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記者帶著同樣的問題到達貴陽。在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穿梭在時空流轉的尉藍色數據通道里,撲面而來的是一連串數據和事實構成的精彩回答:
從2012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始,貴州就站在了大數據風口之上。
貴安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以后,以貴州大數據產業洼地的姿態,綻放出巨大的吸引力。
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團決定在貴安新區投資建設第四代產業園。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相繼落戶貴安新區。
……
兩年時間里,貴州擁有了廣闊天地和萬物群落的大數據生態圈;春意盎然中,從基礎設施層到配套端產品層的5個層級產業鏈環環相扣生長,核心業態、關聯業態和衍生業態“三足鼎立”,催生種類紛繁的數據之“花”競相盛開。
2055臺云服務器、810臺數據庫服務器、3000TB數據存儲總容量,足以支撐各單位在平臺上存儲數據資源、在平臺上使用業務應用系統。
產業崛起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貴州大數據產業規模兩年翻番,總量達到2011.5億元,智能終端產業增長迅猛,去年產值達212.6億元,呼叫中心建成8.2萬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15億元。
在貴陽市大數據廣場,隨處可見的是高通、IBM、聯想、華為、騰訊、印孚瑟斯……這一串符號,在中國甚至世界的信息產業領域中,都意味著割據一方的領軍諸侯。
“毋庸諱言,他們紛至沓來,西進貴州,有拓展發展新空間的自身能動,但中央賦予貴州的一系列好政策更是重要動因。”貴州省經信委副主任馬寧宇說。
但這不是唯一的原因。“富士康選擇貴州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說。
而在貨車幫、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采訪,記者聽到的則是企業對政府引領市場能力的點贊。
“貨車幫”是一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面向貨車司機和貨主,發布空車信息、尋找貨源、計算運費報價等信息的典型現代物流平臺。
為了讓“貨車幫”留在貴陽,貴陽市政府在牌照辦理、ETC卡辦理等各項配套服務上給予了扶持優惠政策。3月13日,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文新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專門研究如何支持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壯大,強調要開綠燈、給政策,支持“貨車幫”做大做強,將其打造成為中國公路物流行業的“阿里巴巴”。
用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贊民的話來說,“貴陽有一批懂我們的領導,有能幫助我們的大數據技術,所以我們來了。”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貴州省委、省政府把握時代脈動,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用“人和”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2月,《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出臺。
一個月后,《貴州省信息基礎設施條例》面世,這是國內第一部信息基礎設施地方性法規。
同一起跑線出發,貴州在頂層設計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創新轉化成為實踐提供了保障。
發展大數據產業,貴州堅持基礎先行。2014年以來,貴州啟動實施信息基礎設施三年大會戰,三大運營商數據中心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出省帶寬能力提升至2100Gbps,比2013年擴大一倍,91.6%的行政村通了寬帶。貴陽、遵義、安順、貴安新區實現通信同城化。2015年5月1日,貴陽市全域公共免費WiFi項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做好應用是產業發展的關鍵。2014年以來,貴州依托政府掌握的數據資源,搭建政府數據統籌存儲、共享交換和開放開發的“云上貴州”系統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包括電子政務云、工業云等重點應用示范項目在內的“7+N”云工程。
大象起舞,只等風來。如今的貴州,正扶搖直上,在風口與一片新藍海擁抱。
新思路
大數據怎么玩
數據也可以交易?21日,記者走進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交易所執行副總裁陸廣龍拖出白板,畫出一個以交易所為原點的坐標系,從政府和企業兩個維度,給我們解釋了大數據產業如何布局,政府的力量在哪,企業又如何從中獲利。
在他的講解下,貴州大數據產業形成的脈絡逐漸清晰。陸廣龍告訴記者,其實,真正的大數據在政府,政府用大數據進行政府治理,建立和孵化產業鏈,進行民生服務,并引進高端產業。
但政府和市場、社會的緊密度不夠。于是交易所就成為政府開放數據和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通過交易所這個介質,政府向市場開放數據,又向市場回購數據,吸引相關產業的進駐。數據交易流動的這個圈,就是大數據產業的生態圈,在這個圈里,大數據產業鏈就像樹的分枝一樣不斷生長。
這就是一個政府推動市場,市場活化產業的大格局。最終,形成了大數據的生態空間,多個產業鏈自然也就孵化出來,政府正是在主動推動這個循環。政府引導市場的手清晰有力!
陸廣龍還提到,要玩大數據,政府還有一個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制定數據開放的規則:一是出政策強制開放。用政策推動相關職能部門主動研究、主動推進。二是出負面清單,明確規定哪些不能開放,其他的原則上都開放。再制定開放的時間表,有條不紊的逐步開放。比如貴陽先開放交通數據,就吸引來了貨車幫這樣的優質信息平臺。而同時,市場的力量又可以不斷拉動數據的開放,引來玩家創客和資本。他告訴記者,美國氣象數據從1970年到2016年逐步開放以來,形成了300個新創企業,每年300億美元的產值,可見,只是開放一個領域的數據,就能深刻地活化了一個產業。
而對于企業來說,發展大數據也不僅止于數據公司。在數據交易市場的不斷探索之下,未來,每個企業運營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數據,都可以通過大數據資產評估中心進行鑒價,并成為企業的數據資產,編入資產負債表,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股價。也就是說,每個企業的運營數據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之外的一筆新財富。如果這些數據在市場上成交,即代表著企業又找到了新藍海。大數據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陸廣龍來自深圳某高新企業,具有15年的商業智能與大數據應用經驗。在他眼里,貴州對大數據產業發展提出了一個完整的計劃,這樣的頂層設計完全符合產業發展的要求,充分體現了政府引領市場的專業能力,他說:“我對貴州的大數據越來越有信心!”
新經驗
綠色貴安 如何養成
當記者來到貴安新區,滿眼見綠,讓人情不自禁地深深呼吸,身心都被這滿滿的綠色與幸福柔軟打動。
綠色理念一直都是貴安新區發展的主旋律。那么貴安新區建設者們究竟書寫了怎樣的一本“綠色養成記”呢?
圍著山轉、跟著水走、顯山露水,不“攤大餅”,只“蒸小籠”是貴安新區綠色發展的主旨。
如何實現發展與生態互動、生態與經濟雙贏,圍繞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要求,精心打造“山水之都、田園之城”一直是貴安新區的重要課題。
瑞士小鎮中的一丘田
云漫湖瑞士小鎮項目就是化旅游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市場優勢的實例之一。
車行駛在云漫湖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清風微拂、群山環抱,360畝中心湖區湖水如鏡,生態草坪全區域覆蓋,湖邊的歐式建筑點綴其中,將山湖田園神韻演繹得頗為精妙,讓人不禁產生“這里是瑞士嗎?”的懷疑。
建設云上貴州生態城鎮,云漫湖度假區別有一番心得。
據該項目土地運營部負責人石磊介紹,在項目開發前,該區域主要以荒地、林地、水域濕地為主。農作物也多是水稻、魚腥草等低產的經濟作物。土地利用價值低,產出不高,農民增收能力弱,年均收入僅有萬元左右。
如今云漫湖度假區建設中,保留了原來5000多畝的耕地,種植大量櫻花林、紫薇林等景觀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在農業發展帶,項目還將提供專業農業技術咨詢,種植四季有機果蔬,采摘、養殖業提高了農民收入。引入電商銷售拉動了農民就業。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土地集中、資金集中、產業集中”,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產業農民向產業工人轉變。
為城市墊上“尿不濕”
協調好生態與發展這對關系后,打造優良城市環境、培養綠色生活方式又成為貴安新區綠色養成的新課題。
貴安新區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唯一一個正在建設的新區, “海綿城市”的理念成為了建設的初始基因,所以,在每一個建設項目中,貴安新區都嵌套了“海綿體”,讓新區從一出生就穿上了“尿不濕”。
月亮湖公園的建設規劃就處處體現出“海綿城市”的開發理念。
公園內中心廣場、停車場地面上進行了透水鋪裝,即使下大雨也不會出現淤積的情況。雨水可以下滲補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峰值削減和水質凈化作用。
在步行道的兩邊,設計有植被的地表溝渠,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并利用植被進行天然的水凈化,為配合周邊景觀,溝渠內還放置了大小不一的景觀石,在發揮其功能性的同時兼顧觀賞性。
如果說月亮湖公園的“海綿體”是為了防洪防澇,那在星云湖社區則體現了水的循環再利用。經過“海綿體”的吸收再凈化,整個社區都實現了中水回用,家家戶戶用中水沖廁所,澆花,可以說一滴雨水都不浪費。
近期《貴安新區直管區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規劃建設管理暫行方法》也將出臺,為進一步打造“海綿城市”新樣本提供政策支持。
記者新發現
在創新中探索“黔”行
“板房精神”
2014年3月,記者第一次到貴安新區采訪,當時,新區只有一排排的臨時板房用來作為行政中心,其它全是工地。
兩年過去了,記者再次造訪新區,那些工地全部長成了現代化的廠房、校園、高樓和高速公路。而那些板房還在,在這片貴州全省最集中、規模最大的板房集中區——貴安新區臨時行政中心,40余個部門(單位)的2200多人仍然在這里,不懈奮斗,甘于奉獻。
行政中心沒有搬進高樓大廈,安置村民的星湖云社區卻已經建好。社區引入了智慧城市的“11朵云”,村民可以拎包入住。
扁平化管理體制
創新開放先行,貴安新區第一個在國家級新區中探索兩級扁平化管理體制,在貴州全省第一個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貴安綜保區全國第一個實現當年獲批、當年建設、當年驗收。
數據資產
在數據交易市場的不斷探索之下,未來,每個企業運營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數據,都可以通過大數據資產評估中心進行鑒價,并成為企業的數據資產,編入資產負債表,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股價。也就是說,每個企業的運營數據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之外的一筆新財富。如果這些數據在市場上成交,即代表著企業又找到了新藍海。
智慧社區
星湖云社區是貴安新區里第一批竣工的回遷安置點,走進寬敞明亮的社區服務中心就看見了這么幾個字“服務從云端開始”。星湖云社區的“云”指的就是信息技術與智能手段工具在社區生活中的運用。
在星湖云社區,有11朵云:“云政務”旨在幫助社區居民足不出戶辦理戶口登記、就業信息填報等各項手續。“云教育”里的“四點半學校”,解決了孩子放學后該去哪兒的難題。“云家居”則是將家里的家用設備與手機客戶端連接,今后可以實現人不在家也能開關窗戶、窗簾,洗衣做飯的全智能生活。
除了這些,星湖云社區還有方便了解社區環境天氣的“云環境”;檢測個人健康、解決排號煩惱的“云健康”;幫助社區居民農民變市民,解決就業難題的“云就業”;讓社區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的“云呼叫”“云物業”“云生活”“云社區”“云電商”。
云南日報記者 吳清泉 自 然 羅蓉嬋 黃喆春 曹屹
貴州日報記者 孫曉蓉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