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反流氓軟件進入訴訟高潮 CNNIC陷my123之爭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1-23

CNNIC與奇虎之爭又現新證據 

上周四,在流氓軟件糾葛雙方的陣營中出現了變數,素來沉默不語的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也在被拉下水后,公開聲明,發出奇虎公司與惡意軟件有染的質問,并懷疑奇虎稱1月11日就my123惡意軟件報案一事的真實性。 

對奇虎指責CNNIC中文上網軟件是流氓軟件,CNNIC稱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而在此之前,殺毒軟件廠商江民公司收到來自雅虎中國的律師函,該律師函抗議江民殺毒軟件KV2007將其旗下的雅虎助手、阿里巴巴網絡實名列入流氓軟件清理名單,并表示如不停止“侵權”,將與江民公司對簿公堂。據悉,這只是雅虎中國發出的眾多律師函中的一封。原本發生在業內的關于流氓軟件的爭執?熏正快速向法律訴訟層面蔓延?熏而被卷入的公司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中。 

【最新進展】CNNIC入局陷my123之爭 

CNNIC在上周的聲明中,暗指奇虎公司旗下360安全衛士與之前曾大面積爆發的“my123插件”有染,其分析指出的疑點是“my123爆發后,360安全衛士幾小時就完成了樣本文件的收集、分析、反編譯等一系列技術工作,迅速推出專殺工具,響應之快連瑞星、江民等專業殺毒廠商望塵莫及。” 

奇虎于次日回應時表示,類似指控屬對手惡意造謠,并稱已就此向公安機關報案,希望徹查。并回以“以牙還牙”之舉――在公布案件受理警察姓名及電話的同時,指CNNIC最新版本的軟件中加入了可以導致系統崩潰的病毒技術。對此,CNNIC尚未作出回應。 

昨天,奇虎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就此告訴記者,他們已于本月11日向北京朝陽區八里莊派出所報案,并提交包括my123在內的幾款惡意軟件的樣本以及技術分析材料,請求公安機關立即追查包括My123在內的眾多惡意軟件的制作者,阻止其繼續從事危害計算機系統的行為。并透露案件回執單編號為011****。 

【記者調查】 病毒爆發與網友發帖取樣 

據了解,“my123插件”于去年11月11日起在網上爆發,正逢周末,多家安全廠商均未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短短數天,中招網友不計其數,他們注冊表被該插件不停暴力重寫,首頁被強制改為“my123.com”。360安全衛士在數小時內作出反應,并搶先發布了專殺MY123的工具。正是其超常迅速的反應引發了CNNIC的懷疑。 

昨日,360安全衛士與MY123交鋒的一位研發人員詳述了事件原委。其表示,事起去年11月11日下午4時左右,其接到一位同事打來的電話,告知論壇中有眾多網友求救,他們的瀏覽器首頁均被一家域名為“my123.com”的網站鎖定。下午5時多,報料的版主與其通過帖子問答的方式,從用戶那獲得了第一個my123的病毒樣本。 

記者登錄360安全衛士官方論壇,通過對“MY123.com”標題進行搜索,查詢到一位ID為“MJ0011”的版主在當日14時46分確實曾發過一篇帖子《中了my123.com的朋友請注意》,帖子中要求中招網民打包上傳“my123”插件樣本,此舉得到一些網友的響應,下午6時多,360安全衛士論壇通過該版主發布了“my123插件”臨時解決辦法,“用戶只需要自己更改一下系統時間,即把系統時間改為去年11月11日之前,可暫時更改回首頁。”去年11月12日凌晨1時至5時間,他們先后發布了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專殺工具,這兩個版本卻仍無法解決少數用戶的問題。為此,他們分別在去年11月12日、15日、19日針對my123發布了專殺工具。 

【業界分析】 訴訟潮引發法律缺位之爭 

近來,包括瑞星、金山、江民等公司在內的國內眾多公司都收到了來自雅虎中國類似公文。在雅虎中國對奇虎的訴訟中,法院認定雅虎助手未經用戶許可雅虎助手捆綁安裝等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但法院同時認為“惡意”系貶義詞,360安全衛士將雅虎助手稱為惡意軟件“無法律依據”。而雅虎中國與中國反流氓軟件聯盟之間的訴訟中,“證據不足”和“無法律依據”依然是核心字眼。業內人士認為,反流氓軟件在法庭上的不斷“失利”,其實質原因是在于目前的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 

【記者觀察】 

誰有權定義惡意軟件? 

去年12月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雅虎起訴奇虎“不正當競爭”一案作出一審判決?押原告雅虎中國勝訴,被告奇虎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侵權。 

1月17日,就在奇虎公司對一審判決表示不服,北京高院的二審即將開庭前夕。在京召開的惡意軟件綜合治理研討會上,包括行業資深律師、反惡意軟件廠商、殺毒軟件廠商及相關互聯網專家在內的人士,一致將惡意軟件引發的訴訟潮歸咎于惡意軟件認定資格的缺位。一位互聯網人士坦言,無論是反惡意軟件聯盟,還是奇虎公司,如果沒有權威政府機構或能令業界普遍信服的第三方公正機構來判定,互聯網界最終會陷入一場無休止的口水戰中。這樣不僅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也會影響到反惡意軟件事業的發展。 

對奇虎一審敗訴,互聯網知名律師胡鋼表示:“實際上,這次爭端核心的內容之一就是誰有資格定義、查殺惡意軟件的問題。民間和企業定義惡意軟件存在較大風險,這中間既有道德風險,又糾纏著商業利益,這種監管應當轉移給政府機構或者公正的第三方機構。”北京市律師協會法律事務委員會主任李德成也表示認可這一觀點,“從法律角度講,認定某個軟件一定需要事實,而由一款反流氓軟件來認定是不對的。從司法的角度來講,這種證明的方法不科學,因此,不建議通過安裝某款軟件的方式來認定另一款軟件是惡意軟件。”有專家提醒說,惡意軟件的認定標準需要權威化,同樣處在商業鏈中的安全廠商不具備認定某軟件是惡意軟件的權威性。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政管理權應該游離于企業間的競爭行為之上,一旦權力的天平向其中一方傾斜,正常的競爭將演變成一場失衡的鬧劇,甚至會演變成企業間的全面對抗。 

“不應由某家商業公司隨意定義惡意軟件”應該說已經成為眾多法律專家的共識。任何一個商業公司都不可能越俎代庖擔當政府的職能。互聯網行業需要一個健康、規范的經營環境,惡意軟件引發的訴訟風波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激濁揚清將起到引導作用,同時為其他惡意行為的清理提供了參照。所以說,對惡意軟件的界定和權威判定機構的呼之欲出已經無法逃避,只有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一個健康、有序的互聯網競爭氛圍才能浮出水面。 

反流氓軟件大事記 

流氓軟件從2001年至今,經歷了廣告彈窗、間諜軟件、劫持瀏覽器、惡意共享軟件四個時期。 

2006年9月4日,一個由網友組成的民間組織――反流氓軟件聯盟向廠商發起訴訟,中搜首個被該聯盟起訴。隨后,雅虎中國、千橡等大公司陸續被送上法庭。 

2006年11月21日,反流氓軟件聯盟起訴雅虎中國的訴訟一審被判敗訴。 

2006年12月7日,反流氓軟件聯盟宣布成立公司九四網維,引發外界對其公正性的質疑。 

2006年12月20日,雅虎中國起訴奇虎一審勝訴。 

2006年12月27日,在互聯網協會的主持下,包括中國電信、中搜、瑞星等三十余家單位簽署了《抵制惡意軟件自律公約》。 

北京市人大代表朱崇君表示將提交針對流氓軟件的議案,不久的將來有望推動立法的實施。 

2007年1月8日,雅虎中國起訴安博士一審勝訴。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