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在銀保監會召開。自銀保監會合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后,非法集資案件及金額增速下降。
根據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去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同比分別下降了2.8%、28.5%。2018年前三個月,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
整體來看,雖然去年非法集資案件繼續“雙降”,但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去年涉案金額超億元的案件達50起,且動輒十億、上百億元,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非法集資互聯網平臺成重災區
目前,非法集資呈現向新領域、新業態蔓延趨勢,其中,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案數占總量的30%以上。
很多不法分子利用P2P近幾年雨后春筍般飛速發展的現狀,進行偷梁換柱,污染了P2P原本普惠金融的環境,讓很多P2P投資理財愛好者混淆了合規靠譜的平臺和非法集資的不良平臺,從而也對真正的P2P充滿了偏見和誤解。
那么,如何辨別非法集資的平臺呢? 非法集資的平臺又有哪些特性呢?
一是非法集資的網絡化趨勢明顯。不法分子設立網絡平臺,借助互聯網渠道宣傳推廣、募集資金,突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風險蔓延,增加了打擊處置難度。
二是業務行為逐漸復雜化。一些違法機構兼營P2P、眾籌、小貸、私募基金等多種業務,跨界經營、模式嵌套、業務相互交織滲透,行為模式更加復雜隱蔵,增加了調查認定難度。
三是新概念,進行偽創新。一些公司利用投資高新科技項目為噱頭公開募集資金,還有一些企業打著區塊鏈招牌,開發各種“虛擬資產”公開發行融資。
綜合以上的特性,非法集資平臺和合規的P2P理財平臺表面有相似之處,加上那些問題平臺部分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添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后跑路,社會大眾因此會混淆了非法集資平臺和P2P理財平臺,并且一直對P2P持偏見態度。諸如2015年的E租寶,2016年的當天金融,2017年的妙資金融以及最近發生的善林金融,均打著P2P的名義干著非法集資的勾當。
那么,P2P投資理財愛好者應當如何辨別合規整改的P2P平臺和非法集資平臺?
首先,銀行資金存管正式成為P2P平臺合規的標配。在選擇平臺進行出借時銀行存管都已是默認選項。早在2017年2月,銀監會官網正式對外公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意味著網貸行業迎來了繼備案登記之后又一合規細則的最終落地。在這種合作形式下,P2P平臺自身不參與交易過程中的資金流動,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交易過程中直接管理投資資金的去向和用途,這些投資資金只能用于指定標的的投資人。截至2018年4月26日,已接入銀行存管的平臺共748家(數據來源于網貸之家),在這種模式下,平臺無法接觸到投資人的投資資金,只充當信息中介,極大的降低了跑路風險。當前階段,出借人一定要選擇已接入存管的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資金的風險。行業中領先平臺如你我貸、陸金服等都較早接入了存管,都是不錯的選擇。資金存管的對接完成,符合P2P平臺作為信息中介存在的屬性,隔離了平臺資金與出借資金。因此,如果出借若選擇的是一家沒有銀行存管的平臺,建議盡早離場。
其次,關注 P2P平臺資產類型與資產真實性。早在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規定,一個自然人在同一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而一個人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借款總余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平臺的資產端資產充沛、小額分散。那么出借人在選擇平臺時,不僅要從平臺各個渠道所披露的信息中了解資產端情況(如條件允許,盡可能進行實地考察)。在了解平臺的資產端時,貸前的風險控制、貸中的實時跟進以及貸后資產的保障方式都是出借人必須關心的問題。如中贏金融好利網資產主要為豐富的小微信用借款(件均8000元),資產分布全國200多個城市,且借款人必須符合本地人、本地居住、本地工作三個條件才予以進件,資產的真實性與小額分散性可見一斑。
此外,中贏金融好利網要求借款人按周還款,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平臺對于借款貸后表現的及時控制力,按周對借款人是否會逾期進行警示。此外,若平臺在還款日當天未能收到借款人的當期還款,則由第三方合作公司全額代償當期本息,取得該債權收益后對借款人進行追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分散風險,保障出借人的資金安全。
最后,了解P2P平臺的信披表現及合規進程。監管政策和合規備案規則對P2P平臺來說是一條生命線,作為出借方,同樣需要知道合法合規的平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熟知于心。尤其是時刻關注自己所選擇平臺的合規化進程,實時了解監管動向,從銀行存管的對接到完成信息安全測評工作、完成盡調獲得備案等每一個過程。出借人在選擇平臺時,可以查看平臺是否積極地通過官網、微信端、公告、專題頁面等渠道,實時與出借方同步平臺的合規整改進度,做到讓出借方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也能投的安心。
P2P網貸平臺的合規備案大限將至,平臺的合規標志著整個行業又向健康的方向邁進了重要的一步。作為一名優秀的出借方,更應提高自身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在合規備案的當下,理性判斷,合理選擇,在安全的范疇內選擇令自己收益最大化的平臺。切不可被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當下“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的非法集資平臺所蒙騙。一些無商品、無實體、打著“虛擬任務”名頭的案件陸續出現,因此,合規的P2P平臺更需要群眾認真仔細的辨別和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