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商征稅之說再興起 保護弱勢賣家成共識
要對個體電商征稅的消息傳出,讓中小電商尤其是個體經營戶又一次緊張起來。原國家稅務總局征管司司長李林軍在公開場合表示,向個體電商征稅是趨勢,但要把握時機和策略。電商、實體店以及業界專家如何看待征稅的時機和策略呢?
聽說對個體電商征稅是大勢所趨,深圳的淘寶賣家葉小姐流露出一絲擔心,她說,這個消息對剛剛起步的小賣家來說是一個打擊,而如果她自己的店今后必須繳稅,她只能靠壓縮利潤來消化稅收成本,留住顧客。
葉小姐:我們做小本生意,當然不希望收稅,如果要征稅,可能我們自己會把利潤這一塊降低一點。
然而,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網絡零售額超過1.3萬億,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電商的競爭實力如此之大,讓實體店深感稅制不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一直在呼吁對規模電商征稅,他認為對電商征稅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電商繳稅不存在技術問題,國外就是通過支付系統代繳代扣,完全可以實現納稅清繳。
王填:不能讓電商特別是平臺電商成為“法外經濟”,如果說不交稅、不接受工商監管,它就是灰色經濟,同時對我們實體店也不公平。
王填建議參照英國的做法,對“小微電商”免稅,而對營業額超過一定規模的電商,按比例征稅。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電商已經采取了類似 的征稅模式,比如入住天貓、京東的賣家,必須注冊公司,就要繳稅,還有一些營業額在500萬元到1000萬元的網絡個體賣家,只要注冊了公司,也要按一定 比例繳稅。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也認為,現在有必要對電商征稅,以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只是按什么樣的標準征稅,電商會被納入哪個稅種,這些問題都要慎重考慮,同時要適當保護弱勢群體。
趙萍:營業稅改增值稅這個改革過程中,電商(會不會)被納入其中?也可能電商就直接進入到營改增試點,還是說沿著原來的老路,先統一征收營業稅,將來再“營改增”?在征稅過程當中,(要)適當保護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