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中國記賬理財APP移動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1季度》數據顯示,參與統計的9家主流記賬理財APP活躍用戶人數總量為2116.43萬人,環比2015年4季度增長30.56%。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如今不僅支付寶增加記賬功能,騰訊推出多多記賬,“網易有錢”也切入記賬理財市場,互聯網金融的新“風口”是記賬理財APP嗎?
記賬理財APP進入“流量紅利期”
值得留意的是,各記賬理財APP之間用戶差距進一步拉大。從易觀對于今年1季度中國記賬理財APP活躍用戶規模監測數據來看,隨手記仍以絕對優勢占據活躍用戶數首位,其活躍用戶數達到1140.03萬人,環比增長63.07%;挖財則以464.23萬人的活躍用戶數規模位居第二;卡牛信用卡管家活躍人數達232.13萬人,位居第三;51信用卡管家以187.71萬人的活躍人數位居行業第四名;而其他記賬理財APP活躍用戶數量增長緩慢,甚至出現環比下降的現象,與前4家APP產品差距明顯。在活躍用戶規模指標上,領先梯隊與其他眾多的記賬理財產品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各記賬理財APP用戶使用規模的差距明顯。
事實上,在記賬工具進入到“流量紅利期”并進化為個人金融重要的導流入口時,變現能力迅速得到體現。來自隨手科技的數據顯示,隨手記系列產品的營收在今年上半年獲得大幅增長,是去年全年收入的5倍,每月達數千萬元,全年預計達4億元。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互聯網流量+傳統金融業務的結合。主管部門加強監管會讓產業鏈各自發展的邊界更清晰。前六年,我們在記賬這個細分工具市場的專注,現在看來獲得了最大的紅利”,隨手科技創始人兼CEO谷風向記者表示。
“個人財務”成理財平臺新的流量入口
在比拼利率的P2P平臺陷入泥潭之際,一股比拼流量的理財平臺卻正強勢崛起。自去年以來,BAT紛紛開始推出自己的記賬產品,支付寶加入了更多的記賬功能,騰訊推出了多多記賬,網易也跟進推出了網易有錢。
截至目前,涉足互聯網金融的流量入口主要為以下幾大類型,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為代表的電商流量,以騰訊理財通為代表的社交流量,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資訊流量和以隨手記系列為代表的個人理財流量。
在業界看來,與電商流量、社交流量、資訊流量等主要流量入口所體現的形態不同,個人財務流量有天然的金融屬性。借助記賬工具對理財人群的聚合,個人財務大數據能更完整的展示個人金融畫像,包括消費場景,資金主要流向、資產結構,負債水平等。
事實上,隨手記、挖財并不是最早進入記賬理財市場的APP。“快捷記賬”和“超級理財”早在2008年、2009年就已上線,挖財隨之出現,而隨手記也于2010年上線運營。之后有近200款記賬軟件陸續上線,但經過六年的發展,季度活躍用戶超過10萬的產品僅剩10款。
曾幾何時,天貓無所不及,讓大量垂直電商步履維艱。時至今日,更演變為“鐵打的平臺,流水的品牌”。相比于電商,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流量”再次升級為競爭的主要戰場。只有擁有絕大多數的用戶和流量,才能擁有成交的基礎。
而隨手記能成為行業最活躍記賬理財APP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化”。谷風稱,在2002年以前用戶沒有什么個人資產時不需要記賬,2010年前后人們開始有記賬需求,而2014年后更多的人有理財及個人資產管理需求,記賬理財產品隨之“進化”為個人財富管理工具。當移動端的記賬理財應用與金融服務走向融合后,大眾用戶市場的財務管理需求正被進一步有效激發。數據顯示,去年隨手記理財產品銷售額超400億元,今年有望達到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