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互聯網透支了美國經濟的未來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8-20

互聯網透支了美國經濟的未來

被稱為“老百姓的經濟學家”的清華大學教授韓秀云,在本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時下的經濟難點,解讀金融危機下的美國所面臨的選擇,尤其是從股價、房價、黃金等各個領域,為金融危機之下老百姓的需求答疑解惑。

全世界資金涌入納斯達克

美國在1971年成立一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讓它來專門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股票上市提供方便。納斯達克剛開始起步時特別慢,經過20年的發展,到90年代,機會終于來了。由于美國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吸引了全世界的資金潮水般地涌入美國,涌入納斯達克市場,到這里來淘金。

所有的風險基金都瞄準了網絡和信息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納斯達克指數狂躥,隨著無數高科技和網絡公司的財富效應,資金像潮水一樣涌來。涌向美國硅谷,涌向納斯達克市場。美國很多的高科技公司通過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方式,把全世界的錢吸引到美國來。這些公司拿到錢后,開始經營它們的網絡和高科技公司。美國思科系統公司在納斯達克市值最高時曾經達到6000億美元。微軟公司的最高市值一度達到創紀錄的6310億美元,比當時俄羅斯一國的GDP總量還大。

當網絡時代來臨的時候,美國就是通過資本市場,使大量的錢從亞洲、歐洲以及世界各地流入美國,出現一股網絡投資熱。來晚的投資者就想:做一個網絡公司太累,什么時間賺錢不知道,做公司的人也太多了。有錢去買現成的高科技股票不是更好嗎?于是,大量原來是要流進實業、流進公司的錢流入到納斯達克,去買高科技股票,買網絡公司的股票,這股炒作高科技股票熱潮,使得股市泡沫迅速吹起來了。

然而好景不長。到2000年4月14日,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的泡沫開始破滅,一年之內就從最高5300點跌到最低1600點。思科公司的市值從6000億美元跌到1200億美元,蒸發了相當于3.5萬億人民幣。英特爾公司市值從最高4850億美元跌到1800多億美元,3000億美元不翼而飛。而太多的公司都是灰飛煙滅,破產、倒閉,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當納斯達克指數從5000多點跌到1200點的時候,人們明白了,原來美國搞互聯網、搞信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股票有太多泡沫,股價是人為炒上去的,根本不值這么多錢。

互聯網成就了美國,一是成就了強勢美元,造就了美國盛世繁榮的巔峰盛況;二是確立了美國在全世界無可爭議的高科技地位,并且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快速推進了世界各國的全球化進程;三是美國財富模式深入人心,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驚人規模的致富原始積累,讓全世界羨慕不已,以至于即使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的破滅,依然擋不住人們對快速致富的渴望,以及對美國的向往。

互聯網真這么值嗎?

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美國神話開始破滅,資金開始撤離美國市場。歐洲不打仗了,歐元開始變得安全,資金開始流向歐洲。歐元從0.82開始走向了2008年1.56的水平,這一輪的瘋狂上漲,使美元的強勢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互聯網本身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不能行,從本質上講,它只是一個信息交流的工具,美國把這件工具也賣了,就像一個挖金礦的人已經挖不到金子,把鏟車也一塊兒賣了差不多。這表明美國實在沒有什么產品好賣了,這才是判斷美國經濟和金融必然會走向破滅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之一,因為它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成本和模式,使知識和信息的獲得變得快速和低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制造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前所未有的擠壓,各種商品可以到互聯網上去比較價格。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哪個企業、哪個行業想獲得壟斷利潤,獲得高于別人的利潤,已經不太可能了。互聯網信息的快速和廉價傳遞,成為企業利潤平均化的加速器。制造業誰想賺大錢都不容易,都是因為互聯網讓信息更對稱了,互聯網沒有多少秘密而言。這樣一來,制造商、貿易商都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這場信息革命對未來制造業和貿易商的生存艱難所帶來的影響,當時誰也沒有充分估計到。另外,互聯網讓這個世界變得透明。這種透明和加速,使得美國后期暴露出的問題被全世界及時獲知和擴散,加劇了全世界對美國政府、美國經濟和美元的不信任,使美元陷入不可逆轉的弱勢局面。

互聯網讓這個世界變得沒有秘密可言,隨著商品價格透明,成本透明,企業利潤公開,一方面實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一方面實業面臨越來越稀薄的利潤。大量資金不得不從實業流向股市尋找暴利,美國制造業進一步空心化,但來得太容易的錢所形成的強大購買力,使得美國正好可以從新興國家和地區采購大量廉價的消費品。這一架構促使美國開始大量產生貿易赤字,而迅速下降的企業利潤又直接減少政府稅收,而稅收減少必將產生財政赤字。美國不得不靠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和發行國債)吸引更多的資金來彌補雙赤字造成的資金虧空。這時納斯達克的崩盤導致了資金大量撤離美國,美國資金的黑洞開始變得越來越大,難以彌補。

這正所謂互聯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它如此徹底地成就了美國神話,也嚴重透支了美國經濟的未來。在那一刻,美國如日當空,恰似一天中的正午,妖艷而輝煌,也就是從那一刻,美國開始了向午夜黑暗靠近的旅程。

美國會發動金融戰爭嗎?

面對高達600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泡沫破滅的威脅,還有雙赤字、信用卡壞賬、股市崩盤、國債黑洞、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以及信用喪失殆盡等一系列問題,今天的美國面臨怎樣的選擇?這些選擇將怎樣影響美國的未來,從而影響到世界的未來?

選擇一:發展實業經濟 這是美國最不愿意,也是最難的一點。所謂最不愿意,是因為最近十多年來,美國已經過慣了全世界“進貢”的舒服日子,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會抗拒用實業振興經濟。即使美國人敢于面對這個現實,但是問題難在以往的實業領域都過度競爭和市場飽和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難覓。不排除善于創新的美國人找到新的突破口,但即便如此,由于美國信用的喪失,不管它有哪種新的熱點的出現,已不可能再與當年的互聯網泡沫和次貸泡沫的“盛況”同日而語。

選擇二:發債 不管美國是否發現經濟新大陸,發債是目前必然的選擇之一。因為有太多的企業破產、資金黑洞需要等著美國政府去補救,布什和奧巴馬政府分別發布了近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資金從哪里來?遠水解不了近渴,只有發債。但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忙著刺激本國經濟,救自己國家的火,再加上美國信用的缺失,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淡,可以購買美國國債的資金越來越少。

選擇三:發鈔 美國政府憑借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優勢,它還可以發鈔,印票子這是美國信用在經濟上的最后底線。誰都知道印鈔是一場更大的世紀災難――通貨膨脹。所以這一招既制約著全世界不能輕易賣出美國國債,還迫使它們不得不為了美國的繼續存活再買一點國債。

選擇四:發動金融戰爭 要想彌補美國巨大的資金黑洞,現在最有可能的是再次發動金融戰爭。其實不到萬不得已,美國是不會也不需要用印鈔來解決經濟問題的。原因在于,現代世界貨幣的主要供應已經不是靠印鈔來完成,而是靠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貸行為和金融衍生品這樣的金融交易來提供的。現在看,美國1999年永遠廢除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的法案還沒有修改,這意味著美國這個超級核武器還在,那么只需要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規模足夠大,二是價格足夠低,三是流通性足夠好(尤其是貨幣可自由兌換),就具備了發動金融戰爭的可能。

選擇五:發動武力戰爭 由于現在全世界各國的警惕性都很高,日元、盧布、英鎊、歐元以及四小龍和四小虎都被“咬”過,美國短時間在金融戰爭上不一定能夠得手,如果美國不能及時找到下一個目標,武力戰爭的危險系數就會越來越高,至少是地區沖突的危險性已是必然,有伊拉克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前車之鑒,用武力解決問題已經不是美國萬不得已才使用的底牌。

選擇六:耐心等待 其實這是最高明的選擇,本來經濟是有周期波動的,就像皮球一樣,掉到地上,自然就會彈起來,但是美國非用九牛二虎之力一直舉著它,結果掉下去還是遲早的事、必然的事。為什么美國非要不讓它掉下去呢?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過慣了好日子,另一方面是美國的選舉文化所逼。國民之所以選誰做總統,就是因為誰能讓美國人過好日子,否則就下臺。

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曾經邀請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做客節目,其中,主持人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們美國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目標是什么?他用了一個英文單詞,叫“faster”,就是“越來越快”。作為克林頓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的斯蒂格利茨說出了美國的秘密。這就是典型的美國思維和美國邏輯。

如果說美國建國初期和中期這種文化積極地推動了國家進步,那么到現在,美國就已經變成了只知一路狂奔的怪獸。

如果一國經濟越來越快,就像高速公路上跑的車一樣,而且還是一輛集裝箱卡車,那么只顧越來越快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遲早車毀人亡。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畸形的情況呢?這又必須談到美國的建國。美國的歷史只有200年左右,它沒有歷史的負擔,沒有那么多陳規陋習,有利于創新。美國這樣一個國家在世界體系中的出現,確實給世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當這種邏輯無限延伸之后,就出現了對歷史不負責任的現象。由于美國經濟的過度發達,美國人把自己的養老都交給了養老保險基金,交給了股市,交給了政府,每個人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只關心自己今天能否過上最好的日子。這種文化最終演變成為美國這個國家的思維,并最終導致美國走向了欲望無限膨脹的歧途。

摘自《金融海嘯與我何干》韓秀云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5月版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