的發展,但是產業鏈的生態圈體現了良性的循環,攜手共贏發展。銀行作為產業鏈核心方之一可以為產業鏈各方提供產融結合等多種類的服務,也可以對生態圈的各個企業的金融需求、資金流向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把控,利用行業協會、電商平臺、監管方的數據、服務互聯網等新生產要素為行業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
專家指出,經過幾年的發展,在線供應鏈金融的定位、發展方向正在不斷迭代、發展,需要有關方面加強研究。據悉,招商銀行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為突破口開展產品創新,也獲得亞洲最佳供應鏈銀行大獎,并推出智慧供應鏈金融3.0版,打造端到端服務模式,并在8大重點行業深耕。
本屆大會研討議題涉及在線供應鏈金融發展相關政策、理論、趨勢、技術、產品、模式、案例、服務、項目等多個方面。大會由2000人主旨大會、800人商派技術大會、12場專題論壇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德稻集團、中鐵物資集團、東煤交易、寧波電商園區、深圳供應鏈金融專場活動以及1000平方米展示體驗區組成。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服務商的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主流媒體單位共計5000余人次到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