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14年是傳統軟件企業經營業績的頂峰。所謂頂峰指的不是經營業績最高點,而是2014年之后傳統企業經營業績很難再往上增長。這里提到的傳統軟件企業無非就是那些以License模式為核心商業模式、產品還沒有進行云架構轉型的產品、營銷模式還靠關系型營銷為主的企業。這些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抓住了上一個時代的發展機會,企業規模不小,業績的下滑對他們來說將如坐針氈。不過,再深入想一想,只是傳統軟件企業陷入這種境地而已嗎?不是!而是傳統企業都面臨著同樣一個難題。
講到這里,筆者突然想起一句話:貪心就是拿一粒紐扣,要人家在上面縫上一件衣服。看似不可能,但實際上在特定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的。在數據已然成為企業的戰略資產的當下,如果把一個企業掌握的數據比作紐扣,而該企業的盈利比作是衣服,那么完全有理由認為傳統企業可以憑借手中的“紐扣”,得到一件稱心如意的“衣服”。
這不算是貪心,而是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必然結果。當然,這是建立在傳統企業思維的轉變以及利用好大數據的基礎之上。
思維上的轉變才是轉型升級的切入點
可以說,大家口中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其實并不復雜,它與傳統思維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信息的交互上,前者是一個雙向的交互方式而后者只局限于從廠商到消費者的單向信息傳遞。比如做服裝的,先去參加歐美的發布會,然后根據潮流回來定款,定了款然后開始做成衣鋪渠道。消費者只能通過專賣店的款來判斷當前流行的趨勢。而互聯網思維則是在用戶反饋之后進行迅速迭代,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特性,最后做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
兩種思維所導致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模式:一個商家主導用戶,一個是用戶主導產品。當第一種模式沒落,傳統企業只有迅速轉變思維方式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繼續生存,甚至達到更好的發展。也許,有人會反駁說蘋果也并不是一家運用互聯網思維的企業,也不見得蘋果就混不下去啊?確實,蘋果不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并且全球市場占有率的確名列前茅。但是,筆者更傾向于認為這是過去喬布斯足夠牛逼一直主導的流行罷了,喬布斯離世后,蘋果便有了很明顯的下滑走勢。
蘋果只是一個特例,目前對于傳統廠商來說依然是迫切需要轉型的,不能一味地去吃老底,守著那份既得利益而不愿改善信息不對稱現狀。筆者認為,傳統企業首先要擁抱物聯網,在原來由企業到用戶的單向信息傳遞的基礎上增加從用戶到企業的反向傳遞,比如說通過在產品上安裝傳感器來達到目的;第二步就是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從這些反饋中進一步改善產品。
借助大數據分析過程漫長,但,是好出路
馬云說: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連接一切,消除距離,并由此沖擊一切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把選擇權真正交回到用戶手中。如果傳統企業無動于衷,不去重構與消費者的關系,不以他們為中心,終究會被互聯網打擊,甚至跨界打劫。
那么,為了不被互聯網打垮、不被跨界打劫,把選擇權交還給的用戶的最好途徑就是利用好數據。只有這樣一個雙向的信息交互才能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讓企業更好的發展。
前段時間,有幸與云平臺廠商AbleCloud的孫文現先生進行一次談話。他提到,可以通過利用機器的持續學習模式讓用戶體驗更佳。而機器學習這個模式也比較簡單,通過一個有著數十個指標的基礎公式,將其中的數據元素不斷地進行增加或刪減,讓數值越來越精準。初始化模型訓練好之后再通過大量的數據進行調整,就能讓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然而,這種模型卻有一定的難度,各個用戶體之間模型不同,所以它需要云端有非常強的運算能力,需要有非常強的分布式能力,它要能承載甚至上億人的不同模型的計算和不同模型的學習,這也是AbleCloud超前的優勢所在。
對于傳統廠商來說,自己獨自建立一個云平臺的可行性其實不高,借助現有的云平臺提供的服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據筆者了解,如今做云平臺的公司在國內外都已經不在少數,而除了基礎服務之外,同時還重視其自身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云平臺卻為數不多,能舉出來的例子也就是AbleCloud。
在這里筆者想引用一下前段時間看過的一句話:如果說大數據是一個金礦,那么IT公司只是一些賣鐵鍬的人,傳統企業才是真正的掘金者。至于能否真正成為挖金者,還得看其在用戶數據收集這一塊的重視程度,以及是否有一雙能夠識別真金的伯樂之眼。
[消息來源:物聯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