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是安徽省的北大門,位于北京至上海的高鐵中間站點,是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地帶,區域輻射能力極為寬廣。近年來,宿州立足資源稟賦,搶抓發展機遇,大力實施“整體承接、雙輪驅動、三區共進、四化同步”的發展戰略,有效投入持續擴大,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指標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5%,增速全省第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4.7%增速全省第一。宿州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集聚地。
近日,“2016中國IT創新年會”在安徽宿州隆重召開。宿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祖鈞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宿州市云計算產業已初具規模,聚集了眾多優秀企業,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近年來,隨著國家層面上中部崛起戰略、省級層面振興皖北戰略以及宿州市對新興產業的戰略前瞻,宿州市在云計算產業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截止到今年三季度,宿州實際運營云計算及相關企業達到了300余家,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三季度產值75億元,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發展基礎。” 祖鈞公表示。
目前高新區已經集聚了中國電信、世紀互聯、華為、浪潮、科大訊飛、金山、億贊普、網庫、塑想科技、炫云科技等知名企業。手機游戲、智能制造、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等應用蓬勃發展;電子競技、半導體、石墨烯、量子通信等相關產業異軍突起。,為產業生態體系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地云計算產業呈現出集群發展和爆發式增長的良好態勢。
要素資源優勢明顯
云計算產業是宿州市高新區的首位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在高新區“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將壯大云計算產業作為區域發展的首要任務。祖鈞公認為宿州高新區產業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戰略性、首要性、全產業鏈化、市場化。
據介紹,宿州在產業規劃、區位、電力土地等要素資源、產業扶持力度等方面優勢都比較突出。
在區位方面,宿州位于北京至上海的高鐵中間站點,是歐亞大陸橋東部橋頭堡、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地帶,區域輻射能力極為寬廣。從時間上看,高鐵站點實現了1小時到合肥南京、2小時到上海、3小時到北京,便捷通暢,區位交通優勢非常突出
在電力網絡配套方面,宿州高新區擁有多個110千伏專用變電站,電力資源穩定豐富,可供云計算數據中心使用,云計算企業在高新區享受電價優惠,電價控制在五毛錢以下。國有華瑞網絡公司統購統銷寬帶資源,并對高新區企業提供寬帶優惠。為了保證高新區云計算中心網絡帶寬的需求,數據中心機房直線連接省電信數據中心,提供足夠的帶寬保證。鵬博士將宿州市數據機房同南京數據機房進行光線直連,實現了一級節點的直連直通,提高網絡質量。
“我們對于宿州云計算產業的定位是計劃用“十三五”期間,努力將宿州市納入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將宿州市建設成為國家級特色云計算產業發展基地,面向全國市場的云計算運營服務中心。” 祖鈞公表示。
“12345”目標藍圖勾勒清晰未來
記者了解到,宿州的云計算產業最底層提供數據中心服務,以數據中心為基礎,開展IaaS,PaaS和SaaS核心云計算服務。在上層聚焦行業應用,開展政務云、影視云、游戲云、醫療云、農業云、科研云、智能制造云“七朵云”服務,并開展云終端、云安全及云外圍產業。
目前高新區在云計算產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遠遠沒達到目標,未來高新區要以云計算為切入點,持續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因為現今跨界融合發展已成為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宿州也會以這個方向為指引,促進宿州傳統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進而提升宿州整體產業發展質量,轉變宿州產業發展結構。
祖鈞公表示,宿州云計算產業主要戰略是:以“12345”目標藍圖,“智”贏產業未來。1是“一個目標”總領全局。“兩年筑基、五年建成、十年飛躍”,力爭2020年實現500億元年產值目標,努力建成“立足安徽、服務華東、輻射全國”的千億級云計特色產業算基地,全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示范名城。
2是“兩個方向”明確重點。以云計算及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為核心、以云計算、智能制造為主要發展方向,全面發展基礎云、平臺云、應用云的宿州模式,打造云計算全產業鏈。
3是“三個保障”聚焦服務。堅持“四督四保”“四看四加四制五個一”工作制度,提供保姆式、管家式、顧問式全程服務的機制保障。落實產業政策、雙創政策意見,打造優惠政策、優化環境、優質服務“三優服務”金子招牌的政策保障。落實2億元市級專項資金,落實13億元云計算(手游)、影視、天使等三支基金等資金保障。
4是“四化模式”助力發展。一是園區化,抓好云計算“五大園中園”建設發展。二是項目化,支持基地企業優先承接全市乃至全省各類項目,引進全國重點項目支撐產業發展。三是市場化,堅持民營實體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四是產業化,注重全產業鏈頂層設計,服務本地區乃至全省、全國的智慧城市建設。
5是“五個注重”塑造生態。一是注重產業聚集,通過精準招商,促進重點企業落戶,發揮產業聚集響應。二是注重產業創新,通過持續的創新來推動本地區傳統產業“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三是注重產業基礎,尤其注重網絡、電力、數據中心等基礎條件建設。四是注重產業安全。加強云計算服務安全保障,推動云計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五是注重產業保障,關心企業和人才的發展與成長,提供保障政策,使企業安心發展,使人才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