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磁條卡能被輕松復制的消息嚇壞了不少持卡人,很多持卡人都下定決心要去更換芯片卡,但是問題又來了,日前舉行的第二屆網絡與信息安全博覽會上卻傳出,只要接近讀卡器或者手機,IC芯片卡的信息就會被讀取,包括卡號、最近交易內容,甚至身份證信息等。
真的是這樣嗎?記者就此進行了求證。
對此,中國銀聯昨日向記者表示,芯片卡可被近距離讀取,但是讀取的有限信息不能用于交易或復制偽卡,持卡人資金安全不會受到影響。
媒體報道: 不需接觸便可盜取銀行卡信息
有報道稱,日前,在第二屆網絡與信息安全博覽會上,模擬黑客攻擊的“安檢門”成為亮點。
據報道,參與者將錢包手機放到安檢框里,空手通過“安檢門”,其芯片銀行卡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卡片有效期、最近10次的消費時間、消費地點、取現記錄、轉賬記錄等信息就暴露無遺。
據了解,這個“安檢門”模擬的是現實生活中黑客盜刷銀行卡的攻擊。
報道稱,相關人士解釋,實際上,存放手機錢包的安檢筐里存有一張具有NFC(近距離通信)功能的無線讀卡器,旁邊還有配套的信號接收器和電腦等設備,只要銀行卡靠近讀卡器,卡片的信息就能顯示出來。
“通過這套設備可以不接觸銀行卡就讀出銀行卡的所有信息,意味著在這個系統面前,所有信息是透明的。用類似的設備,在地鐵、公交車上跟你擦身而過,就能把你的信息讀走,不需要跟你做任何接觸,在大約15厘米以內的距離就可以讀走。”
記者求證: 手機也能近距離讀取卡信息
實際上,不需要高端的讀卡器,只要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如三星、HTC、小米等部分手機均已支持),就能讀取芯片銀行卡信息。
昨日,記者拿著一部三星手機并打開支付寶,然后將銀行卡放在手機背面,就能讀取發卡行、銀行卡號后幾位、電子錢包余額以及最近10筆交易記錄。
據了解,至于銀行卡號,不同的銀行卡可以讀取的信息不盡相同,有的銀行卡是不可讀取的,有的銀行卡只顯示開頭末尾兩位數字,而卡內余額都不可讀取。
記者還發現,銀行卡要放在手機背面某特定區域中才能被讀取,而且卡片與手機離得越遠,資料讀取難度越大,記者實驗發現,兩者中間如果有阻礙物,讀取的難度就會加大;而兩者相隔4厘米以上,卡片信息幾乎無法被讀取。
如果將銀行卡塞入錢包放進褲兜里,然后將手機貼到被測試者的褲兜上,測試時變換多種位置和角度,最后的結果均是讀取失敗,而將銀行卡直接放入褲兜,在變換了幾個角度之后,手機是可以讀取出信息。
據了解,可被NFC手機讀取信息的銀行卡均為IC芯片銀行卡,傳統的磁條卡無法讀取。
銀聯回應:讀取信息有限 無法盜刷或復制
昨日,記者采訪了中國銀聯。中國銀聯表示,芯片卡確實可被讀取。
銀聯技術專家徐靜雯博士表示:“芯片卡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銀行卡,迄今全球還未發生過芯片銀行卡被復制導致欺詐的案例。即使部分卡片信息被讀取,僅憑讀取到的有限信息不可能復制出芯片卡,持卡人資金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 ”
雖然手機可以讀取銀行卡信息,但是不能對外轉賬。讀取信息后會顯示可以“開通快捷支付”,但因開通快捷支付只支持實名賬號與銀行卡歸屬同一個人,因而用戶無須擔心銀行卡被別人的賬號綁定。
至于網上無卡支付,徐靜雯博士指出,除芯片卡相關信息外,還要求持卡人提供支付密碼、卡背面后三碼、短信驗證碼等多重信息,僅憑讀取的信息不可能完成網上交易,安全隱患并未增加,信息被惡意使用的可能性低。
徐靜雯博士表示,從安全角度,推薦持卡人使用芯片卡。磁條卡受技術限制,卡片信息易被復制,只需密碼就能完成交易,卡內資金存在被盜刷風險。相較之下,芯片卡的全方位安全技術體系能有效防范這類風險。
專家支招:錫紙卡套可屏蔽信息被讀取
即便不影響資金安全,不過,有市民仍擔心銀行卡可被隨意讀取的問題,畢竟這些信息屬于個人隱私。
徐靜雯表示,芯片卡信息被讀卡器明文讀取符合EMV國際芯片卡通用規范,目的是實現非接快速支付。不止在中國,全球銀行卡都可進行信息讀取。
有專家提醒,如果實在不想信息被讀取,可給芯片銀行卡套上裝上一個錫紙卡套,這樣不論讀卡器距離多近,都讀不出卡里的信息。這種卡套上網就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