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不斷擴張,個體網絡借貸發展迅猛,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互金平臺注冊用戶和活躍用戶數量逐漸增加,市場活躍度也很高。這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不斷成熟完善,行業自律和市場監管也逐步規范和加強,互聯網金融已由粗獷發展階段到了下半場。而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也釋放了一個強勁信號——互聯網與金融結合的下半場,金融科技(Fintech)將是互聯網金融的接力棒,為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互金發展進入下半場
對于互聯網金融下半場的到來,簡理財CEO張陽表示,無論如何,財富的保值增值始終是民眾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訴求。在貨幣持續貶值、物價走高的背景下,民眾迫切希望通過科學的資產配置,實現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合理安排投資與消費。而傳統金融體系下的財富管理是私人銀行和私人理財顧問對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凈值800萬-1000萬以上)提供的一對一專屬服務,普通大眾只能在高門檻外望而卻步。
他認為,雖然我國的互金發展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低凈值人群。相對于高凈值群體而言,低凈值人群由于參與門檻過高、信息獲取成本過高及專業化服務匱乏等原因,其理財投資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他們找不到使自己資產得到增值的入口,無法像高凈值人群一樣便利享受各種金融資源。因此,在下半場,互聯網金融平臺仍然要充分踐行普惠精神,為廣大的普通老百姓搭建連接專業財富產品的橋梁。
Fintech助力下半場發展
既然互聯網金融到今天已經進行到了下半場,那么這下半場該如何繼續發展下去?對此,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辜勝阻等與會代表認為Fintech至關重要。
作為“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2016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個人財富快速積累遭遇經濟新常態,投資者正面臨不確定性加大的財富挑戰等等。而要解決這些挑戰,關鍵是要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而科技是改變未來的重要因素,因此,Fintech正是參與時代新機遇的途徑。
所以,對企業來講,真正利用科技與金融的深度結合,降低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效率,實現金融改革創新勢在必行。而金融科技不僅僅需要對大數據有著深刻的挖掘,還需要建立能夠真實反映現實狀況的大數據模型,并基于大數據模型給出真實的風控、消費、資產預測。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實Fintech?
以風險控制為核心。中望金服創始人、CEO沈偉樺認為,要真正做實Fintech需在戰略布局下足功夫。在正確的創新方向上,堅守一個金融科技公司以風險控制為核心的經營原則。從業主體上,提高從業人員準入門檻,致力打造高要求,嚴標準的專業團隊,讓業務合規,信息安全。合規方面,保持信息透明公開,采用大數據風控技術,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完善風控體系。運營方面,確保優質的資產來源,開拓良好的獲客渠道,提高場景化獲客水平,專業化分工、精細化運營、從源頭上控制風險,降低反欺詐難度。
把握好邊界。金聯儲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下Fintech公司與金融機構的邊界在于前者著重服務大眾,對用戶有著精準的把握,而后者著重金融產品,對風險判斷更具優勢;前者可以服務所有人,而后者只服務自己的客戶。
做好“雙態IT”。金聯儲認為,為應對更大量的交易,傳統IT架構的邏輯更像是“縱向擴展”,即采用更快的計算機、更高速的CPU、更大、更快的存儲來應對更大量的交易,而互聯網架構的邏輯則更像“橫向擴展”,哪怕單臺計算機的處理速度不高,可以通過將多臺計算機連在一起,以應對更大量交易。其次,還要面向草根客戶滿足個性化需求。
對此,張陽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Fintech是個動態的概念。因為科技本身就是一個前沿、動態的概念,一項技術的革新會帶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涌現,之后也會進入成熟期、衰退期。所以,金融科技公司的標準也是隨時變化的。
據他介紹,目前的互金行業中,金融科技可以概括為運用當下比較前沿的技術,如當下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切實提升金融業務的效能,或者完成之前傳統條件下無法完成的工作。同時他認為,金融科技的意義很大,但目前金融科技的概念似乎被炒得太過。大家都在稱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好像成了一個爛大街的概念。不過,這不應歸罪于金融科技本身,問題在于當下有些浮躁的商業環境。畢竟金融科技本身還在發展初期,存在難以證偽、效果有待于市場檢驗等問題,同時互金行業有太多的投機者,幾方面原因致使Fintech被過度消費。但炒作的喧囂終會過去,以科技提升金融效率的模式不會結束,真正有技術的平臺終會在競爭中勝出。
Fintech為風控建設提供支撐
據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6》顯示,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用戶信用風險較低,貸款逾期率較高,平均不良貸款率和逾期率分別為1.79%和6.27%。因此,對眾多企業來說,在發展金融科技過程中,降低貸款逾期率等,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風控體系和多重風險保障體系等至關重要,那么,如何用Fintech來解決風控等難題呢?
對此,沈偉樺表示,企業要堅持遵循金融規律,回歸金融本質去做互聯網金融。大力發揮互聯網金融風控體系向數據與技術雙引擎驅動發展的積極作用,讓科技與金融切實深刻融合,提升普惠金融的落地效率、擴大其覆蓋人群。要知道,技術的創新是實現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為何中望金服不久前面向全行業推出“獵隼”智能云風控服務,助力金融機構和行業伙伴提升科技風控水平的原因。
對此,金聯儲相關負責人更是給出了翔實的建議。他認為,科技再“炫”,也不會改變金融科技或者互聯網金融是金融中介的事實,因此,監管部門應有定力;此外,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往往從“小而無視”直接到“大而不倒”,監管與市場應持續有效溝通。比如,“余額寶”在不到9個月時間里,就從籍籍無名的小型貨幣型基金迅猛發展成數千億規模的大型公募基金,這種指數級別增長的能力表明,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超常規發展;還有就是預測編碼(Predictive coding)的出現提高風控水平。即將被監管對象的一系列非正常行為數字化標記后,視作一串離散信號,利用前面或多個信號預測下一個信號,然后對實際值和預測值的差進行編碼,這適用于政府、企業等相關主體遇到一些缺損數據,如影像、音頻等,輔助判斷是否要對被監管對象進行關注;此外,還要建立風控的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即運用模式識別與智能化的研究成果,將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圖像和視頻處理,視頻跟蹤和監控,魯棒統計學和模型擬合等先進技術運用于判別、抓取、分析監管對象的非正常行為。最后,用好“大數據”分析。即要消除監管與被監管之間的“信息孤島”,運用先進算法、網絡科學等方法偵測范圍更加廣泛的全網絡中的可疑金融交易與行為,并進行追溯,找到可疑的被監管對象。同時還能分析整個金融網絡的特征,以修補網絡的脆弱性。
對此,張陽同樣認為,未來的金融發展,追求極致的效率與風險的平衡,這就要求用數據的思維輔助決策。因為,相比較于主觀判斷,運用數據、模型得出的分析結果更為準確、客觀,同時通過科技進行風險評判,可以將資金、資產兩端更有效的匹配,并對借款人的行為進行跟蹤記錄,通過流程化的管理,降低不良率和逾期率。
同時,他表示,大數據技術是有可能改變風控的本質的,尤其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數據不能充分覆蓋中國大部分所謂屌絲客群的時候,這幾乎是一個唯一的解決方案。但是,并非每家平臺都擁有螞蟻金服那樣天然的生態基因,可以把小微企業的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轉化為信用數據。所以,這需要持之以恒的數據積累及技術迭代,需要業內各家平臺都抱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建立征信數據共享。通過這樣的技術手段,預判多種突發因素可能引發的流動性沖擊,提前防范,降低流動性風險發生概率。經過將一年多的交易數據積累和用戶畫像標簽,通過平臺一手數據,可以實現對用戶申請轉出行為進行較為科學準確的預測,使得平臺能夠經受住各種突發事件的考驗。
生活才是Fintech的未來
正如金信網副總經理李玉維所說,金融科技能夠給金融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直接或間接地改變著人類的經濟生活,并深刻影響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金融科技的未來藍圖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其變革又將朝著什么方向來進行?可能無數人都對此進行過描繪和暢想。
對此,金聯儲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科技強調的技術賦能金融其實只是開端,技術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和推動商業,但生活才是真正發展的方向。他認為,就目前來看,金融業正在進入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驅動的新一輪發展期。在資本的逐步介入及推動下,金融科技技術升級的速度得到明顯提升,很多實踐應用均進入商業驗模階段。雖然長遠來看,金融科技會對現有的金融市場格局形成沖擊,但行業與機構仍然積極擁抱新技術。比如,銀行業、支付與轉賬、權益交易等領域在區塊鏈應用方面已走在市場前沿;機器人顧問正在逐步取代基金經理和股票分析師;大數據技術被應用于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過程中,幫助用戶便捷、安全地實現財富增值。而這些說白了都是為了提高和改善生活質量。
同時張陽也表示,金融科技落地最大的挑戰是要找到一個核心的金融落地場景,真正地把科技和金融場景結合起來才能推動業務的展開。因為隨著互聯網金融3.0時代的到來,場景化支付、融資體系、大數據的日益成熟,拓展了互聯網金融向具體應用場景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這也是簡理財為何把下一個關鍵詞定為“連接”的原因。因為,金融會連接所有生活場景。因此,圍繞“移動智能理財+人+場景=生活”的理念,才能做出用戶最需要的理財產品。文/董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