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英國利用知識產權推動創新活動的做法和實踐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8-24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專利保護的國家。本世紀初,英國政府提出實施知識經濟戰略,意在保持世界上科技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更凸 現了尊重知識的重要意義。如今,英國以保護和開發知識產權方式推動技術轉讓工作,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進行思考和運作。 
     
    注重完善知識產權重在保護中小企業 
    
    英國不僅是世界上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也是特別注重在商業化過程中保護產品和服務的國家。英國歷史上就是一個重商國家,在專利制度、商標和品牌等方面的經驗絲毫不遜色于其他發達國家。1449年,英國亨利六世皇帝授予發明彩色玻璃制造方法的人以專利。1876年,在倫敦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登記商標,即用紅三角作為標志的啤酒商標。 
    
    英國的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和設計。知識產權工作由成立于1852年、已有150多年歷史的國家專利局負責管理,但很多政策都是在歐洲和全球水平上制定的。通常英國申請專利后18個月授權發布。如果不論規模,英國企業界持有專利最多的領域是光電設備(占領域內企業數的32%),其次是不動產和商務活動,交通、燃料和塑料材料等。 
    
    英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兩大特點,一是針對中小企業眾多的現狀,政府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利用和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二是英國服務業在整個產業發展中占有70%以上的份額,所以,不光對專利重視,同時重視商標、版權和設計工作。全英企業達400萬個,但500人以上的大企業只有3500家,其他均為中小企業,所以,英國專利辦公室的工作重點一直放在中小企業上。 
    
    不過,近年來,英國多數公司通常通過非正式的渠道來保護其知識產權,大公司則更多利用專利來實施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面對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足的現狀,2006年初,英國財政部組織人員對英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框架進行回顧,評估報告預計今年8月出臺。 
    
    加強企業研發保護強勢推動技術創新 
    
    英國在2004年7月出臺的10年科技與創新投入框架文件明確指出,英國的研發強度目標要從2004年的占GDP1.9%提升到2014年的2.5%。 
    
    要達到這一目標,企業需在4個方面加強工作,才能得以實現。一是維持或提高英國實力較強部門如制藥業的研發;二是將已高度國際化的跨國公司的投資吸引到英國;三是提高落后部門的競爭力;四是發展新的研發密集型部門和建立研發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具體舉措包括: 
    
    1.鼓勵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中很重要的是實行減稅政策。研發稅收減免政策是政府于2000年實施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稅收減免高達150%。對于新創辦的公司還實行一項特別優惠,使其放棄稅收優惠,以便即刻得到24%符合支出性質研發條件的現金退款。大公司研發費用稅收優惠以無須支付的大額扣除實現,其額度相當于開支的125%。英國企業在產業上有明顯的投入傾向,在投入最多的是制藥、航空航天和信息產業。 
    
    2.英國繼2004年7月發布10年科技與創新投入框架文件后,在當年10年成立了技術戰略理事會,這也是近年英國加強重大技術工作的新舉措。該機構負責每年向貿工部提出3―10年的重大新興技術發展戰略,特別是貿工部在2005―2007年掌握的3.7億英鎊科技計劃的使用和分配,提出貿工部應給予優先支持的技術領域,指出英國與國外先進水平知識上的差距和如何加強基礎工作,監視和評估戰略執行情況等。該組織的主席由企業界人士擔當,理事會共有成員20人,其中6人來自企業(含主席),2名來自風險投資公司,1名地區代表,1名研究理事會高級人員;其余主要來自貿工部,包括貿工部的創新集團總司長和商務集團的總司長,貿工部總經濟顧問等。 
    
    3.政府通過采購和設立獎勵的方式為創新提供支撐。英國政府從中央到地方近年每年采購總量在1000億英鎊左右。貿工部與財政部的政府商務采購辦公室(OGC)遵照“從供貨商那里獲得創新”的新準則,使創新貫穿于公共采購過程中。英國政府的公共采購為培育英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采用政府采購對創新進行扶持和推動的成功國家之一。為了加強對高科技產業及戰略性產業的扶持,英國政府要求政府部門、政府實驗室、國營公司在計算機和通信器材等的采購上,必須從本國公司購買,使政府采購成為政府實現科技、經濟與社會目標的一種公共財政支出手段。 
    
    英國政府對企業設有“女王獎”。面對世界激烈的競爭,英國政府通過選擇和授予最好企業獎的做法去引導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女王獎”設于1965年,第一次授獎在1966年,距今整整40年了。按商務性質分,可以分為三類獎項:國際貿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現在每年大約獎勵100多個企業,2005年是獎勵最多的一年,共有137個企業獲獎。英國的中小企業是創新獎的主要對象。因此,將創新列為為數不多的政府獎項,表達了政府強烈支持企業創新的意圖。很多獲得優勝的企業表示,盡管這個獎只是精神的獎勵,但獲獎后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增加了市場份額。 
    
    4.作為成熟的市場化國家,英國政府鼓勵通過公司間技術轉移的方式促進知識產權的應用。英國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但具體到每個企業不可能都有很強的研發力量,知識產權的保護更無從談起。即使是大的公司和跨國公司,其技術也并非都是由自行開發得到,而是通過技術合同的方式或購買許可證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開發能力。英國作為一個成熟市場化的國家,在技術市場的運作上也得到充分體現。英國技術市場上現存在兩種類型公司,一種是擁有大量可用于生產的知識產權,通過買賣的方式進行交易;另一種是擁有強大的研發力量,可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開發和研制,其知識產權歸用戶所有。 
    
    在擁有知識產權進行技術轉移方面,比較典型的有英國技術集團公司和TTP公司兩種運作模式值得一提。英國技術集團公司現擁有3800項專利,有員工100人,投資29家企業,年收入1億美元。它的工作流程是從大學和公司的發明中獲取新的想法和思路,然后委托進行進一步開發或購進知識產權,這個過程中由技術專家和專利專家相互作用,取得專利。然后通過出售、許可證生產和建立創新企業等三種方式實現價值。 
    
    TTP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個專門以客戶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國際化技術開發機構。它號稱是歐洲最大的技術服務公司。現有員工300人,多數是技術研發人員,年收入達3000萬英鎊。它在自動化、納米技術、通訊技術和機械技術等領域有廣泛的技術優勢。它可根據客戶的需求,提出不同技術解決方案,然后與客戶簽訂合同,進行技術開發。對開發出的技術,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轉讓和建立新的派生公司的方式促進技術發展。 
    
    不管是作為知識產權中介組織的英國技術集團公司,還是根據客戶需求開發技術并轉讓技術的TTP公司,都獲得了成功。他們共同的經驗是,建立知識產權的強勢地位,將技術人員、商業人員和擁有專利的人員整合在一起;策略地考慮知識產權,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許可證、建立新的派生公司或合同方式,在保護技術的前提下,實現技術的商業化生產。 
    
    完善知識產權框架讓專利來鼓勵創新 
    
    英國經濟競爭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工業驅動,特別是制造業、科技為基礎的部門和創意產業。所以,英國特別看重知識產權的保護。 
    
    2005年12月2日,財務大臣布朗發表講話,指出適應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時代要在專利、商標和版權等方面都要與時俱進。他宣布成立了由前《金融時報》編輯安德生?戈爾斯領導的一個工作組,對知識產權法進行回顧。目前,這個工作組正在開展工作,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預計今年8月將出臺評估報告。 
    
    工作組目前已經提出了英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過去的立法程序導致復雜的知識產權運作系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產品和創新。應提高透明度,使企業了解知識產權且更容易操作。 
    
    二、知識產權的保護成本高。戈爾斯先生認為,一件專利在歐洲的一個國家和在美國在頭7年保護的費用是7.5萬英鎊,費用太高,而如果在歐洲其他各國尋求保護其費用還高于美國,這主要是由于翻譯費用和發生的其他費用。這些還不包括專利運行的操作費用和發生侵權的訟訴費用。 
    
    三、有的公司在取得專利后,卻將專利保護起來不加使用,期待侵權的發生而從中獲利,和在訴訟的威脅下出售許可證賺錢。這些與建立專利制度的初衷不符,實際上起到了阻礙創新的作用。 
    
    四、由于高技術產品和科研活動的復雜性,企業需要大量專利開發新產品,要進行復雜的專利許可證談判,經常遇到相關的多方持有相互交叉的專利。這在計算機和通訊行業特別明顯。由于申報的專利批準晚,新上市的產品有可能發生侵權行為。 
    
    五、因特網和高速數字網絡的發展,使數字信息更快更容易得到而發生侵權。 
    
    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歐盟應該降低專利系統費用和簡化程序。在現行的辦法下,由于翻譯成本、不同國家專利制度和執法的差異復雜性,使得英國中小公司不愿使用專利。另外,中小企業也負擔不起為保護專利而與跨國大公司曠日持久的法律之戰。回顧報告將提出的主要建議是,將允許公司使用小專利用于加速技術創新并削減保護專利的費用。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要更好發揮專利的鼓勵創新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英國企業界還特別注重政府提供的創新政策環境。最近在歐盟內部就如何實現更好地創新進行著辯論。2005年7月,歐盟專員指定了22名著名科學家作為新成立的歐洲研究理事會成員。它將負責確定歐盟內的重大前沿科技活動。面對在創新和投入方面歐洲落后于美國和日本的現狀,歐盟主席巴羅佐提出,繼在歐洲建立研究理事會之后,還要建立一所水平與美國MIT相當的歐洲理工學院。 
    
    隨后,歐盟科技委員和教育委員于今年2月16日聯合在《金融時報》發表意見,支持巴羅佐的想法。但一些人士指出,這種把提高歐洲整體創新水平和競爭力置于建立一個優秀大學的想法值得商榷,建立一所超一流的大學未必能對提高歐洲整體創新水平有所幫助,政府應該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如何為企業減稅、減少文件和提供對企業更友好的創新政策環境等。 
    
    提高公眾專利意識提供良好信息服務 
    
    英國專利局認為,目前在歐洲每年因不了解專利技術而發生的重復研究費用高達200億英鎊。專利局兩年前發起過一次提高專利意識的活動,在參與活動的2000家中小企業里面,調查結果顯示,58%的企業有可申請專利而未進行專利保護的技術;92%的企業有未經注冊的商標;88%的企業有未經版權保護的重要文件。 
    
    英國企業特別是人員超過500人以上的大企業,對正式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據科學與創新部長盛伯理在2004年的一個報告中指出,85%的企業認為專利是小事或認為對保護創新并不重要,74%的中小企業沒有專利。據調查,相比于利用申請正式法律的保護辦法,大企業更傾向于利用守密協定、保密性、設計復雜性和提前優勢等非法律形式作為保護手段。 
    
    為實施2003年底發布的《創新報告》和2004年的《10年科技與創新投入框架》,提高英國創新競爭力,英國專利局和相關組織已經意識到,提供良好的專利信息服務不僅包括專業性的服務,而且提高公眾和中小企業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勢在必行。英國專利局現推出一個名為《什么是關鍵?》的培訓活動,宣講專利工作的重要性和做法。目前已經在各地組織了19場活動,有1700人參加。 
    
    同時,專利局還對自身擁有的商業化專利信息服務能力和內容加以推介。除自身舉辦培訓外,專利局還與地方的經濟發展局和大英圖書館等共同舉辦論壇、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提供專利和創新培訓。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