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中國電子貿促會協辦的“2015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暨第13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20多個部門的相關領導,各大行業及相關組織的領導和代表,中國銀聯及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普天集團、大唐電信、航天信息、中興通訊、遠望谷、新大陸等國內外信息通信業知名企業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
22年成就斐然引來高層關切
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以“物聯網促進轉型升級”為題在峰會上作主題報告。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張琪在年度發展報告中指出,金卡工程推進了22年,被中央領導譽為“利國惠民、成績斐然”的國家信息化重大“民心工程”。共發行各類銀行卡48億張,各類智能IC卡100多億張,促進了互聯網在我國的廣泛應用,以及電子政務和電子支付等的發展。我國物聯網產業已創十年,在標準制定、國家級產業團隊的組建、核心技術產品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試點與工程示范、公共服務平臺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及信息服務業初創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2014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5679億元,我國RFID市場達到385.23億元。當前,金卡工程又積極拓展“互聯網+”、“物聯網眾創”新的應用,為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市場,提出了海量需求,促進了信息基礎設施的不斷更新換代、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與時俱進的自主研發。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胡啟立,原電子工業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國家民航總局原局長劉劍鋒,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副部長呂新奎、曲維枝,原國家廣電部副部長何棟材等老領導以及多位兩院院士參觀了此次博覽會。
移動支付臨近融合創新前夜
本次峰會還全景展示了“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社會保障、醫療服務等領域政策環境營造及行業規劃、重點任務和試點工程進展等方面情況,并對我國物聯網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產品自主研發、產業發展與應用開拓,以及信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與信息服務業建設等方面作了說明。中國銀聯移動支付部總工程師徐晉耀介紹了銀行移動支付的發展趨勢與銀聯的業務發展情況,中國聯通研究院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張鳳全作了題為《M2M助力“互聯網+”發展》的報告,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院長助理劉越作了題為《打造云端結合的智能化物聯網》的報告。
徐晉耀在演講中指出,隨著移動支付的開放以及其他產業應用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便利性就成為各方關注的用戶體驗。中國銀聯與三大運營商、各大手機廠商的合作,尤其是系統的對接正在加快推進,有的已經完成。他進一步透露,新的利益分配與商業模式正在積極探索之中,最終將在磨合中得以解決。
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時,徐晉耀表示,二維碼等移動互聯網支付手段的興起對卡類支付業務有較強的競爭性,這也倒逼銀聯、銀行以更開放的心態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銀行卡仍然是用戶主流應用,人們在使用NFC手機時常稱之為“刷手機”的現象也說明,“刷”卡式的支付習慣已經深入人心。
移動支付在多個領域的技術發展已趨成熟,今年以來市場上的千元以上主流手機幾乎都支持NFC功能。三大運營商與銀聯在開展合作的理念上已經沒有障礙,各家系統均已具備馬上對接的條件。中國銀聯從前年起就與中國移動等開通對接,但目前仍處于共享資源的合作層面,發卡量僅幾十萬張,并未爆發式增長。分析其原因,一是客戶習慣的培養需要共同推進,二是市場推廣還可以加大力度。此外,運營商與各大銀行的合作也在推進,但由于銀行內部卡業務種類繁多,需要與多個系統逐一對接。總體而言,新的融合推進的商業模式還處于試點探索階段。
在中國銀聯展臺還展示了一款融GSM、北斗衛星定位、2.4G、13.56M四大模塊于一體的北斗智能卡。據悉,隨著通信、北斗、銀聯更緊密的業務結合,近場支付的安全問題在用戶行為側正在涌現新的解決方案,包括LBS與用戶行為大數據都可以為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安全支付提供支持。
本次峰會還設立了互聯網金融等7個分論壇并舉行專題研討。同期舉辦的2015年中國國際智能卡、RFID、傳感器與物聯網展覽會展示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傳感器等諸多最新技術、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國家金卡工程物聯網應用聯盟還發起成立了“國家金卡工程物聯網眾創平臺”,并首次組織了物聯網新成果眾創發布會。110個項目在“2015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期間榮獲國家金卡工程2015年度金螞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