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田舒斌 李強)隨著銀行卡在終端接收機上“滴”的一聲,傅海標忙碌緊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不好意思啊,每到年底都會忙一些,各位久等了。”一筆款子結清后,傅海標一邊致歉一邊沏茶說,“今年的家紡生意太難做了,壓力大啊。”
作為亞洲最大的輕紡產品集散地,浙江紹興柯橋輕紡城不少店戶跟傅海標遭遇了類似的情景,記者一路探訪的多家門店店主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今年生意不好做,來年考慮轉讓或者開拓其他渠道。”
不只是輕紡行業,作為紹興的“招牌”,黃酒銷售也遭遇了類似情況,線下銷售逐年萎縮,大量經銷商轉移陣地,開辟線上電商銷售陣地。紹興塔牌四醞春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諸清理說,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互聯網給實體帶來的沖擊,但也看到了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困難與機遇并存,理想與現實交織。線下零售業的“寒冬”和線上電商的“暖春”,組成了當前經濟轉型發展宏偉畫卷的一道獨特風景,也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頂層設計中如何取舍?下一步政策著力點在哪?都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和眼光。
電商大潮帶來的線上機遇
在采訪中,不少店主已經意識到電商線上銷售的重要性,原來只做實體店的紹興貝泰紡織有限公司銷售部總經理胡乘峰從今年開始主動與阿里巴巴接洽,他說,“我們正考慮提供阿里巴巴的一些網上店鋪面料,希望可以提升銷量。”
與胡乘峰試水線上銷售不同,已經有了三年經驗的諸清理對電商銷售“駕輕就熟”,他說,“做電子商務不僅僅是開一個網上的店鋪那么簡單,其實我們在前期就做了大數據統計,并與客戶做了充分溝通,有了充足的出貨渠道,我們才開始做。”
諸清理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從三年前我就開始做自己的電商,在天貓上開了一家旗艦店。三年來,電商發展是翻倍的,非常快速。數據上看,2013年,我們的黃酒在網上銷售40萬元不到,2014年,我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20萬元,今年樂觀估計可以達到400萬元,‘雙十一’當天銷售額就突破48萬元。”
“網上商品的價格比較透明,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消費者,消費習慣正在培育和形成,快捷又方便。”諸清理說,網上銷售的利潤基本也能保障,銷路又廣,所以我以后肯定要加大線上銷售力度。
他舉例說,假如我從黃酒廠進一瓶黃酒的價格為70元,網上銷售價格為159元,毛利潤就是89元,超過50%,在刨除40元物流費,15元包裝費,再刨除稅收和網上營銷成本后,凈利為15%左右,也還比較可觀。
專家預計,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將突破3萬億元。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環境正趨于穩健和成熟,進入了一個快速拓寬期。
大潮沖擊之下的線下困境
作為浙江紹興柯橋輕紡城北聯市場的一家中等偏上門店的老板,40歲左右的傅海標已經做輕紡生意十多年,從白手起家到現在,銷售量穩步提升,去年底,他的店鋪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但是今年,這個數字出現了大幅下滑,他說,保守估計今年銷售額下降20%多。益成家紡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生意越來越難做。“這兩年特別難做,競爭厲害,產品模仿嚴重,銷路打不開。”
諸清理的黃酒生意也難免“厄運”。已經做了18年黃酒銷售的諸清理對實體店的經營信心滿滿,從白手起家到身家千萬,他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但是到了2013年,情況急轉直下,這讓他心急如焚。
諸清理說,2013年,我們的黃酒銷售額大概在1000萬元左右,基本與前一年持平,但是到了2014年,銷售額直降至800萬元,今年下降到600萬元,三年來的下滑幅度達到40%。
除了家紡和黃酒,針織面料行業也遭遇寒冬。胡乘峰說,前幾年,我們衣物面料外銷出口的比重占到80%,今年以來下降到了40%。從銷售額來看,以前每年還能保持10%以上增長,現在基本處于不增長的狀態,甚至還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訂單下降,業務量萎縮,我們事業部今年裁員了四分之三,從原來的20人裁到了5人。”
作為針織加工和外貿出口的企業,紹興凱峰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建紅也說,今年相比去年外貿出口下降了10%,從2300萬美元降到2000萬美元。“我們還算好的,很多同行企業大多下滑40-50%,我們都感覺這個冬天格外寒冷。”
頂層設計需要順勢而為和統籌兼顧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是保實體還是固電商,舍線下還是棄線上?是兩者選其一還是兩者兼顧,協調發展?下一步頂層設計的方向在哪?都是當前我們面臨的抉擇。
浙江省創意紡織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奇淼接受采訪時表示,現階段一定要保護實體經濟和實體產業,沒有實體產業的基礎,互聯網就是“水中月、鏡中花”。但是,我們又要大力提倡發展互聯網和信息經濟,加快信息消費,鼓勵技術創新,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實體經濟。2013年,印發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召開會議部署落實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工作。
同時,國務院對電商發展也高度重視。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11月,又印發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兩個意見都明確了加快并引導電子商務的發展。
有關專家表示,國務院今年密集發文,一方面是看到了電商發展對經濟的重大影響,認識到了線上電商已經“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也看到了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亟需用法律、法規來規范。
陳奇淼說,“確實如此,一定要規范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太大了。從浙江紡織業就可以看出來,今年整個行業下滑幅度保守估計在20%以上。”
當前,網店的免稅與實體零售業較重的稅負,導致了兩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實體零售業處于“雪上加霜”的弱勢地位。
如何助推實體經濟謀出路渡難關?陳奇淼建議說,一是降低實體產業的稅收水平,降低經營成本;二是鼓勵把更多資本活水引入實體產業,盤活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門檻;三是嚴厲打擊網絡詐騙和欺詐,打擊網上假貨行為,盡快構建公開、透明的誠信體系;四是加強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力度,降低電商門檻,真正做到惠民便民;五是加強引導,盡快明確電商納稅等政策。
陳奇淼說,“網絡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相互關聯、此消彼長。面對多種業態并存的經濟現狀,如何處理兩者關系,如何完善頂層設計,都考驗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