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實體零售再電商沖擊集體“失語”,不是電商太強大,而是實體零售太虛弱。
1月13日-14日,2015年中國零售創新與電商融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通過零售領袖的智慧思考,創新案例的分享、零售電商的對比、深入的理論剖析、權威電商政策解讀,來探索零售業發展趨勢,重建零售生態圈,重構零售新未來。
主辦方認為,實體零售再電商沖擊集體“失語”,不是電商太強大,而是實體零售太虛弱,“覺醒”的實體零售被迫在痛定思痛中“鳳凰涅槃”式變革自新。
會上零售專家學者歷陳中國實體零售業弊端,呼喚實體零售“回歸零售本質”,指出供應鏈整合的直采自營趨勢,列舉百貨業多渠道創新,認為零售業即將進入智慧零售時代,他們認為“店商”與“電商”融合(020),擁抱大數據,是零售業變革的方向。
以下為耶魯大學博士、京東研究院院長、京東集團副總裁林捷演講摘要:
互聯網經常扮演的角色是規則的打破者,第一階段,電商主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第二階段,團購,打通了現金流,因為要先收錢;第三階段,O2O,打通支付、物流、服務流等各個環節。
目前電商占比是9%,未來三年預計會超過12%,超過美國,未來不是說電商一定會消滅線下,只是說會發展的快一些。不過作為從業者來看,電商流量也在趨于平穩狀態,爆發期已經過去了。
電商本身也在尋求增長點,現在我們還在吃電商的紅利,五年以后電商如何還是現狀我們將也會面臨瓶頸。移動的占比越來越多,包括京東、阿里都在講渠道下沉,縣域經濟。
我們也在關注線下零售,包括,大潤發、大商的觸網,也包括雙十一不僅僅是線上的節日。不管嘿店網上分析有多么的不好,但嘿店已經成功鋪到三四線城市,成為順豐電商重要的一環。
線下大家也都在做O2O,線下企業不用悲觀,他其實是比線上企業有很多天然優勢的。百貨業有很好的基礎,熟悉供應鏈體系,熟悉品牌資質和商品管控,熟悉商圈搭建。另外,調查也顯示消費者線下消費依然不低。所以我們也在積極思考如何切入O2O。
我可以告訴大家,做O2O頭兩年是不會賺錢的,沒關系先培養用戶習慣。
移動在重新塑造交易規則。在日常等待中有93%的人看手機,睡覺前91%的人會看手機,那么如果我們知道什么時間什么人會看手機,我們可以精準推薦商品。
如果我們抓不住90后,五年后我們就輸了,必須學會理解新生代的東西。
如何理解O2O的趨勢,如果沒有抓舉移動大潮,或者90后,那么你的產品就可能不會長久。
O2O可以理解為懶人經濟,電商傳統的便利性、便宜、多樣選擇開始失效了。
京東會不會大規模在線下開店,這個是值得商榷的,但是愿意和線下企業搭建改變消費者生活的和諧生態圈。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