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亞馬遜宣布停止運營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并停止在亞馬遜中國網址提供賣家服務。業內分析認為,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市場占比并不高,盡管此次調整不能理解為“亞馬遜敗走”,但也與其國內電商業務發展不順有關。如今的電商行業已經進入賣家市場,國內深耕細分領域的拼多多、云集相繼崛起,加上傳統巨頭淘寶、京東的夾擊,讓亞馬遜不得不做出調整。
亞馬遜回應:只是收縮部分業務
據亞馬遜官方回應聲明,亞馬遜將于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不過,亞馬遜中國公關負責人給記者提供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亞馬遜否認“退出中國”一說,并強調“將聚焦跨境網購,進一步深化戰略轉型,充分利用亞馬遜全球資源,優化運營效率,集中資源推動海外購業務的快速發展。”亞馬遜中國的官網顯示,目前亞馬遜在中國布局的核心戰略業務包括以亞馬遜海外購和亞馬遜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子商務,涵蓋紙書、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電子書的亞馬遜閱讀,亞馬遜物流運營和亞馬遜云計算服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亞馬遜退出中國的消息不全面客觀,自2004年收購卓越網進入中國15年來,亞馬遜中國已形成上述核心業務,當中并沒有亞馬遜中國第三方賣家服務。曹磊指出,亞馬遜中國物流、海外購等業務的發展是穩健的,特別是亞馬遜“全球開店”業務在中國占據出口跨境電商全行業前列。“可以預期亞馬遜中國很大機會依然活躍于中國市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說。
長期使用亞馬遜平臺購物的廣州資深電商從業人帥鵬稱,亞馬遜中國上的第三方賣家數量不多。對普通買家來說,亞馬遜調整帶來的影響就是三個月后不能在亞馬遜上買國內零售商品。“例如我想上亞馬遜中國購買一個國產品牌牛奶,7月18日之后就做不到了。由于大部分電商用戶長期以來網購國內產品首選淘寶、京東等國內電商,所以亞馬遜的這次調整對賣家和普通買家都影響都不大。”
業內分析:本土電商更懂中國消費者
盡管此次“亞馬遜退場風波”并沒有對平臺、賣家和用戶三方帶來太大的影響,但業內分析認為亞馬遜深耕中國市場多年,仍無法與淘寶、京東等在國內第三方賣家市場上競爭,與其“水土不服”屬性有關。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提供的《2018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亞馬遜中國在國內B2C網絡零售市場份額(主體是即將關停的國內第三方賣家市場)約為0.4%左右,分析認為,該市場份額比不上天貓。
消費者研究公司艾瑞咨詢表示,天貓和京東去年占據了中國電商市場81.9%的份額。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提到:“在我們所監測到的數據中,亞馬遜在快消品的中國市場占比連1%都不到。現在品牌的營銷資源只會投放在頭部的兩三家,亞馬遜中國沒有特別的優勢。”
在與頭部電商競爭的同時,亞馬遜中國還有面對深耕細分領域的本土電商挑戰。上周,美國IPO研究公司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云集將于5月3日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去年已經在美國上市的拼多多,則是深耕國內三四線城市。目前,拼多多計劃5年內在全國多個鄉村建立1000個“多多果園”,幫助農產品走向全國,多方數據顯示拼多多目前在農村地區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曹磊分析認為,亞馬遜中國面對國內復雜多變的市場,錯過了很多“風口”機會。“對于亞馬遜中國而言,不僅有阿里、京東老牌對手,同時,這幾年又冒出了拼多多、云集、貝店等各類社交玩法的新電商。因此,很難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